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南盘江盆地在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作用基础上,于海西-印支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即由早期裂谷(D-P_1)、晚期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P_2-T_1)、前陆盆地(T_2-T_3)。通过对该盆地南部早三叠世初期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证实在盆地演化过程中确实有过洋壳生成。该盆地在中晚三叠世发展为前陆盆地表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曾沿黑水河断裂带发生过碰撞造山。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方三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地震地层学的不断发展,层序地层学脱胎而出,成为当今沉积学界研究沉积层序、沉积体系域和海平面变化的有力途径。这一工作在国外研究已达到相当的水平,提交了一系列优秀的成果。近年来,由于有关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传入我国,从而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南方三叠系进行了沉积层序、沉积体系域及与海平面变化关系的初步研究,获得了一些尚未十分成熟的成果。草写此文,以期能引起同行们的兴趣和共同探讨层序地层学这一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3.
巴颜喀拉-川西边缘前陆盆地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颜喀拉古特提斯洋的消亡过程反映在巴颜喀拉残留盆地到边缘前陆盆地转化的沉积记录中。鉴于这个前陆盆地与其向克拉通延伸的组成部分——四川盆地现为龙门山逆冲带所分隔,以致已往的沉积盆地研究多将其相割裂,本文将结合巴颜喀拉洋的消亡过程,把这两个盆地视为一个统一整体来加以分析,研究其演变历程。
晚二叠世,扬子板块向西楔入的同时,发生向北(昆仑-柴达木陆块)和向南(羌塘-昌都陆块)的双向俯冲消减。本文提出了巴颜喀拉洋的主体闭合,从而开始转化为边缘前陆盆地阶段的时间是在拉丁(T22)中晚期,而不是晚三叠世的见解。这点可由拉丁中晚期时,四川盆地川中广大地区形成与前陆挠曲沉降相对应的前陆隆起得以证明。此时期发生的前陆沉降,结束了被动边缘的饥饿(T1—T21)沉积盆地状态,充填了厚逾2,000—10,000m的类复理石沉积,并向扬子克拉通边缘超覆。随着逆冲带的由北向南推进,在诺利一瑞替期形成了滨海含煤磨拉石和陆相含煤磨拉石(逆冲褶皱带地区大多后期被剥蚀)。晚三叠世中晚期,逆冲带侵位推进到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龙门山地带,从而前陆盆地迁移入四川盆地内,进入陆内汇聚的后造山陆相磨拉石前陆盆地阶段。晚白垩世一早第三纪,因四川盆地晚期的抬升,这一前陆盆地便逐渐萎缩消亡。  相似文献   
4.
联合古陆(PANGEA)项目是全球沉积地质计划(GSGP)第二项全球研究项目。这个项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从宾夕法尼亚纪(晚石炭世)开始至早侏罗世末的全球沉积记录及沉积变化。通过研究以了解联合古陆在它的增大、顶峰和解体过程的全球作用及其大小和时间的变化、沉积物中保存的古气候变化(包括冰川至沙漠气候)、米兰科维奇旋回证据,碳酸盐台地和生物礁的发展与消亡过程,蒸发盐与磷以及二叠纪与三叠纪之间和三叠纪与侏罗纪之间的两个主要生物灭绝事件。联合古陆项目分五个工作组进行。第一工作组:古地理、板块构造和古气候(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5.
黔南桂西中三叠统浊积扇、物源及板块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广布于黔南桂西地区的中三叠世重力流沉积物(面积达7000km~2),由于在黔桂盆地的沉积演化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历来为世人所注目。近年来,国内先后有许多单位和个人(西南石油学院地质系,1978、1979;张继淹,1985;苟汉成,1985;贺自爱,1956;)曾就这套沉积物形成的地质背景,沉积机理进行过有益的论述。但迄今为止,尚意见纷纭,争论颇  相似文献   
6.
南盘江盆地海西-印支期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南盘江盆地在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作用基础上,于海西-印支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即由早期裂谷(D-P_1)、晚期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P_2-T_1)、前陆盆地(T_2-T_3)。通过对该盆地南部早三叠世初期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证实在盆地演化过程中确实有过洋壳生成。该盆地在中晚三叠世发展为前陆盆地表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曾沿黑水河断裂带发生过碰撞造山。  相似文献   
7.
巴颜喀拉古特提斯洋的消亡过程反映在巴颜喀拉残留盆地到边缘前陆盆地的转化的沉积记录中。鉴于这个前陆盆地与其向克拉通延伸的组成部分-四川盆地现为龙门山逆冲带所分隔,以致已往的沉积盆地研究多针其相割裂,本文将结合巴颜喀拉洋的消亡过程,把这两个盆地视为一个统一整体来加以分析,研究其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某地富矿卤水以深层卤水形式赋存于地下4000余米深的中三叠统雷口权组四段(T_2l ̄4)盐系的碳酸盐岩储层中。富矿卤水与海水各浓缩阶段相比,其中K ̄+含量异常高,构成世界罕见的液态钾盐资源;Br ̄-、I ̄-、B ̄(3+)、Li ̄+等有用组分也远远超过综合利用工业品位,为优质化工原料水。富矿卤水为沉积变质和钾盐溶滤的复合成因,具有资源及固液态钾盐找矿的指示意义。本文为四川某地固液态找钾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扬子台地西缘由于构造的逆冲推覆与平移走滑而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对其古地理重建就不能简单地依据现今露头岩相分布原封不动地来拟定古地理格架。为此,本文尝试采用“构造岩块分析法”,对这些位移了的岩块(断块)进行构造复位后,再编制早、中三叠世古地理复原图,重建其古地理演化格架。扬子台地西部边缘在早三叠世发育了进积的碳酸盐鲕粒浅滩,滩后为海湾或局限台地,滩前为碳酸盐缓坡;中三叠世时,边缘的南、北段有差异,北段滩前由缓坡(早世)演化成末端变陡的碳酸盐缓坡,而南段则发展成镶边陆架。  相似文献   
10.
南盘江印支期前陆盆地中上三叠统深水浊积岩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盘江印支期前陆盆地,于中晚三叠世发育了一套厚度较大,分布广泛的陆屑浊积岩。按照沉积结构,构造和岩性特征,可划分出四种浊积岩相类型。其沉积模式为海底扇,并具三个幕次的沉积活动,其物源来自盆地南端,即为印支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形成的前陆褶冲带。经研究,百蓬期(T21)浊积盆地位于CCD面之下,而河口期(T22)和法郎期(T13)烛积盆地位于CCD面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