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快速有效地评估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后果,对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和防范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非常必要。因此本文综合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SPOT/VGT时间序列数据等多源遥感信息,以NDVI与时间的积分值来表征一定时间段内的植被初级生产力,探讨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化过程对植被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影响。发现:(1)研究区全年总的平均初级生产力总体表现为城市地区低于非城市地区的特征。(2)研究区平均初级生产力一般是在8月份最高,而在1月份最低;同时,一个生长季内,平均初级生产力总体呈现为4-11月城市地区低于非城市地区,而12月到次年3月则是城市地区要高于非城市地区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在各土地覆盖类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同。(3)研究区全年总的平均初级生产力,城市地区NDVI为110.23d/km^2,而非城市地区为123.94d/km^2,两者相差13.71d/km^2,即城市化过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研究区的植被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92.
基于遥感与碳循环过程模型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估算是当前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不同学者之间的估算值差异较大。从估算方法看,主要有基于土壤剖面的直接估算法和基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模型的间接估算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直接估算法由于只反映了不同土壤或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的差异,因而空间分辨率较低。而间接估算法由于参数的简化,影响了土壤有机碳估算的空间精度。作者将遥感的高时空分辨率特征、反映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变化的过程模型、实际测量的土壤有机碳结合起来,以求提高土壤有机碳估算的空间分辨率。考虑到受温度、水分的影响,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并不好,而土壤基础呼吸由于剔除了温度和水分的影响,从而使其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非常密切,其测定系数R^2可达0.78。采用了结合遥感和碳循环过程的CASA模型及Van't Hoff土壤呼吸模型,首先估算了8km分辨率的土壤基础呼吸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实测的土壤有机碳估算了8km分辨率的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3.
从植被冠层和陆地表面出发,发展一种基于遥感数据和地表气象参数观测数据的陆面蒸发散量计算的两层阻抗模型。该方法主要遵循能量平衡原理,并充分考虑到冠层小气候对土壤和植被的不同影响,从而分别针对土壤和植被进行模型的参数化。该方法经过大尺度非均匀陆面条件验证,获得了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4.
北京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93,自引:15,他引:93  
本文利用1975、1984、1991和1997的LandsatTM/MSS数据,对北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22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1975~1997年,北京地区发生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规模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表现出城镇用地通过大量占用平原区耕地扩展,非城镇用地间结构变化明显的基本特征。同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近郊区和远郊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强度发生了逆转,远郊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强度在90年代已经超过近郊区,而且该区高密度城镇用地的重心也向西北方向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移动,显示出同期北京城镇用地向西北方向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把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引进到了当前国内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中,针对变化向量分析方法中变化阈值确定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双窗口变步长阈值搜寻的新方法,从海淀区的实例研究结果看,变化的检测精度可以达到87%以上,表明变化向量分析法在解决阈值问题后,确实可以有效地提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96.
沙尘暴卫星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沙尘暴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10年来,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呈现增长的趋势,相关学科都从不同侧面展开对沙尘暴的研究。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沙尘暴的进展。对沙尘暴的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然后系统地介绍了应用遥感技术开展沙尘暴研究的数据源及其特点、原理和技术方法,其中,对沙尘暴遥感研究的技术方法给予了更为详细的介绍,最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未来沙尘暴遥感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
中国北方典型沙尘暴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综述了沙尘暴研究的领域和进展,提出了利用NOAA/AVHRR数据提取沙尘暴信息和沙尘暴信息密度分割的方法,经与气象数据对比验证,结果比较满意。结合沙尘暴途经区域的土地覆盖类型和植被覆盖度,对我国北方典型沙尘暴与下垫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同样的气象条件下,沙尘暴途经地区下垫面的土地利用/覆盖状况和植被覆盖程度决定着沙尘暴的形成与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8.
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文章系统地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对表层地球系统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提出从人地系统动力学入手,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本内容,以期表述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地球系统演变之“人类驱动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
唐山市资源型产业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 1 952 - 1 999年唐山市三类产业、工业各部门产值的变化分析了唐山市的产业发展过程 ,结合 1 985- 1 999年汇总企业的万元产值能耗、工业用水量、“三废”排放量 ,比较分析了各工业部门污染源的动态变化 ,剖析了唐山市资源消耗型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通过对环境影响机制的分析 ,认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是协调唐山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和长期任务 ,而改进目前的工业生产方式 ,削减单位产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更为迫切 ,同时应重视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监督机制的完善和落实。  相似文献   
100.
综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全球变化开放科学会议"的主要学术成果,从中分析了在全球变化研究的各个领域,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所起作用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如何加强在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开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此研究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土地覆盖变化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机理。着眼我国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可能响应,重构了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宏观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