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由于近50 a来人类对水土及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断流近30 a,使本来就处于干旱环境中的塔里木河下游朝着更加干旱的方向急剧发展,地下水埋深由20世纪50年代的3~5 m逐年下降至2000年的8~12 m, 由此而引起下游天然植被面积逐年减少,仅严重退化的草地面积占下游草地面积的57.5% ,沙漠化面积逐年增加,沙漠化程度也在不断增强。从2000年5月至2007年10月10日,曾9次向塔里木河下游进行生态应急输水,输水后,河道附近地下水位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整个下游天然植被面积不断增加,在下游植被响应最明显的地区,植被覆盖度已超过90%,活植株种类从输水前的 3~4种增加到输水后的10种以上。随着生态输水的实施,原先引起沙漠化的一些环境因子出现了大的变化,由此而引起沙漠化面积的减少和程度的减轻。  相似文献   
62.
利用南疆西部气象站观测、FY-2G 、ERA5 再分析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分析等资料,分析2022年5月28-31日南疆西部山区一次极端暴雨成因,探讨了中亚低涡背景下山区和平原降雨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极端暴雨发生在南亚高压呈青藏高压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亚低涡配合低层多尺度系统及复杂地形的影响下产生;中低层偏东气流是此次山区暴雨的必要条件,但暴雨不同时段其维持机制有差异;中小尺度对流云系不断合并加强形成的南北向云带持续影响是造成山区暴雨的直接原因;多路充足的水汽输送与山区陡峭地形强迫抬升造成山区持续性降雨;低层不饱和水汽条件是此次“东西夹攻”形势下平原地区降雨量级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
利用塔里木盆地39个气象台站1961-2018年的逐日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R/S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塔里木盆地年、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上升显著并发生了增温性突变,其突变时间冬季气温最早,春季最低气温和夏季最高气温最晚;下垫面属性对最低...  相似文献   
64.
利用常规观测、NECP1°×1°再分析、FY2D卫星高分辨率云图及多普勒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15年8月31日南疆西部突发极端暴雨进行天气诊断及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突发暴雨发生在蒙古至贝加尔湖的高压脊经向发展,西西伯利亚低压底部分裂短波槽影响南疆西部的环流背景下,500 h Pa以低槽后干冷的西北气流为主,翻山冷空气和低层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突发暴雨与持续性暴雨的水汽输送、水汽辐合及路径均有差异,突发暴雨水汽主要来自南疆盆地前期高能高湿的环境。中低层中尺度切变及辐合是导致暴雨落区及强度不同的原因之一。"人字形"切变,θse能量锋区,中尺度气旋与暴雨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雷达出现的"逆风区"、VIL大值区和云图出现的干舌在短临预报预警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5.
利用喀什地区1961—2013年6—9月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月资料及1990—2013年玉米生育期资料,选取资料完整的4个代表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喀什地区气候变化及玉米生育期变化特征,重点探讨喀什近期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3 a喀什市、巴楚县、叶城县6—9月平均、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及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喀什市和巴楚县总体呈增加趋势,叶城县9月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麦盖提县7—9月平均气温、8月降水量,6、8、9月日照时数呈下降(减少)趋势。喀什市、巴楚县玉米各发育期均呈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叶城县玉米各发育期的提前(推迟)趋势不明显,其中播种期、七叶期呈较弱的提前趋势(0.06~0.67 d/10 a),其它发育期呈延迟趋势,趋势为0.01~2.92 d/10 a,其中抽雄始期、开花始期的延迟趋势相对明显,通过了a=0.05显著性检验;麦盖提县玉米8月出现的抽雄期、开花期、吐丝普期呈延迟趋势外,其余的发育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  相似文献   
66.
利用喀什市1961—2012年逐日最高、最低、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回归分析、R/S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喀什市极端气温长期变化趋势、持续性、周期变化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喀什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率高于全球及全国水平且主要变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较全国同期增温时间滞后;极端高温、夏季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极端低温、霜冻日数呈减少趋势,经R/S分析,极端气温指数及年平均气温序列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未来喀什市气温保持升高,极端高温、夏季日数增加,极端低温、霜冻日数减少;喀什市极端气温指数在时间域上包含了多个尺度的周期变化,各类极端气温指数具有不同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近52a极端高温日数在1995年发生突变,夏季日数、极端低温、霜冻日数的突变均发生在2001年左右。  相似文献   
67.
2006年7月吾尔塔米斯沟发生了一起浅层推移式滑坡,坡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现场勘察总结了滑坡结构特征,并通过实验测试确定了滑坡的物理力学指标,建立起与滑坡主勘探线剖面对应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模型,运用传递系数法计算该滑坡不同工况的稳定系数,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评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稳定系数为1.147,处于较稳定状态,但在发生强烈地震、短时强降雨或有较大规模坡顶、坡脚扰动时,稳定系数均小于1,处于欠稳定状态,进一步发生较大规模滑动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68.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地地表起伏剧烈、地下构造复杂且速度场纵横向变化大,地震数据原始单炮一致性差、信噪比低,这对山前带起伏地表地震成像造成了巨大挑战。为完善复杂条件下低信噪比山地资料的起伏地表处理技术,以提高山地资料地震成像精度,本文提出了保持炮检点一致性的浮动基准面处理方法。通过配套的时间域处理和深度域速度建模技术,实现了炮检点分离的浮动地表处理思路。基于南缘四棵树工区连片深度偏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证明了该处理思路能够有效提高复杂构造成像质量,同时大大缩短处理项目周期,现已成为双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主力技术手段,可以广泛推广到其它地区山前带起伏地表地震成像中。  相似文献   
69.
新疆气象技术装备中心计量检定所于1997年2月开始使用“DJM10型”新湿度检定设备,在安装调试和8年多的实际使用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总结出一些实践经验。1 DJM10工作原理1.1气路原理需要升湿时,稳定阀、降湿阀关闭,加湿阀打开,加湿器工作,湿气经过加湿阀直接进入恒湿箱体;需要降湿时,加湿器、稳定阀、加湿阀关闭,降湿阀打开,湿气(相对而言)从恒湿箱内两边的气路下行,经干燥箱干燥后通过降湿阀由搅拌风扇吹入恒湿箱内;需要稳定时,加湿阀、降湿阀关闭,稳定阀打开,恒湿箱内空气从边气路下行,经稳定阀由风扇吹入箱内形成自循环,达到稳…  相似文献   
70.
可可托海—二台断裂带现代位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吾.   《中国地震》1991,7(1):65-72
布设在可可托海—二台断裂带上的三处三角测量观测场地和布设在额尔齐斯断裂带上的一处三角测量观测场地现已积累了四期资料。在对这些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该断裂带的位移特征及构造应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断层除继承性活动外,在地震活跃时还表现为反向运动,就其断层平均位移量的绝对值而言,可可托海—二台断裂为7mm/年,在平行于断层方向的位错为4mm/年;额尔齐斯断裂的位移量为8mm/年,在平行于断层方向上的位错为5mm/年。应力分析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剪应变主要集中于断层两端。北端近期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而南端的地震活动已沉寂八年之久,况且应力自1986年以来一直在集中。这一地区的发展动向,应引起同行注意。另外,可可托海—二台断裂带北端在向北发展,而南端却始终未能向南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