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野鸡尾矿床为一新型锡多金属矿床。本文研究了蚀变岩枝的特征,并论证其为千里山复式岩体第二期侵入体(γ_5~(2-2))的一个高侵位岩枝。认为矿液是沿接触带上升的。文章还研究了成矿物质的来源及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52.
希腊和柏林(西)的地质学家与数学地质学家通过合作推出了“成矿有利度”估计模型。该模型在1986年意大利国际数学地质讨论会上受到了各国数学地质学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53.
京九铁路建成通车对湘赣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湖南、江西峡谷省1990-1999年统计数据分析,认为京九铁路的建成通车改变了两省的相对区位优势,对两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凸现,由于湖南经济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比江西强,因而京九铁路的分流对湖南经济的负面影响要比对江西经济的正面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4.
雷州半岛中段西部的第四纪台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崩岗地貌在水土流失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已接近20%,对区域生产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若任其发展下去,数百年后可能将侵蚀区蚀切到海平面以下,形成一条横切雷州半岛的海峡,严重威胁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发育背景,总结其发育特点,认为造成其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的原因主要是其特殊的地层结构和岩性特点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因此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5.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河水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采集了29个河水样品,利用高分辨率仪器ICP MS测量了河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河水中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按西江、北江、珠三角河、深圳河、东江的顺序呈增加趋势;珠三角河及深圳河具有较高重金属含量,西江和北江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东江居中。经分析发现,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河水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对稀土元素的空间分布起主要作用;人类活动是影响重金属分布特征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资源和环境是一个自然体的两种功能,应当将资源和环境问题置于一个系统中来研究,在资源开发的始端到资源利用的全过程,统筹兼顾环境保护,逐步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一个区域的现代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受当前科技条件下资源环境一体化开发程度的影响。因此,认真研究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系统的特色是地球科学的当务之急;其中,不仅需要加强对矿产资源和能源的环境效应研究,而且特别应重视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研究,以保护好生态环境。在这方面,先发展的广东省提供了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7.
大地热流--影响西部环境与生态演变的重要自然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各地生态环境的优劣与区域大地热流的高低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生态系统的来源于太阳福射”。但是,太阳辐射的昼夜反差很大,季节变化明显,区域生态系统必须随这种能源供应的显波动,其生物的多样性将受到限制,区域生态系统必然变得比较脆弱,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随能力非常有限。大地热流比值较高的地区,大地热流成为驱动区域生态体系发育演化的重要能源。这种能源比较稳定,对生物发育的限制要少得多,其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区域生态系统比较稳健,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较大的随能力。研究大地热流对西部生态环境退化的影响和机理,将为西部地区的环境、生态建设及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矿区矿石中各类组分品位的概率分布型式统计、矿石组合分析结果的对应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以及钻孔样品的R式聚类分析研究指出:本区成矿元素有明显的两大组合,即W—Mo—Bi—Li—Rb—F组合和Sn—Cu—Zn—Pb—S组合。它们是由于成矿过程的阶段性表现出来的:早阶段的矿化以W、Mo、Bi为主,主要集中在接触带的蚀变矽卡岩型矿石中;而晚阶段的矿化则以Sn、Cu为主,主要分布在蚀变石英斑岩型矿石中。而且W、Mo、Bi矿化集中在较深部:Sn、Cu矿化与深度无明显关系。这些结论对于认识矿床成因和指导找矿勘探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9.
资源、人口与产业结构对广东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全省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人口素质及产业结构,认为自然资源的基础作用、政策的导向作用造成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人口素质和产业结构的分化,这种分化又反过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府有责任、义务和条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因为市场机制并不具有自动削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要实现市场导向作用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对市场的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60.
探究功能多样性如何影响商圈活力,可为城市用地功能结构优化调整和商圈功能改造提供理论支撑,进而促进城市混合功能有序开发、提升城市活力。已有关于功能多样性与活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城市、街道活力等方面,对于商圈活力研究很少涉及,且大多利用单一的熵指数反映功能多样性。在利用夜光数据对活力的研究中,大多选取城市或更大区域尺度作为研究单元,无法精准地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功能多样性与城市内部活力的关系。因此,本文以广州市主城区为例,以商圈作为基本研究单元,融合城市设施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和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利用希尔数模型从多维视角测度商圈功能多样性特征,并以此来探究其与商圈活力的定量化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 仅用熵指数来反映多样性是不足的,其与商圈活力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无相关性,需结合希尔数多样性指数从多视角度量商圈功能多样性,以弥补单一熵指数测度方法的不足;② 广州商圈功能丰富度指数与其活力净相关系数为0.382,提高功能丰富度以增加商圈各功能间互补性、异质性或混合性,从而具备足够的功能多样性,促进各类功能间的协同与竞争,形成良好的兼容性混合,以更好的满足多数人的消费需求,激发商圈活力;③ 广州商圈规模效应与其活力净相关系数为0.507,对比大于集聚效应的0.371,表明广州商圈发展遵循新经济地理学的规模报酬递增规律,即商圈规模越大对于提升商圈活力的效用越大,而商圈功能集聚度对于提升商圈活力的效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