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对太古宙一些金矿的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其含金的成矿流体以盐度小于10当量NaClwt%、均一温度为170—400℃、CO_2的含量高到中等并含有一定量的CH_4为特征。在这些矿床中主要见到三种类型的包裹体:CO_2包裹体、H_2O-CO_2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这三类包裹体常产于同一裂隙中或一个晶体中,或各产于不同的裂隙中,或其中之二共存于同一裂隙中,并且其均一温度相近、但盐度和CO_2含量相差甚大,这表明发生了相分离。用质谱仪对这种同一世代的包裹体进行分析,证明的确存在着相分离,即原始的H_2O-CO_2-NaCl流体,由于压力降低而发生相分离,形成CO_2和NaCl-H_2O流体,金在这种相分离的过程中沉淀出来,研究也表明,对于蚀变型金矿来说,引起金沉淀的因素除相分离外,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是很重要的因素,对于含金的成矿流体来说,CO_2的含量高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这一点也许可作为找矿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72.
卢焕章  毕献武  王蝶  单强 《矿床地质》2016,35(5):933-952
斑岩铜矿是主要的铜资源,是矿床研究和勘查的重要目标。斑岩铜矿按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可分为2种:俯冲带斑岩铜矿和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它们在成矿流体方面有很多区别,其中较大的差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钾化蚀变带比俯冲带斑岩铜矿的钾化蚀变带强得多,且范围也相对较宽。文章简述了这2种斑岩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着重从流体包裹体、蚀变作用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来探讨斑铜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特征,包括成矿流体的成分、形成温度和压力,氢、氧、碳和硫稳定同位素组成。这两种类型的斑岩铜矿中主要发育5种包裹体:M熔体包裹体;Ⅰ液体包裹体;Ⅱ气体包裹体;Ⅲ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和CO2_H2O包裹体。Ⅱ类和Ⅲ类包裹体常共存,且均一温度相似,表明成矿流体经历了不混溶和沸腾作用。在Ⅲ类含子矿物的包裹体中发现了含金属硫化物(黄铜矿、黄铁矿)和氧化物(赤铁矿、磁铁矿)子矿物。在斑岩金矿和碰撞造山带的斑岩铜矿中出现CO2_H2O包裹体,在斑岩的斑晶和一些早期石英脉的石英中可见到熔体包裹体以及熔体_流体包裹体,它们代表斑岩岩浆的样品,说明斑岩铜矿的形成经历了岩浆和热液阶段。最近的研究表明,斑岩铜矿的初始流体是中等盐度和密度的岩浆流体。这种流体在上升过程中因压力释放而发生沸腾,形成气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高盐度包裹体。  相似文献   
73.
地基土强度是影响桩土水平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设计并进行物理模型试验,通过改变石膏含量控制地基土强度,模拟碎石土地基上的单桩水平载荷试验,研究地基土强度对桩顶位移、单桩承载力、桩身内力、桩前土抗力、地基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1石膏能显著提高土体黏聚力,但对土体内摩擦角影响不大;2地基土强度增大将显著提高单桩水平承载力与m值;3土体黏聚力与桩基设计参数m值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4.
为了研究夯扩挤密法的加固机理和夯扩挤密的有效挤密范围,根据模型试验的相似定理,采用模型夯锤,进行夯扩挤密法加固黄土地基室内模型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通过对挤密系数、压实系数及孔隙比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夯扩挤密法对于桩间土的挤密效果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弱,夯扩挤密法合理的桩间距在2.5~3d(d为预钻孔直径),当夯击能提高后,桩间距可做适当扩大。  相似文献   
75.
基于专用工程待求方位边大地方位角联测时采用方位角导引法(附合角导线法)需要较长观测时间的现状,提出了采用距离观测值通过平差快速获取待求方位边大地方位角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距离观测值通过平差计算求得方位边两端点的坐标,再反算求取方位的精度,并采用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一定精度,可以作为专用工程待求方位边大地方位角获取的手段。  相似文献   
76.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法和银染法研究的核型及Ag-NOR带。提出的核型公式为2n=48,2m+8sm十2st+36t,NF=58。核型中第二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染色体)为典型的具次缢痕染色体。银染结果显示次缢痕部位为银集核仁组织者区(Ag-Nu-cleolusorganizerregion,Ag-NORs),并表现出数目和结构多态性。此外,还讨论了的不同群体间核型的差异,认为不同群体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77.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青岛近海常见经济鱼类斜带髭鲷和横带髭鲷的核型.得出核型公式前者为:2n=48,2m+8sm+2st+36t,NF=58,后者为2n=48,2m+8sm+14st+24t,NF=58。斜带钱绸核型中t5和t16对染色体及横带货绸核型中t7对染色体为具次缢痕的染色体。两种鱼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78.
海洋贝类多倍体操作机理与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近十几年中,国内外海洋贝类的增养殖业发展迅速,因而以提高增养殖贝类产量和质量为主要目的的贝类多倍体操作及应用已成为海洋贝类育种的热点研究领域[王子臣,1990和1990;吕隋芬等,1992;美卫国等,1987和1991;容寿柏,1990;Alien,etal,1982,1986,1986,1987,1990和1992;Aral,etal,1986]。这其中主要包括三倍体、四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的人工诱导及相关研究。其中以三倍体人工诱导及相关研究最多也最成功。但在1992、1994年以前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例如:虽然通过阻止第二极体(PB2)的排出获得H倍体已被人们认识…  相似文献   
79.
以相应引物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和石鲽(K.areiusbicoloratus)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PCR产物经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了克隆、测序,均得到了590bp的碱基序列,并将其与GenBank中牙鲆线粒体全序列相应片段和川鲽(Platichthysflesus)相应片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川鲽和石鲽序列差异很小(核苷酸差异数为7,同源性为98.8%);而牙鲆与川鲽和石鲽的序列差异明显(核苷酸差异数为90~93,同源性约为84%),且大多数核苷酸变异位点集中在序列中部大约200bp的区域.  相似文献   
80.
小丁港海岸演变及整治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本文所研究的海岸位于云台山以南、埒子口以北约22公里长的一段粉沙淤泥质的侵蚀海岸。这段海岸自1855年黄河北归山东入海以来,岸滩一直处于侵蚀的过程。由于岸线的不断后退,现今的海堤基本上已成为岸线(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