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测绘学   195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352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3篇
  1938年   6篇
  1936年   12篇
  193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与原始岩浆组成 (δ1 8O=8.36× 1 0 - 3)相比 ,铜厂花岗闪长斑岩的氧同位素在纵向上存在着 3个特征区段 :1中段 (标高 0~ 80 m之间 )样品接近原始岩浆1 8O值 ;2上段 :在此之上的样品 δ1 8O值变化区间很大 ( 5.4 3~ 1 0 .86)× 1 0 - 3 ,有富集 1 8O的 ,也有亏损 1 8O的 ;3下段 :标高在 0 m以下深部未 /弱蚀变斑岩样品的δ1 8O值均一 ,亏损1 8O,集中在 ( 6.8± 0 .5)× 1 0 - 3范围内。研究表明 ,这种现象是岩浆流体、深部非岩浆流体和浅部大气降水等 3种不同来源的热液流体在不同温度、水 /岩比环境下发生水岩交换综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932.
����GPS���ܶ����չ������ѧ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GPS????????????????????????????????????????????????????????????????????????????????????????????????;????????е?????·?????????????????????????????????????????????????????????η???????????????????  相似文献   
933.
西秦岭造山带东段航磁特征及断裂构造格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最新高精度1∶5万航磁资料,详细分析了西秦岭造山带东段航磁特征和地质成因,辅以重力资料,新推断或修正了断裂平面位置,探讨了断裂控矿作用和若干典型断裂的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碳酸盐岩-沉积碎屑岩是形成平稳负磁背景的主要原因;广泛发育的各类侵入岩,是形成复杂变化、形态各异的叠加异常的主要原因。NWW—EW向、NNE—NE向以及NW向深、大断裂共同构成了全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基本构造格架。NWW—EW向深、大断裂是最早形成的主干断裂,航磁上以不同面貌磁场分界线或醒目的磁场梯度带为特征,属华北、扬子两大板块在新元古代—三叠纪分别沿商丹、勉略缝合带南北向俯冲碰撞的产物,构成了本区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尤其对泥盆系多金属成矿起决定性控制作用;NNE—NE向深、大断裂应是秦岭强烈陆内造山阶段(晚三叠世—新生代)垂向加积增生作用的产物,对NWW—EW向、NW向断裂具有明显的切割、牵引或阻挡作用,航磁上以连续性较好的线性梯度带或磁场扭转变异带为特征,是区内次级构造单元的界限,对深部矿源物质的运移亦起到一定的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934.
在分析松辽盆地区域航放、航磁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钱家店铀矿床航放、航磁特征,建立了基于该矿床航放特征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取了全区航放铀含量、活性铀、铀增量、相对变迁系数、铀迁移富集系数、地球化学活动性指数等6种航放多元参量,能够反映盆内铀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及水文动力环境,可指示找铀有利部位。据此,圈定了15个砂岩型铀矿找矿预测区,指出除钱家店-宝龙山铀成矿带外,盆地西南部开鲁坳陷和西南隆起区的东来-大林、巴颜塔拉西南、阿鲁科尔沁旗东、奈曼旗西南、新开河北、詹榆-新华-太平川,以及盆地西部斜坡区的双岗、白城东-舍力、泰来北东等地区均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盆地西南部伊胡塔镇、林海-小城子,西北部七棵树东等地区也应给予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35.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黔西南郭家湾新发现了一处幻龙化石点。通过剖面测制,详细解剖了化石的异地埋藏特征,并依据区域地质填图和化石资料确定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在此基础上,根据黔西南及邻区安尼期化石群的分布,结合岩相古地理分布特征,浅析了幻龙化石可能的物源,结果显示郭家湾一带为幻龙活动范围的可能性较大。该幻龙化石的发现及其时代的限定,为研究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演化和迁移提供了新的素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36.
测距空间交会测量模式中交会图形优劣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测距空间交会测量模式中交会图形的优劣影响定点的精度,因此,若能判断出交会图形的优劣,从而采取提高定位精度的措施相当重要.在目前一些评判交会图形优劣的方法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基于病态性问题的分析理论,提出用cond(N)来诊断交会图形的优劣,经分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37.
为了使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应用熵权TOPSIS法,以丘陵油田三间房组储层为例,选取孔隙度、渗透
率、粒度中值、饱和度中值压力、退汞效率和含油饱和度6个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E、G、M、P4类流动单元。研究表明,不同
类型的流动单元有着不同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其孔隙类型、接触方式、喉道类型、连通性和驱油效率都存在着明显差异。熵权
TOPSIS法具有较好的综合判别能力,划分的各类储层流动单元特征明显,为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38.
近44 年来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1961-2004 年青藏高原97 个站点的夏季逐日降水数据,通过累积距平、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功率谱方法等,结合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夏季 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年降水量比较少的地区,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例较高,夏季降水与全年降水的相关性也较强;夏季降水相对变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青藏 高原西北的最干旱地区,最小的地区是三江源区;夏季降水趋势增加和减少的站点分别为54 个和43 个,通过较显著检验的站点占总数的18.6%;在2000m 以下的站点中,海拔和夏季降水气候倾向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相关度达0. 604 (显著性0.01);1961-1983 年和1984-2004 年两个时间段相比,除了3000~3500m 海拔范围外,其余海拔范围夏季降水气候倾向率都表现为增加;夏季降水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场:高原东南部类型场、高原东北部类型场和三江 源类型场,高原东南部类型场和高原东北部类型场表现出南北变化相反的降水特点,分界线大致沿着35oN 线;在90%的置信概率下,三种类型场分别表现出5.33 年、21.33 年和2.17 年的潜在周期;4500 m 以上海拔范围的站点夏季降水周期通过很显著检验(α = 0.01),站点海拔和降水周期存在-0.626 的高相关度;在三江源地区,3500 m 以上的站点夏季降水周期随海拔升高而减小,3500 m 以下的夏季降水周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39.
介绍了基于GPRS数据传输的乡镇雨量自动采集监测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40.
赛博空间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卢鹤立  刘桂芳 《地理科学》2005,25(3):317-321
如何界定虚拟的赛博空间与地理实际(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运用Lorenz曲线和吉尼系数研究了中国互联网地区域名的时空分布,然后运用指数定律对中国互联网地区域名数量、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地区人口数量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赛博空间分布是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反映,与地区人口分布联系不大。这证实了赛博空间与经济活动的紧密相关性。研究中还发现,赛博空间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期;最后给出了中国互联网增长的速度,以及到达成熟稳定时期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