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固定化活性污泥处理海水冲厕污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了固定化污泥最佳的包埋剂配比,研究了不同温度、作用时间、pH值、微生物浓度和氯离子浓度条件下固定化污泥对人工海水冲厕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包埋剂最佳配比为聚乙烯醇(PVA)80 g/L、海藻酸钠4 g/L、活性炭10 g/L、SiO210 g/L、CaCO31.25 g/L。在30℃下固定化污泥对NH3-N和CODCr的去除效果最好,12 h时其去除率分别为83.9%和84.2%。固定化污泥在pH4~10之间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适宜用量为75 g/L,氯离子浓度的增大对NH3-N的去除几乎没有影响,但对CODCr的去除效果降低。曝气试验表明,固定化颗粒运行2个月情况良好,出水NH3-N和CODCr符合二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3.
首次发现从青岛市团岛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的嗜温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thalpophilum)产生絮凝剂,研究了该菌株所产絮凝剂的理化性质和絮凝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所产絮凝剂MBFQ-7是1种酸性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组成。絮凝实验表明,当微生物絮凝剂用量为7~8 mg/L,pH=3~7,温度20~80℃时,MBFQ-7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94.
单修政 《华南地震》2004,24(2):99-103
拥有数量多,水平高的稿件是办好科技期刊的基础,除了拓宽稿件来源外,认真对待作者的每一篇稿件,取得作者信任也是吸引稿源的一个办法,以“灾害学”杂志为例,介绍了“灾害学”编辑部在这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95.
锑的成矿构造地球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概括了锑元素在地球及地壳各圈层中的丰度及分配特性,总结了锑的一般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迁移富集形式,最后对锑元素成矿的构造地球化学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
金山金矿床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秀璋  单强 《地球化学》1999,28(1):10-17
金山金矿床由含金糜棱岩及含金石英脉型矿石组成。矿石的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代年龄测定结果为406 ̄409Ma,这两种类型矿石的年龄在测定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属于加里东期成矿。稀土元素分布模式、S、Pb及区同位素特征,成矿流体成分资料都说明这两种类型矿石的成矿物质均来自地层,成矿流体属于地层中的建造水及大气降水,矿床应为产于加里东期脆韧剪切带中由改造作用形成的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7.
人工神经网络在实时卡钻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BP模型对现场的钻井工况进行卡钻预测 ,并开发了人工神经网络实时卡钻预测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98.
李春晖  霍治国  孔瑞  江梦圆  张海燕  毛红丹  宋艳玲 《气象》2023,49(12):1509-1520
基于1961—2019年贵州、湖南、江西191个气象站点电线积冰资料,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电线积冰的日数、标准冰厚极值、最大连续积冰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电线积冰起止日的时间变化;构建电线积冰风险指数,评估了出现电线积冰的风险。结果表明:电线积冰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最大值,月分布以1月出现最多,电线积冰以雨凇型积冰为主。标准冰厚极值集中在20~50 mm,极值大部分出现在湖南;大部分站点极值出现在2011—2019年。最大连续积冰日数集中在5~15 d,整体上贵州的最大连续积冰日数高于湖南和江西。电线积冰的起始日的年际变化整体上呈提前趋势,而终止日整体上呈推迟趋势。电线积冰风险指数年变化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电线积冰的高风险区域主要位于贵州中西部、湖南中部和江西北部,风险指数大于0.6。  相似文献   
99.
针对在多时相变化检测中,面向对象方法无法较好地检测影像中的细微变化,受分割效果以及面向像素方法的影响出现较高虚警率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基于像素的多特征变化向量分析法(CVA)与基于对象的多层次分割的联合判别方法。首先提取不同时相的光谱与纹理特征,利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并通过CVA得到像素级变化检测结果;然后对两幅影像进行叠合分割,利用区域合并策略进行不同尺度检测并获取各尺度检测结果;最后结合多种检测结果进行融合,获得最终变化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有效降低漏检率,同时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0.
单铁兵 《海洋工程》2020,38(5):1-11
系泊系统是半潜式支持平台抵抗恶劣海洋环境作用、限制平台偏移、实现海上定位的重要设备,辐射状多点系泊是常用的布置方式。针对该平台系泊系统开展了设计方法和分析流程研究,阐述了系泊系统配置设计,包括系泊缆的数量、抛出长度、单根系泊缆的刚度、直径、破断负荷、定位锚的型式、最大抓力等;系泊系统的布置设计,包括系泊缆之间的水平夹角、系泊绞车、导缆器、定位锚的位置等;同时归纳风载荷、流载荷以及波浪慢漂载荷的常用估算方法;总结适用于该类平台系泊系统设计的规范要求。将上述方法和流程应用于某型半潜式支持平台系泊系统的开发和设计,采用系泊定位分析程序MIMOSA对该系统的定位能力进行分析,研究了系泊缆形状、夹角等参数随张力的变化特征,同时系泊缆按照船级社的规范要求进行衡准,反复调整和优化系泊系统的配置和布置方式,直至系泊系统满足要求,最终设计出较合适的系泊系统。相关方法、流程和结论为实际工程项目提供重要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