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21.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约40km的黄河干流上,上距三门峡水库130km,下距郑州市京广铁路大桥115km。工程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于承上启下、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部位。它是一座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除害兴利综合利用的枢纽工程,是“治黄”的关键工程,亦是国家“八五”期间的重点大型工程。结合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实际需要,我们在地下厂房区做了两组地震跨  相似文献   
222.
安徽省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科学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既有利于摸清家底,为区域发展提供依据,更有利于进行区域环境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然而,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要素众多,层次复杂。同时,农业生态系统又具有模糊性、多输入、多输出的特点,因此,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没有成熟的理论与方法可供借鉴。本文结合芜湖市的实际情况,运用综合的方法,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本区农  相似文献   
223.
以中国企业2005~2015年对东南亚直接投资的项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东南亚直接投资的国家选择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国有企业不回避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倾向于开拓新的国家市场;相反,民营企业倾向投资政治风险低的国家,投资与中国贸易联系紧密、相对市场规模较大以及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基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东南亚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差异,为中国对东南亚直接投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4.
本文利用气体组分及大气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MARGA ADI 2080)观测武汉市2018年1月9—26日大气气溶胶中的8种水溶性离子(NH+4、NO-3、SO2-4、Cl-、K+、Ca2+、Na+和Mg2+),结合气象要素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潜在源区贡献(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对霾污染过程中水溶性离子进行了全面的来源解析,探究了霾不同阶段下来源差异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本次霾污染中的8种水溶性离子和4种污染气体,PCA解析出的源和占比分别为二次源和燃煤源的混合源(41.28%)、工业排放和土壤扬尘混合源(27.73%)和机动车排放源(9.63%),PMF解析出的源和占比分别为燃煤与土壤扬尘混合源(18.57%)、机动车排放源(20.74%)、二次源(18.30%)、光化学污染源(22.24%)和燃煤源(20.15%)。(2)霾在不同阶段下水溶性离子和4种污染气体的来源存在差异,在清洁天和霾消散阶段,光化学的贡献最高,占比分别为31.42%和36.07%;在霾发生阶段燃煤与土壤扬尘源的贡献最高,其贡献为40.94%;在霾发展阶段,最大的控制源为二次源,贡献占比为37.51%。(3)此次武汉市霾污染中PM2.5浓度和NH+4、NO-3和SO2-4的潜在源区为皖豫鄂三省和赣湘鄂三省交界处。霾污染中PM2.5的主要影响范围是武汉市南部和北部省份,NO-3、NH+4和SO2-4的主要影响区域为武汉市东北方向的城市、湖南省和江西省。  相似文献   
225.
江苏省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空间特征及协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清可  段学军  李平星  王磊 《地理科学》2017,37(11):1696-1704
通过探讨江苏省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空间特征、耦合格局及其协调发展程度,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① 1996~2015年,江苏省土地开发度指数从0.339升至0.426,呈现平稳增长→快速增长→平稳增长的态势。利用效益指数从0.459提高至0.596。 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1996~2015年苏南地区土地开发强度高,利用效益提升显著。苏北地区的宿迁、淮安与盐城等市的利用效益较低,“中部凹陷”特征明显。③ 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耦合关系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总体耦合态势可划分为减弱-波动-增强3个阶段,土地开发与利用效益重心均向东南移动,但效益重心移动速度稍快。④ 苏南地区土地开发度与开发效益耦合度大于0.8,低值区集聚在淮安、盐城等地。  相似文献   
226.
皖江城市带城镇建设用地综合评价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镇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以皖江城市带区县为评价单元,统筹考虑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从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集约性两维层面,采用象限法构建逻辑关系模型,对皖江城市带城镇建设用地进行综合评价,将整个皖江城市带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协调发展区、重点发展区4个类型区,提出土地利用的分区优化对策,为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项目用地空间布局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27.
228.
杨清可  段学军  王磊 《地理科学》2016,36(10):1539-1545
基于水环境保护与区域开发的相互关系,考虑水陆空间联系及水环境承载能力对区域产业布局的限制,构建由水环境容量和压力两方面要素为基础的水环境约束分区指标体系。以产业集聚发达、水网密集但水环境敏感性强的江苏省太湖流域为例,探索小流域评价单元划分、约束指标选择与空间叠置分析等技术。对区域水环境容量和压力的进行约束分区,划分为高压低容、低压低容、高压高容和低压高容等4种类型区。研究结果为发挥区域水环境质量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应,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9.
1513苏迪罗和1307苏力是两个路径和强度均相似的台风。相比而言,苏力登陆点更靠近温州,但在温州的降水反而小一些,苏力是暴雨量级,而苏迪罗却出现特大暴雨。利用Ncep2. 5°×2. 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两个台风影响温州期间的形势场、温度场、水汽通量、高低空散度场的配置等,得出降水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低空冷空气侵入、台风进入"冷或暖场"不同温度环境、东风急流和水汽通量输送强弱及厚度、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配置等的差异,是决定着台风降水强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0.
Based on LIS/OTD gridded lightning climatology data, ERA5 reanalysis data, and MODIS atmosphere monthly global products, we examined latitudinal and daily variations of lightning activity over land, offshore areas, open sea, and all marine areas (i.e., the aggregate of open sea and offshore areas) for different seasons over the Pacific Ocean and the adjacent land areas at 65°N-50°S, 99°E-78°W, and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s of lightning activity with CAPE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and AOD (Aerosol Optical Depth). At any given latitude, the lightning density is the highest over land, followed by offshore areas, all marine areas and the open sea in sequence. The lightning density over land is approximately an order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that over all marine areas. Lightning activity over land, offshore areas, open sea, and all marine areas varies with season.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lightning density over land has a single-peak pattern. Over the offshore area, open sea, and all marine areas, lightning densities have two maxima per day. The magnitude of the daily variation in mean lightning density is the largest over land and the smallest over the open sea. The lightning density over the Pacific Ocean and adjacent land areas i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APE. The correlation is the strongest over land and the weakest over the open sea. Cloud Base Height (CBH) may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CAPE conversion to updraft. CAP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lightning activity and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land than on the ocean. Over the sea, both CAPE and AOD can contribute to lightning activity, but the magnitudes of the influence of CAPE and AOD on lightning activity remain to be determined. Lightning activity over land and sea is a result of the combined action of AOD and CA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