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试论月球表面钻探取样的难点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述了月球表面钻探取样的意义与现状,重点讨论了月球表面钻探取样必然面对的能源、钻机质量、取样设备润滑、钻头排除岩粉与冷却、保证钻进所需的压力和取样可靠性等难题,并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可用于月球钻探取样的若干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2.
螺髻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确切存在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的典型山地之一,该区冰川地貌演化对于研究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螺髻山东坡清水沟保存两套古冰川槽谷,分别为上槽谷和下槽谷,其中下槽谷保存完整,而上槽谷在3450~3600 m的阴坡部分出现缺失。采用野外地貌调查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冰川槽谷地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水沟槽谷的抛物线模型中,|A|值在1.3101~15.2064 之间变动,B 值变化于0.9695~3.2965 之间,且随着海拔由高到低,都存在着先变小后变大的规律,A、B值同时反映出在海拔3450~3600 m处冰川槽谷的演化不符合常态。分析认为岩性差异和河流溯源侵蚀是影响上槽谷形态的主要原因。对保存在清水沟上下槽谷内的高、低侧碛进行ESR年代测定,结果显示:高侧碛形成于58-84 ka BP左右的末次冰期早期,对应深海氧同位素4 阶段(MIS4);低侧碛形成于13-17 ka BP,属于于全球末次冰盛期晚期的产物。两次冰川作用分别塑造出两套冰川槽谷,即在末次冰期早期冰川作用形成上槽谷,末次冰期晚期形成下槽谷。  相似文献   
43.
钻井进尺测量电路的防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钻机在钻井过程中产生强烈振动给一些参数的测量带来困难的问题,在介绍机电测量中常用的光电编码器的电路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将编码器用于钻速及进尺测量时,在电路上所采取的防振措施,并给出了在实际使用中已取得很好效果的测量电路。  相似文献   
44.
DDW钻探微机多功能监测系统由传感器、接口电路、工业微机、输出与报警设备组成。可随钻监测和记录钻进过程,对孔内异常工况报警,跟踪钻孔轨迹,从而改变凭经验打钻的现状,提高钻探效率,降低事故率,保证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