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中国典型地区岩溶水资源及其生态水文特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比较中国南北方岩溶水特性及其水资源。在中国南方主要岩溶地区,已知有3358条岩溶地下河系统,枯季流量有420×108m3/a,目前开发量只有8%~15%。而在中国北方岩溶地区主要形成平均流量在1~13m3/a、流域面积在几百至4000km2的近百个大的岩溶泉系统,其水资源开采量已达70%~80%。对一些典型中国岩溶生态水文特性,主要由6个方面,包括水环境、生态特性、母岩与土之间的特质、结构、生物—地质作用及孢粉等方面予以探讨。根据主要的生态条件和人工效应,对有关地质环境与石漠化予以评判。  相似文献   
22.
酸碱及可溶盐溶液对桂林红黏土压缩性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水环境对红黏土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以桂林岩溶地区典型地段的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对浸泡于不同浓度的 HCl、NaOH、Fe(NO3)3和 Al(NO3)3溶液中的试样进行固结实验。结果显示:(1)在 HCl 和 NaOH 溶液中浸泡后,红黏土的压缩模量都降低,压缩系数都增大,且溶液浓度越大其值降低或增大的幅度越大;(2)浸泡在 NaOH 溶液中的红黏土的压缩模量比浸泡在 HCl 溶液中的大,且压缩模量值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压缩系数则相反;(3)在 Fe(NO3)3和Al(NO3)3溶液中浸泡后,红黏土的压缩模量会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压缩系数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且 Fe(NO3)3溶液对红黏土的压缩性影响作用比 Al(NO3)3溶液的大。  相似文献   
23.
自然界中,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资源性因素有:空气、阳光、土地、水、能源、矿产及生物等.人类通过各种方式予以开发,以提高生存条件和生活水平.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不仅破坏了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而且诱发了地质-生态环境效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主要是灾害性条件,如气候灾害、地质灾害及生物灾害等.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又加剧了各种灾害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4.
中国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资源性因素有:空气、阳光、土地、水、能源、矿产及生物等。人类通过各种方式予以开发,以提高生存条件和生活水平。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不仅破坏了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而且诱发了地质一生态环境效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主要是灾害性条件,如气候灾害、地质灾害及生物灾害等。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又加剧了各种灾害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5.
26.
硫酸盐岩溶蚀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硫酸盐岩和碳酸盐岩混合建造地区,硫酸盐岩的溶蚀对岩溶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某些岩溶现象和地质灾害的解释,必须考虑硫酸盐岩岩溶的影响,对硫酸盐岩的溶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室内实验模拟的方法,根据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了硫酸盐岩的溶蚀机理。研究认为,硫酸盐岩溶蚀发育的条件不同于碳酸盐岩,即在水与硫酸盐岩体系内即使没有CO2的参与,水对硫酸盐岩仍具侵蚀性;硫酸盐岩溶蚀的发育不但与其本身的固有特性有关外,还与岩石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7.
硫酸盐岩岩溶发育机理与有关地质环境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硫酸盐岩在中国分布很广泛,特别是石膏及硬石膏,其分布遍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国硫酸盐岩岩溶的基本特性是:没有特殊的岩溶景观;大的洞穴系统难于在自然界中保存。但是,由于硫酸盐岩(石膏和硬石膏)和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白云岩)常共生沉积,文中进一步探索了二者的混合溶作用机理。研究中专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溶蚀试验,以研究不同状态下石膏的溶解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气候条件、热液作用对石膏岩溶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石膏在盐水中的溶蚀量比在蒸馏水中要高2-3倍。硫酸盐岩中生物岩溶作用是非常重要原,包括石膏和硬石膏在有机物参与下,经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以及排硫杆菌的气化作用,都可加速对CaSO4的溶蚀作用。在所研究的样品中,都检测到这些可发生生物岩溶作用的菌类。根据硫酸盐还原菌还原生成H2S及排硫杆菌作用而降低水中pH值,表明细菌的岩溶作用也存在不同的程度。在研究硫酸盐岩岩溶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同时讨论了典型硫酸盐岩地区存在的岩溶塌陷、陷落柱、地面沉积及滑坡等地质灾害,以及人工加速诱发友酸盐岩地区地质灾害的实例。  相似文献   
28.
卢耀如 《地球学报》2016,37(4):419-432
喀斯特在中国分布广泛,更主要与经济发展、工程建设及人民日常生活具有密切关系,所以研究喀斯特发育规律,进而探索其对发展与工程产生的效应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在几十年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成果上,综合探讨了:(1)区域性综合建设方面地质环境效应研究,包括岩溶区域性发育规律及长江、黄河大型工程的效应评判研究;(2)地下空间开拓方面,涉及城市地铁、高铁、地下大型建筑、矿山开采常发生的不良效应,及运用喀斯特水文地质等综合研究以评判危害性和开拓中的六个超前措施;(3)城镇群的发展与生态内涵的几个层次问题。通过这实例研究,强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在今后对实现中华强国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建国以来,在我国广大岩溶地区兴建了许多大、中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取得很大的成绩。本文拟概略总结各地经验,进而作些探讨,以供参考。 一、岩溶地区主要水利工程地质问题 岩溶地区兴建水利水电工程,需调查研究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岩溶库区及坝基渗漏;岩溶塌陷(包括库区、坝基、坝下游及邻谷);岩溶坝基稳定性;隧洞  相似文献   
30.
中国地质学会全国岩溶(喀斯特)学术会议于2月14日至23日在桂林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铁道、水利水电、地质、建筑、冶金、煤炭、机械工业与其他有关部门,以及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的有关专业人员140多人。提交的论文共93篇。会议开始,对如何突出政治、高举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