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貌年龄"与"地质年龄"是不同对象的年龄,不能用地质年龄代替地貌年龄,而且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层次、不同形态的地貌其形成年龄也不同.地学工作者对造景地貌的形成演化研究较多,对各种形态的造景地貌给予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52.
华北平原河道变迁对土壤及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华北平原河道变迁对土壤及土壤盐渍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它使土壤质地普遍粗化,草甸一沼泽土变成潮土、盐化潮土和风沙土。土体中的盐分产生重新分异:高地以淋溶为主,洼地既不淋溶也不累积,坡地则累积于地表形成了盐碱地。  相似文献   
53.
吴忱  许清海 《湖泊科学》1998,10(3):91-96
白洋淀湖盆是河流差别堆积形成,属于扇间和河间洼地湖盆。它有着发生,发展,缩小,消亡的自然演变过程,人类活动也使其有过扩大,缩小,甚至干涸的过程,但这仅是其中的一个演变阶段,而不是其成因。  相似文献   
54.
中国华北山地的层状地貌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层状地貌是在较短的距离内,从海岸到山顶的坡面上多级分布的阶梯状地貌。一般来说,它反映了地壳的构造运动。但并不是所有的层状地貌都是这样。只有地壳活动时期的火山喷发、砾石扇和地壳稳定时期的风化壳、古河道发育的层状地貌才能表明地壳的一次大的构造运动。据此认为,中国华北山地的喜马拉雅运动起始于始新世,至渐新世结束了第一幕。中新世是喜一雅运动的较激烈期,至上新世结束了第二幕。自第四纪进入了第三幕的第一亚幕,  相似文献   
55.
河北省山地有两期夷平面,四期阶地面,一期滩地面,一期床地面。这些面具有水平方向上“穿域性”、重直方向上“多层性”的特点。因其地面坡度较缓,松散物质堆积较厚,保水保肥力较强,是山区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以地形面的理论为基础,以“区位”、“层位”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将河北省山地的农业开发划分出五个大模式和十六个小模式。  相似文献   
56.
渤海海盆曾有过沙质堆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57.
河北省嶂石岩风景区的造景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忱  许清海  阳小兰 《地理研究》2002,21(2):195-200
嶂石岩风景区的地貌形成于 37MaBP之后 ,由早第三纪、晚第三纪、第四纪三期地貌旋回组成。每期旋回中又遗留下了演化阶段不同的造景地貌。它们各具特色 ,奇、险、壮、美 ,为我国北方不可多得的宝贵地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58.
华北山地的水系变迁与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北山地的水系在第四纪有过重大变迁。其变过时段主要发生在早更新世早期和晚更新世早期,其次是早全新世和晚全新世。变迁方式主要是河流自下游面上游的溯源侵蚀袭夺,且袭夺点逐渐向下游移动;其次是断陷盆地的阻隔与诱导。变迁方向多是东西向河道袭夺南北向河道,使河流向东改道。目前许多河流仍处在进一步袭夺中,从而可看出,华北山地的水纱变迁严格受新构造运动控制,且以断块差异活动为主,水系变迁方向可能与青藏高原在第四纪强烈隆起和太行山,燕山在第四纪迅速抬升有关。  相似文献   
59.
分布在华北北部山顶面上的“冰臼”,无论从地理环境、地貌演化,还是从海拔高度方面分析,都不是第四纪大冰盖的证据,而是古地貌面上流水侵蚀的遗迹。它分布在3个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地夷平面上和现代河流谷地内,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山地的地貌演化密切相关。未构成山地夷平面前准平原上的河流以河网密集的曲流河为主。随着准平原的抬升,河流也开始下切,下切的河流以溯源侵蚀为主。在源头地区的顺直型谷地中,一是河流流速较急,且挟有数量不多、颗粒较粗的砂砾石;二是源头地区大块石较多,容易形成涡流;三是河水不深,丰水期刚刚没过块石,枯水期块石露出水面。在质地不均的岩体(特别是花岗岩)中,挟带砂砾石的涡流在岩面上形成了壶穴。准平原及壶穴最后被抬升到山地的顶部,构成了山地夷平面。  相似文献   
60.
对华北山地低山麓面形成时代之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北山地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的低山麓面比较发育。前人研究成果中,均把其与地文期中的"××期侵蚀"对比,形成于晚上新世。但不少研究资料表明,它向山地内部延伸,逐渐以喇叭口状收缩与河流谷地内的第三级阶地面相连。低山麓面和阶地面上的组成物质是红色砂、粘土砾石和红色土。古生物化石和测年数据表明其形成于中更新世。因此,它与地文期中的"××期侵蚀"是不同时期的面,二者不能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