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246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将宽坪群的构造演化序列分为两大阶段,即海西一印支运动及其以前的以褶皱为主的变形;燕山运动以来的以断裂为主的变形。两个阶段所形成的构造均沿着北西西和北东两个方向延伸,显然它们是北西西和北东两个方向的构造波系在蟒岭地区活动的表现,并由此形成了该区的斜向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12.
水在千将坪滑坡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千将坪滑坡是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发生的第一例灾害性滑坡。本文以千将坪滑坡地质结构为基础,结合滑坡发育特征,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水库蓄水和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系数随着一系列对水作用敏感的滑坡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水在千将坪滑坡中的定量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水在千将坪滑坡的中的作用,以其对切层段泥岩抗剪强度的弱化作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余依次为对滑坡施加浮托力、弱化顺层段主滑带抗剪强度和增大滑体容重,地下水位上升、滑带内孔隙水压力增大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微弱。千将坪滑坡的发生是三峡水库蓄水和持续性降雨叠加作用的结果,但是水库蓄水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大于降雨,后者对滑坡的发生可能起了触发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3.
一种深度图像障碍物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障碍物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该文将Kinect深度摄像机作为障碍物检测系统的传感器,在Kinect实时三维重建和Meanshift图像分割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Kinect深度图像的障碍物检测方法,并针对深度图像随机噪声点多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高斯滤波算法.分别在不同环境中进行了障碍物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检测算法能准确检测出复杂场景中的障碍物区域,并对光照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4.
祁连山与河西走廊近期垂直形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5.
辽东裂谷白云金矿载金黄铁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云金矿是辽东裂谷区内重要的大型金矿之一,长期以来缺少直接的年代学数据。本次对白云金矿不同矿石类型中的8件载金黄铁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其等时线年龄为225.3±7.0 Ma(MSWD=5.8),187Os/188Os初始值为2.1±2.8。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次年代学研究得出:白云金矿形成于印支期,其成矿物质主要为壳源,白云金矿是与印支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其形成构造背景可能为受蒙古–鄂霍次克大洋向南北两侧俯冲之后的陆内后碰撞造山环境。本次研究也为今后在辽东裂谷区寻找与印支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6.
晶质铀矿是一种副矿物,在花岗岩中广泛产出。铀离子价态变化和比值对岩浆氧逸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本次研究以四川米易海塔地区混合岩中石英质脉体中的粗粒晶质铀矿为研究对象,借助X射线粉晶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两种方法,分析样品铀元素价态变化以及对氧逸度的指示意义。X射线粉晶衍射获得样品主要成分为晶质铀矿和少量石英,样品的晶胞参数分别为0.5487 nm和0.5441 nm,计算其含氧系数分别为2.00和2.23。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分析得到,样品中四价铀的峰值结合能介于380.15~380.46 eV,半峰宽介于1.93~1.94 eV;六价铀的峰值结合能介于381.49~381.98 eV,半峰宽介于1.51~1.92 eV,U^(6+)/U^(4+)比值介于(U^(6+)/U^(4+)=0.13~0.31)。氧逸度热力学计算得到米易海塔地区粗粒晶质铀矿形成时的氧逸度(lgfo_(2))介于-22.12~-21.36。依据近似温度和计算出的氧逸度值,做lgfo_(2)-T协变曲线图。米易海塔地区粗粒晶质铀矿形成时的氧逸度投图数据结果落入FMQ平衡线之上,较为接近MH平衡线。可以推测米易海塔地区与粗粒晶质铀矿共生的石英脉形成时为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17.
城市高温热浪事件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共识。利用宁波市2012—2016年中暑病例数据和同期气候数据对宁波市夏半年中暑流行特征及热浪对其的影响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6年,2012年和2013年中暑人数最多,并集中在6—8月,其中7月人数最多占比55. 3%;男性中暑概率明显高于女性,中暑程度主要集中在轻度中暑,31—60岁年龄段中暑人数占比最高,市区中暑人数占比要高于郊区(县);用温湿两要素结合的炎热指数和热浪公式定义宁波热浪过程,发现热浪天数和中暑人数的相关系数高达0. 898,选出7次热浪过程计算热浪中暑的相对危险度,发现除2013年以外其他年份热浪中暑的相对危险度均在10以下,2013年的3次热浪中暑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8. 1、21. 6和25. 8,这与2013年热浪出现相对频繁集中有关;同时通过这7次热浪过程的前、后段热浪中暑的相对危险度的比较,并未见明显的热浪滞后效应存在。  相似文献   
118.
采用2216E、R2A、M1培养基,首次从俄罗斯库页岛潮间带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到82株可培养海洋细菌,经查重并菌后选取其中45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了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和多样性研究。结果发现,它们共分布于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4个类群(分别占45株代表菌株的42.2%、20.0%、20.0%和17.8%),代表着6个纲、27个属、44个种;同时发现其中有8个潜在新种和1个潜在新属。本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库页岛潮间带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非常高,大部分菌株与分离自日本和韩国近海的细菌物种在系统发育关系上高度同源,但也存在不少潜在的新物种。  相似文献   
119.
基于雷达干涉失相干特性提取冰川边界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周建民  李震  邢强 《冰川冻土》2010,32(1):133-138
冰川边界提取是冰川变化监测的一个重要参数,光学冰川遥感方法可以有效、精确的提取出无云区域冰川的边界信息,但是,对于有云区域和天气状况不好的冰川区域却很难获取冰川的边界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SAR干涉失相干特性的提取冰川边界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内陆冰川表面失相干问题严重的特点,通过比对冰面相干系数和非冰覆盖区域的相干系数,采用阈值法对冰川区域的干涉相干图进行冰川边界的提取.根据上述方法提取冰川边界的精度达到89%,结果表明利用雷达干涉失相干特性进行冰川边界提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0.
松嫩平原氟中毒区地下水氟分布规律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中新生代以来,在松嫩平原巨大的断陷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古近-新近系和第四系沉积物,形成了由潜水和承压水组成的大型蓄水构造。该区潜水和第四系承压水氟含量较高,在194个样品中,氟的均值为3.45mg/L,范围值为0.25~14mg/L。饮用高氟地下水导致氟中毒大规范流行。研究表明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山前补给区-蒸发排泄区的过渡带和盆地中部地下水强烈蒸发带,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Mg和HCO3-Cl·Na型,总溶解性固体含量为689.84~2005.6mg/L。高氟水的形成与气候、水文、地质构造、岩石与土壤、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等自然因素有关,同时受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开展氟病区地下水环境特征和高氟水成因研究对于有效实施安全供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