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
采用GC—MS技术测定了南海东北部东沙海域沉积物柱样HD196A中的有机物,共检测出90多种烃类化合物: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支链烷烃、多环芳烃等化合物。正构烷烃分布曲线的形状、碳数范围、主峰位置以及CPI值和0EP值说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是大陆高等植物和海洋浮游生物藻类和细菌源,并以陆源高等植物来源占优势。研究还表明,随着深度增加,柱样中重烃减少,而轻烃增加,奇偶优势指数趋近于1,长链烷烃和支链烷烃减少,芳烃的甲基化和甲基重排作用等,均显示出该区沉积物成熟度较高。同时结合该区已有的研究资料(烃类气体——甲烷、重烃组分分布,以及热释光、有机碳等),其高值异常区与本次研究站位相吻合,显示该海区具有烃渗漏来源,是海底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2.
重点研究了胶西北玲珑、尹格庄两类金矿田的高钾-钾质脉岩,根据地质产状、岩性及与金矿化的时空关系,该脉岩可分为三类:(1)粕斑岩;(2)安山玢岩;(3)英安玢岩类,它们分别形成于金矿化早期、同期、晚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主要氧化物成分变民具岩浆分离结晶的一般规律,早期以辉石为主、晚期以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的矿物相分离结晶作用控制岩浆成分的演化。岩石富碱、高钾低钛,微量和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大离子元素B  相似文献   
23.
介绍配套了气垫式保真筒的深海天然气水合物采样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同时为提升气垫式保真筒的保压性能,基于压降模型仿真分析了关键参数(预充压力、气腔长度、筒体长度、筒体内径和筒体壁厚)对采样终了筒内压降的影响。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预充压力、气腔长度和筒体壁厚对气垫式保真筒的保压性能影响较大,且取值越大保压效果越好;筒体长度、筒体内径与筒内压降正相关且对其影响较小;同时综合保真筒的整体性能来讲,提高预充压力和增加气腔长度是提高气垫式保真筒的保压性能可选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4.
台湾东北部的龟山岛浅海热液体系产生大量的热液自然硫.为了理解微量元素在自然硫中的富集规律和机制,采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龟山岛自然硫进行了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硫磺基底仅含有As、Se和Te等岩浆脱气产生的挥发性亲铜元素.Fe、Mn、Co、Ni等亲铁元素主要来自于安山岩基岩,富集于富铁或含硅包体中.Al、Zn、Ba、Pb、La、Ce、Au、Ag等元素显著富集于含硅包体中,表明这些元素受硅酸盐矿物控制.富铜包体具有最高的Hg、Pb、Zn等亲铜元素的单位富集程度.首次对龟山岛热液自然硫中的微量元素分布进行了原位微区分析,有助于理解微量元素在热液活动中的来源、分布和分配等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25.
位于台湾岛东北部的龟山岛热液区属浅水型海底热液活动区,已探明有超过30处的热液喷口分布在约10—30m的水深范围内。通过机械封装、硬件电路以及配套软件的设计和加工,自制了散射光式水下浊度仪;2011年5月25—30日,使用该浊度仪,对龟山岛附近海域进行了拖航作业,在此次作业的东北方向发现一处新的热液喷口(24°5009N、121°5808E);海试结果表明,该水下浊度仪对于浊度较大海域有探测能力,对浊度较小海域的探测精度不高,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6.
Cu(Ⅱ)-EDTA废水由于其螯合性难以处理.采用电气石/H_2O_2体系进行降解,结果显示废水处理达到较好的效果.COD和Cu~(2+)的去除率与电气石投加量、H_2O_2用量和温度呈正相关性.溶液pH=3时,两者去除率最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处理后的Cu(Ⅱ)-EDTA被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通过对比电气石反应前后的XRD图谱和红外光谱发现,电气石与EDTA降解中间产物发生络合.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电气石/H_2O_2体系降解废水的反应为拟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27.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热液岩溶的特征及地质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随着塔中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地持续深入,分别在野外露头,塔中地区相关探井奥陶系储层中发现有萤石、闪锌矿、天青石、重晶石、硬石膏、焦沥青及热液石英等一系列热液矿物及其组合,越来越多的地质资料表明热液岩溶储层可能是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储层类型。〖JP2〗通过总结近6年大量的针对野外露头热液岩溶现象地实地观察测量,以及通过对塔中82井区—24井区奥陶系储层发育段大量的岩石薄片观察、矿物能谱测定、地层水锶同位素测试,断裂性质的分析,深入研究热液溶蚀流体的活动特点以及对形成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最终建立了热液岩溶储层的地质模型。研究表明,热液矿物主要沿断裂伴生的构造溶蚀缝和溶蚀孔洞发育,断裂是热液运移的主要通道,是形成优质储层的重要控制因素。塔中地区沿海西期走滑断裂附近的奥陶系灰岩将广泛发育热液溶蚀改造形成的储层,为塔中西部上奥陶统沿走滑断裂向内带拓展油气勘探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塔里木库车坳陷中新生界储层砂岩成岩期钠长石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库车坳陷中新生界以陆相碎屑建造为主,在该区储层砂岩中,钠长石为广泛存在的自生矿物之一。显微结构证据显示,成岩期钠长石交代长石等碎屑,或呈细小自形晶填隙产出,在化学成份上,钠长石与被交代的长石存在过渡关系。在碎屑长石钠长石化过程中,母体相的溶解速率大于钠长石的沉淀速率,并伴有石英,高岭石等矿物的消耗,因此有助于次生孔隙的发育及储层物性的改善。从高岭石的垂向分布,以及钠长石相对含量与埋深的关系,可以看出钠长石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探成岩(mescdiagenesis),对应于4 000-5 500m埋探,和90℃ ~110℃ 地温带 在库车和塔北地区,主要工业油气藏亦集中分布在这一深度带。  相似文献   
29.
热液喷口附近的羽状流中存在明显的化学及浊度异常,通过探测这些异常可判断是否存在热液喷口及确定喷口的具体位置。本文研制了一款可用于探测热液喷口的多通道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的特点,且可在4000米深海中进行工作。该化学传感器共配备五个全固态电极,一个为参比电极,其余四个为离子选择性电极,并且可根据所测量的化学离子进行更换。本文基于该化学传感器共进行了两组实验。在第一组浅海试验中,化学传感器集成了pH,Eh,CO32-和SO42-电极,在浅海海域中测量对应化学量,结果表明该化学传感器可在实际应用中获得高精度、稳定的测量数据。第二组实验为深海热液探测,装配了pH,Eh,CO32-和H2S电极的化学传感器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区域的29次测线中投入使用,共获得有效数据27组。通过对测量所得到的化学量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热液喷口的化学异常探测方法,若某时间段内Eh和H2S的电势降低,而pH和CO32-的电势上升则可判定存在化学异常。利用该方法对27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共发现5个潜在的热液喷口。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学传感器可有效地探测由热液引起的化学异常,适用于实际热液探测中。  相似文献   
30.
海底热液喷口周围的水体具有显著的浊度和化学组分异常,是寻找热液喷口的重要标志。文章提出了一种海底热液喷口的探测技术方法,设计了低功耗化学传感器。该化学传感器可搭载在相关平台,实时探测水体的Eh、H_2S、pH及CO_3~(2-)等电位值,结合浊度异常,可以推断热液喷口的位置。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海试结果表明,该化学传感器可有效探测由热液活动产生的水体异常,是一种探测海底热液喷口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