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应林  李兴振 《地球科学》1996,21(2):130-135
青藏高原是新元古代泛大陆解体时,由原特提斯洋东部存在的一些小陆块发展起来的,对其演化可划分成原特提斯(Z-S),古特提斯(D-T2),中特提斯(T3-K)、新生代全面陆内汇聚(即高原形成与隆升阶段)4个阶段,青藏高原是一个潜在在重要油气区,按板块构造体制可划分为柴达木,巴颜喀拉,Qiang塘-昌都,冈底斯,喜马拉雅5个含油气聚集带,及被动边缘-残留盆地,弧内和弧前盘地,弧后前陆盆地以及第三纪上叠走  相似文献   
12.
南盘江印支期前陆盆地中上三叠统深水浊积岩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盘江印支期前陆盆地,于中晚三叠世发育了一套厚度较大,分布广泛的陆屑浊积岩。按照沉积结构,构造和岩性特征,可划分出四种浊积岩相类型。其沉积模式为海底扇,并具三个幕次的沉积活动,其物源来自盆地南端,即为印支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形成的前陆褶冲带。经研究,百蓬期(T21)浊积盆地位于CCD面之下,而河口期(T22)和法郎期(T13)烛积盆地位于CCD面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