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区域协调发展系统与规划理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区域协调发展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区域协调发展系统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具有动态演化性、共生性、开放性、人的参与性和空间层次性等5个主要特征,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系统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理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2.
郑存江  吴超 《地质实验室》1996,12(4):198-202
使用CO2激光器与ICP-AES联接,实现了地质样品的固体采样分析,加入一定量的聚三氟氯乙烯,可基本消除样品组成及元素赋存状态的影响,改善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测定了地质样品中的Ba,Ce,Cu,Cr,La,Mn,Nb,Sc,Sr,Ti,Y,Yb和Zr等14种元素,检出限0.1×10^-6至10×10^-6,RSD一般在3%-7%,最大为10%,。  相似文献   
73.
有效硒是评价土壤中硒对植物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目前尚无测定土壤有效硒的统一方法.化学提取法、土壤溶液法常用于测定土壤有效硒含量,但存在缺乏普遍适用提取剂类型、目标态提取不完全和对非目标态溶解等问题.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是一种基于解离、扩散动力学的有效态测定方法,已有学者将其应用于土壤有效硒的测定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4.
福建龙海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预防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以福建龙海市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经典统计分析、随机森林等方法,研究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第四纪冲洪(海)积成因水稻土中多数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2)燕山期中酸性岩风化形成的残坡积红壤中重金属元素活动态含量较高;(3)As、Cu、Ni形态含量与全量相关性较好,而Cd、Cr、Hg的多数形态含量与全量相关性较差;(4)除元素全量外,土壤有机质对弱有机结合态重金属(不包括Ni、Pb元素)以及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Cd、Zn有重要影响,阳离子交换量对各形态Ni,(Fe×Al)/Si对各形态Cu具有重要影响,而土壤成因、土壤类型对重金属形态组成的影响较小。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形态组成及其富集区与其全量不尽一致,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应考虑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5.
盐岩的流动性在盐构造的研究中一直颇受关注.本文结合物理模拟实验及模型的三维重建技术分析了影响盐岩流动的区域构造挤压位移负载和沉积差异负载两种作用力因素.研究认为,盐岩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存在明显的流动变形.在高挤压构造应变背景下(动力应变率约10-13s-1数量级),盐岩的流动变形主要受区域构造挤压的位移负载制约,其次是同...  相似文献   
7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  漆家福  谢会文  李勇  雷刚林  吴超 《地质通报》2012,31(9):1510-151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与南天山过渡带结构复杂,是了解塔里木盆地-南天山盆山关系的关键。利用2D、3D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的结构特征、构造样式,对比研究不同区段变形的差异和影响构造样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基底断裂的发育情况,库车坳陷北部边缘自北向南可划分为三区五带,自浅至深可划分为4个变形层。其中,山前克拉苏构造带以克拉苏断裂为界可细化为高角度基底卷入变形区、低角度基底卷入变形区和盖层滑脱变形区。②库车坳陷盆山过渡带主要发育收缩构造、盐构造和走滑构造,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划分为15种样式。③库车坳陷北部克拉苏构造带可划分为6个主要的构造段,受先存基底断裂、膏盐岩分布和南天山差异推覆作用的影响,各构造段表现出差异变形的特征。④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中晚期,经历了晚二叠世—三叠纪古前陆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坳陷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弱收缩挠曲盆地和上新世—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4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7.
为加快辖区内建设用地上报审批速度,协调各职能部门共同解决土地报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全面提高供地率,保证项目顺利落成投产,莱芜市钢城经济开发区建立建设用地审批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管委会牵头,召集国土、规划、财政、经发、建设、社会事务等6个职能部门参加,主要研究解决土地征收过程中涉及征地补偿安置、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落实、征地补偿费用拨付在内的所有问题,由社会事务管理局全面负责对村事务;对批而未供土地逐宗查明原因,协调督促相关单位限时出具土地出让及划拨所需的规划设计、行业准入及环评等前提条件:协调督促土地出让成交后相关部门限时审查并出具规划、立项及环评等材料,督促用地单位限时缴纳相关税费并提交相关用地审批材料,及时办理供地手续。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周召开1次,遇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目前已召开2次,研究解决征地报批、加快批而未供土地供地等事项23项。  相似文献   
78.
文70断裂带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带南部,油藏受文东、文70和文147三条东倾的断层控制,为东倾的断层和一系列西倾的断层形成的断块。断层切割关系复杂,造成断层组合多解性强;另外油藏含油层系多,油藏较小,油水关系复杂,油藏成因、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不明确,油藏动用困难。针对区带存在问题,运用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RFT测试资料、HDT测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解释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强调整体解释的基础上,重点解剖了文70断裂带各断层的空间展布及组合关系,落实了构造形态和圈闭特征,并对所形成构造圈闭的含油气性及潜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认为,文70断裂带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控制,发育下生上储、自生自储和古生新储三种成藏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79.
基于不确定度的多波束测深数据质量评估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采用不确定度理论对多波束测深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已成为一个新热点。基于国际海道测量标准(S-44),分析了适用于海道测量数据处理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研究了多波束测深数据不确定度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分析与评定,为准确评估多波束测深数据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0.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与稻米食用安全性关系非常密切,已有研究表明在采矿、交通、电子工业等影响下,珠三角地区积累了大量环境问题,镉汞砷等污染越来越严重。重金属在土壤-稻米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受其总含量、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以及微量或大量元素的交互作用影响。为查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典型乡镇重金属在土壤-稻米系统中的迁移影响因素,为稻米食用安全性预测提供依据,本文在高明区明城镇、更合镇主要农田区,采集了151组稻谷及对应根系土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技术测定了土壤重金属、养分元素含量、土壤理化指标以及稻米重金属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迁移的影响因子,建立并验证了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调查获得的广东省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值,并且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中的土壤风险管制值,土壤污染风险低;(2)稻米中除Cd、Pb存在轻微超标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均低于食品卫生标准限值;(3)土壤重金属总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N、P、K等)是重金属在土壤-稻米系统中迁移的关键控制因素。如土壤Cd、Cu总量与其在稻米中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除Pb外,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与各稻米中各重金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除Cd外,土壤全磷与稻米重金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质地(SiO_2/Al_2O_3)与稻米各重金属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4)根据随机抽取的130组数据,以土壤重金属总量及土壤理化指标为自变量,建立了稻米As、Cd、Cr、Cu、Hg、Ni、Pb含量多元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相关,经剩余21组数据的验证,预测方程的平均误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最大为31%,最小为7.8%,总体来说预测效果较好,模型可以用来预测高明区及其相似地区的稻米重金属含量。本研究通过探讨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引入土壤大量营养元素作为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可为研究大量营养元素对土壤重金属迁移至稻米的影响以及科学施肥指导提供参考;同时获得的土壤-稻米系统元素迁移影响因素,可对开展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以及水田土壤污染修复、相似地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简单探讨了降低研究区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方法以及抑制重金属的迁移、降低重金属生物危害的措施,为探究重金属迁移规律特征与地方病、流行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