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170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427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51.
为了准确提取遥感影像上道路交叉口目标,提出一种利用特征语义规则从高分辨率影像上提取道路交叉口的方法。该算法构建交叉口模型时将其视为由同质区域像素集合及区域轮廓边界构成的面对象,提取过程分为两步:1)利用辐射、纹理特征语义匹配提取交叉口候选区域;2)通过几何特征语义匹配筛选候选区域、识别交叉口属性。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对算法正确性及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算法能准确、完整地提取道路交叉口,可为影像道路网构建提供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152.
两种不同的SVM建模方法在大坝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支持向量机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建模分析和预测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仅用大坝的变形数据作为输入端和输出端,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二是用温度、水压等大坝变形的影响因子作为输入端,大坝变形数据作为输出端,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两种建模方法比较研究鲜有讨论,文中用这两种建模方法对福建省某一大坝进行建模预测。结果表明,第二种方法建模预测速度更快,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3.
本书著者爱孟司氏为当代知名经济地质学家,其在美国地质界中之历史,颇为悠久,早岁曾服务於美国国家地质调查所金属矿床组。1905年,氏以科罗拉多州之一个矿区地质为题,发表其第一篇经济地质论文,其後任教於芝加哥大学及明尼苏达大学,本其十年教授经验,编成经济地质原理一书,於  相似文献   
154.
明确啤酒花农艺性状与品质的相关性,可以为啤酒花种质资源优选鉴定提供依据。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引进的50份啤酒花种质材料单蔓花数、花穗长、花穗粗、单花重、百花重、干鲜比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地区啤酒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均存在较大变异,为优异资源的筛选创造了条件。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花穗粗和单花重均与干鲜比显著正相关(R2=0.293和R2=0.288),花穗长和干鲜比与黄腐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干鲜比对黄腐酚含量贡献大于花穗长,而6个主要农艺性状均与α-酸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花穗长、花穗粗可以作为干鲜比大、产量和黄腐酚含量高、药用价值好的啤酒花种质资源筛选的农艺性状指标,但高α-酸含量的啤酒花种质资源无法通过农艺性状去筛选。  相似文献   
155.
亚热带地区3种典型林分土壤DOM数量及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溶性有机质(DOM)是土壤有机质库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也是土壤有机库中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部分,它参与了有机质在土壤中的腐殖化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等一系列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因此,在调节土壤养分周转和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采用水浸提法,结合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技术,探讨了亚热带米槠人促林(AR)、米槠次生林(SF)、杉木人工林(CF)的土壤DOM的数量和光谱特征,以期深入评价森林转换对不同林分土壤肥力及其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分A层土壤DOC、DON浓度均高于B层。B层土壤中,米槠人促林的DOC浓度显著低于其他2种林分(P0.05),而各林分A层土壤的DOC和DON浓度并无显著差异。各林分A、B层土壤DOM的芳香化指数无显著差异。米槠次生林A层土壤DOM的荧光发射光谱腐殖化指数(HIXem)、荧光效率(Feff)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分(P0.05),其HIXem分别是米槠人促林、杉木人工林的1.3、1.2倍,其Feff分别是米槠人促林、杉木人工林的2.7、2.5倍。三维荧光光谱表明,各林分A层土壤DOM主要以类腐殖酸物质为主;B层土壤中,米槠人促林和杉木人工林以类蛋白物质为主。各林分土壤的荧光指数(FI)均大于1.4,且B层土壤DOM的鲜度指数(β∶α)均高于A层。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米槠人促林土壤DOM没有羧酸的吸收,土壤pH最高;而米槠次生林土壤羧酸的相对含量最高;杉木林土壤DOC含量少,芳香化合物、羧酸等难分解物质相对富集。综合来看,除了建群树种的影响外,林下植被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也很突出。  相似文献   
156.
司鹏  罗传军  姜罕盛  徐梅 《气象》2018,44(10):1332-1341
研究中利用NCEP/DOEAMIP-ⅡReanalysis(R-2)比湿再分析资料和基础观测资料两种参考序列,对天津历史月平均相对湿度数据中存在的非均一性因素进行了检验和订正。结果显示,有9个地面站的相对湿度序列存在显著断点,占台站总数的69%。查阅台站元数据得到导致其突变的主要原因是自动站业务化,其次为迁站和仪器变更。从订正量来看,负订正量比例约占96. 3%,其中分布范围在-5.0%~-1.5%,约占总订正量的80%以上。对比分析订正前后月平均相对湿度序列的方差和趋势变化,均一性订正基本修正了非均一性因素造成的突变影响,减缓相对湿度序列长期出现异常偏干的趋势变化。同时,与朱亚妮等(2015)研制的同类数据产品误差分析发现,两类数据的误差平均值较小,但由于一些主观因素影响使得个别台站MAE、SE误差值达到3. 0%以上,造成MAE、SE误差值范围在0~2%的台站比例分别仅在84. 6%和76. 9%及两者以上。从而,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技术手段相对以往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7.
论东亚夏季风的特征、驱动力与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是以新的资料和研究结果对东亚夏季风的基本特征、驱动力和年代际变化所作的重新分析与评估。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东亚夏季风的基本特征;(2)东亚夏季风的驱动力;(3)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与原因;(4)东亚夏季风与全球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是亚洲夏季风的一个重要有机部分,主要由来源于热带的季风气流组成,并随季节由南向北呈阶段性推进,它是形成夏季东亚天气与气候的主要环流和降水系统。驱动夏季风的主要强迫有三部分:外部强迫、耦合强迫与内部变率,其中人类活动引起的外强迫(气候变暖、城市化、气溶胶增加等)是新出现的外强迫,它正不断改变着东亚夏季风的特征与演变趋势。海洋与陆面耦合强迫作为自然因子是引起东亚夏季风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太平洋年代尺度振荡(PDO)与北大西洋多年代尺度振荡(AMO)的协同作用是造成东亚夏季风30~40年周期振荡的主要原因。1960年代以后,东亚夏季风经历了强—弱—强的年代际变化,相应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型出现了“北多南少”向“南涝北旱”以及“北方渐增”的转变。最近的研究表明,上述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与整个亚非夏季风系统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在本世纪主要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夏季风雨带将持续北移,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出现持续性多雨的格局。最后本文指出,亚非夏季风系统相比于其他区域季风系统更适合全球季风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8.
近年来,中资企业的研发国际化倾向日益明显,海外专利申请数量激增。中资跨国公司的海外R&D中心区位与空间组织结构,以及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成为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案例,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数据与企业访谈资料,分析了华为研发国际化的途径和成效。研究发现:华为通过在全球卓越中心建立海外R&D中心以及与国际一流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的跨境合作获得领先的研发资源,并通过总部协调实现知识由海外卓越中心向中国的流动。这种主动技术获取途径既保障华为获得全球领先的技术资源,又保障了知识商业化的成果归华为所有,是华为成长为全球领先企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9.
基于全球—地方视角的创新网络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全球化、创新驱动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创新网络成为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在评述现有创新网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内涵和特征,论述了其类型、结构、作用机理和分析方法,并得出结论:全球创新网络与地方创新网络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地方创新网络是全球创新网络的子系统,知识流是创新网络各主体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行业协会、技术联盟与成员之间的多次协商是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重要组织方式,而网络知识测量方法则能较好地实现定性分析结论与统计计算结论的融合,能较好地刻画、模拟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形态、结构、演变和机理。从服务国家建设和推动中国创新地理学发展的目标出发,有必要开展基于中国国情和视角的全球—地方创新网络机理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启动不同产业领域的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比较分析,检验网络知识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0.
以黄骅市为例,阐述了城市镇地籍实现微机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城镇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过程,总体结构,功能特点,数据库设计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