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6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高安泰  杨多兴  刘耀炜 《地震》2002,22(4):24-29
深部流体, 尤其是深部热流体已成为目前研究地震孕育及前兆成因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由于深部流体活动引起浅层流体的变化, 是探索地震预报方法的重要途径。由于人们在现有的能力范围内只能通过观察研究浅层流体来了解深部流体的变化, 所以通过研究深部流体与浅层流体的相互关系, 进而了解深部流体的变化, 对于研究孕震过程、前兆成因机理以及地震预报的理论和方法,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台湾车笼埔断层深井钻探计划(TCDP)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车笼埔断层深井钻探计划(TCDP)是台湾车笼埔断层上进行的科学钻探工程。该计划于2004年开始实施,拟通过深达2 000 M的钻探,获取台湾1999年集集MW7.7地震深部断层带的岩芯样本和流体观测资料,并通过一系列的深井探测和观测研究,分析车笼埔断裂产生剧烈错动的原因。本文介绍了台湾车笼埔断层深井钻探计划(TCDP)的基本情况,论述了TCDP项目的科学假设、工作计划、合作项目以及近期的进展。全面了解TCDP相关内容,对我国大陆进行地震研究和深井钻探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苏门答腊8.5级地震引起的水温响应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并分析了首都圈地区水温观测井对2007年9月12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MS8.5级大震有响应的4口井水温资料。在此次地震中,北京良乡井和塔院井出现了水温突降一缓升脉冲型同震响应现象,河北三马坊井出现了震后水温缓慢升高的现象,北京昌平井则表现为震后水温阶变下降的现象。针对不同的水温响应现象,总结了前人对其机理的研究成果。水温突降一缓升型的响应机理主要有气体逸出说、井内水体热弥散说和冷水下渗说3种,而观测井水温震后效应是由于地震波作用导致井一含水层系统内水流状态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04.
张立  赵洪声  陈静  刘耀炜 《地震》2008,28(4):52-58
通过对2000年以来云南地区MS≥6.0强震震中区(大姚、 永胜、 宁洱)水位观测资料的分析, 发现震中区水位在强震发生前具有一种共同变化特征, 即强震大多发生在水位上升至最高水位后的反向下降过程中。 震中区水位的这一异常共性, 有助于今后对云南强震的地点判定。 而强震震中区这种震前高水位的形成, 借助统计分析确定为降水所致。 水位上升使地壳构造应力得以积累, 水位下降使积累的应力骤然释放, 导致强震发生, 该项研究也为地球表层水运动的致震机制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05.
张立  赵洪声  刘耀炜 《地震》2008,28(2):123-130
利用云南地区多年的水位资料, 使用水位年变化率动态图像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① 云南地区水位的年变化幅度似与未来地震强度有一定正比关系, 特别当某年水位最大变化率上升幅度大于0.35或下降幅度大于-0.35时, 次年往往会发生MS≥6强震; ② 水位异常对应地震有区域性特征, 滇西北至滇东北地区以水位上升对应地震为主, 滇西南和滇西以水位下降对应地震为主; ③ 2000年以来云南绝大部分MS≥5地震的发震地点都位于前一年水位上升(或下降)极值区或次极值区附近水位梯度较大的地带上。  相似文献   
106.
川滇地震预报实验场高精度氢观测台阵建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云龙  刘耀炜  张磊  李营  陈志  包创  梁宏  陈学芬  杨耀 《地震》2018,38(3):35-48
氢气动态与断裂活动、 地震的关系密切。 在川滇实验场范围内的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选取典型场地, 建设由连续观测点和定期观测点组成的观测台阵, 开展连续高精度氢浓度、 同深度地温和环境气温、 气压同步观测, 进行氢气观测技术研究工作。 着重介绍高精度氢地震观测台阵的设计思路、 建设内容以及运行情况, 并分析了观测数据。 结果表明, 观测台阵建设的技术指标达到设计目标, 并讨论出了断裂带土壤氢气连续观测与定期观测点的建设方案与技术指标。 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数据显示, 氢气浓度背景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 暗示了不同构造区氢气浓度的背景特征。  相似文献   
107.
地下水渗流速度、流向不仅是地下水渗流场研究中两个重要的动态参数,而且是测定含水层渗透系数、渗流量等水文地质参数的主要参量.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下水渗流速度、流向的技术方法与工作流程等,其中比较详细的分析了井孔中有垂向流和无垂向流情况下,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单孔稀释法测定渗流速度的方法与适用条件,旨在为广泛开展地下水渗流场参数的野外观测与研究提供可行的技术途径.作为一种地下水渗流场参数定量研究的技术方法,单孔稀释示踪法在与渗流场研究有关的水库诱发地震机理、地下流体对构造活动的影响过程、地下流体强震异常解释、地震地下流体异常落实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109.
地震科学面临步入中年的考验,观测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可能是地震科学焕发青春的途径之一。光纤传感器具有本质安全,电绝缘性好、便于连网、易于实现远程和在线测量等一系列优点。光纤传感器完全可以解决目前地震水文地球化学数字化观测和活断层监测中的诸多不足,它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光纤的应用,使得远程和地下深部测量成为可能,并且多个测项可以复用同一条光纤。光纤传感器在地震前兆观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地球化学动力学是继地球化学热力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地球化学动力学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地球化学反应动力学,如化学反应速度、各种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化学反应机制;二是物理方面的运动学,如流体动力学、扩散、弥散及热传导等。其中在地球化学反应动力学方面,主要是水—岩反应化学动力学和同位素交换动力学,即对各种物质转换过程的研究。在流体动力学方面,主要是多孔介质中流体的运移及断裂对流体运移的控制作用,即对物质与能量的运输过程及其影响条件的研究。但自然界地球化学作用是转变过程和运输过程的耦合,化学反应是最主要的转变过程,流体流动是最主要的运输过程,所以把各种转变过程和运输过程结合起来,建立相互间的耦合关系,并通过数值计算模拟地下流体的真实行为,这就是研究地下流体的流—固耦合理论。地球化学动力学方法在地震前兆成因机理解释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