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浙江沿海地区赤潮多发区分离获得一株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具有高效溶藻作用的细菌DH-e,研究该菌的溶藻作用方式和对东海原甲藻的生理功能与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其溶藻作用方式为间接溶藻,溶藻效应呈现出作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浓度0.5%~2.0%,时间为32 h时,溶藻率均达80%以上,具有短期高效的溶藻效应;溶藻活性物质分子量小于2 k Da,具有耐低高温、强酸碱的特性;代谢产物对叶绿素a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分解,并改变胞内总糖含量,影响生理代谢活性;SEM与AO/EB双染检测发现溶藻活性物质能够破坏藻细胞膜完整性,显著改变藻细胞内部结构,造成内容物大量释放.  相似文献   
52.
通过野外考察观测,结合土壤学与沉积学多种指标测试分析,在官亭盆地喇家遗址东侧的二方村遗址建立了完整的全新世土壤沉积物地层序列。选择关键层位系统采集年代学样品,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进行光释光(OSL)年代测定,结合文化层考古断代,建立了可靠的土壤与沉积物地层年代框架。发现在全新世大暖期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之下,以风成堆积为主的基础上,发育形成了肥沃疏松的黑垆土类古土壤,成为史前人类种植农业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但是全新世大暖期后期全球性气候恶化背景条件下,在二方村遗址OSL年龄3940~3780a BP之间,对应喇家遗址~(14)C年龄3850~3600a BP期间,官亭盆地发生多场大地震,加上全球气候恶化致使青藏高原边缘频繁发生强对流天气,造成大规模暴雨山洪泥流事件频繁发生,导致黑垆土发育的突然中断。黄河北岸第二级阶地的肥沃黑垆土类土壤被厚达1.0~4.0 m坚硬贫瘠的红色黏土覆盖。这不仅毁灭了以稷粟类谷物种植为主的喇家村齐家文化大型聚落(4150~3850a BP),也导致土壤与土地资源严重退化。由此可知,从4200a BP开始的全球性气候恶化,对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环境敏感带造成了严重影响,灾害性地表过程造成了黄河第二级阶地土壤土地资源严重退化。这些都成为驱动官亭盆地在3600a BP时期辛店/卡约文化原始农牧混合型土地利用方式形成的重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资源环境演变、自然灾害以及人地关系演变规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53.
54.
55.
以天地图、百度地图、Google Earth为例,为了解决地类图斑与3种在线地图集成过程中出现的坐标不匹配问题,从规避地理信息和参数保密性的角度,利用高斯反算实现了地类图斑与天地图的坐标粗匹配;重点研究了5种格网大小和5种坐标匹配方法对地类图斑与百度地图坐标匹配精度的影响,得出最适合的格网大小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对地类图斑与3种在线地图的坐标粗匹配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精度要求为m级时,地类图斑与Google Earth坐标基本相容.  相似文献   
56.
本项研究试图从沉积记录中分析古风暴事件的时间序列。以海南岛东南部黎安潟湖和新村潟湖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选取沉积物粒度、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等参数建立台风事件的鉴别指标,同时利用放射性核素210Pb计年确定沉积物柱状样的年代序列,对海南岛东南部的古风暴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柱状岩心的粒度指标、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清晰地记录了海南省东南部过去350年期间的35次特大风暴潮事件,与历史文献资料对比良好。基于历史文献和沉积记录的风暴潮事件恢复了近350年来的风暴活动历史,发现海南省东南部特大风暴事件频数与厄尔尼诺强度有显著关系,同时还可能受到太平洋涛动和太阳黑子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恢复海岸带地区长时间尺度高分辨率的古风暴记录,为探讨全新世以来古风暴活动的气候响应机制提供了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57.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测绘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对测绘管理和保障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测绘操作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实际工作的需求。充分利用当前的高新技术,走信息化测绘发展的道路,建立测绘信息化体系,从而服务于国民经济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是今后测绘行业努力进取的方向。测绘内业生产信息化的建设,对于推动国家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特征及溢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车磊  白永平  周亮  汪凡  纪学朋  乔富伟 《地理科学》2018,38(11):1788-1798
提高绿色发展效率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Super-SBM模型对中国(除港、澳、台、西藏地区)2005~2015年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从空间异质、空间关联与空间机理3个方面分析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特征,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验证绿色发展效率的溢出效应并探讨各要素的空间传导机制。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国绿色发展效率表现为“先平稳再快速再稳定”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地区间差异较大,形成了“东--西”阶梯式递减和“南--北”对称式分布的空间分异特征,“T”字型发展格局逐渐凸显。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程度逐步降低,热点区域增加,东部沿海地区形成稳定的热点区,中西部形成稳定的冷点区。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自组织性逐渐增强,空间差异不断扩大,由空间自相关导致的结构化分异更加明显,随机成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正逐渐减弱,西北-东南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方向。绿色发展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水平、技术创新和能源强度产生明显正向效应,产业结构则具有显著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59.
在传统的基础测绘外业调绘核查工作中,存在纸质地图携带不便、相关配套硬件设施繁重、定位困难、采集数据不精确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基础测绘外业调绘核查系统,实现了全数字化外业调绘核查技术,为外业工作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调绘核查方式。该系统在黑龙江省基础测绘绥化区试点中已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反馈效果。  相似文献   
60.
感潮河段的水位受上游河道洪水与下游河口潮位共同影响,故其河段整治规划中洪潮遭遇分析尤为重要。以瓯江感潮河段为研究区,提出从实测洪潮遭遇数据的频率结构特性出发,选取对上尾部更敏感的Gumbel Copula函数建立洪水和潮位的联合分布,推求各种洪潮组合的重现期,进而建立风险模型。从治涝风险、同现风险和组合风险多角度评估设计组合值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基于Gumbel Copula函数构建的联合分布能够较好的反映瓯江感潮河段的洪潮组合特性。瓯江感潮河段部分现役工程所采用的20a一遇的设计洪水与较不利潮位(5.8m)这一设计组合型的同现重现期为29a,同现风险率为3.46%、组合风险率为11.52%、治涝风险率为15.94%,其防洪涝能力稍显不足。同时基于Copula函数所建立的风险模型集能够较好地对感潮河段防洪设计标准进行风险评估,为感潮河段整治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