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垃圾土室内动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循环三轴试验对城市垃圾土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对试样分别施加两种不同荷载,一种为循环压缩,另一种为循环压缩和伸长荷载,分别模拟交通荷载和地震荷载情况,循环荷载频率为1Hz。对城市垃圾土的动模量和振动残余应变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2.
在长江沿线堤防基础下典型地层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长江沿线堤防基础典型的渗透破坏类型,并提出相应的防渗治理措施及若干堤防渗流稳定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缪俊发  周健 《岩土工程师》2000,12(2):5-8,17
本文分析了高洪水位导致严家台复堤产生裂缝的力学成因,并对复堤高位散浸现象的渗流力学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4.
真空降水联合强夯法在软弱路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健  张健  姚浩 《岩土力学》2005,26(Z1):198-200
结合上海市某大面积软弱路基加固实践,对真空强排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动力固结法加固粉细砂和下卧扰动软粘土路基的技术进行了介绍,经过加固处理的地基均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对加固效果进行的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以后类似地基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大量微囊藻群体的形成和聚集是微囊藻水华形成的重要条件.光照强度是影响微囊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了解光照强度对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增长的影响,以太湖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之一的水华微囊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光照强度对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增长的影响研究.共设置5个不同光强处理组,依次为G1:2000 lx;G2:4000 lx;G3:8000 lx;G4:16000 lx;G5:变化光照强度(模拟野外光强).实验期间,G1~G5组大于100细胞群体的平均大小分别为255、480、630、763和662 cells/群体.胞外多糖含量分析显示水华微囊藻形成的群体越大,胞外多糖含量越高.结果表明,低光照强度不利于太湖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增长,而变化光照强度和高光照强度有利于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增长.研究结果解释了太湖夏季野外变化光照强度和高光照强度有利于微囊藻水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6.
太湖上游流域经济发展对废水排放及入湖总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吴攀  秦伯强  于革  周健  周莉 《湖泊科学》2015,27(6):1107-1114
为探索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模拟1978-2012年太湖上游流域人均GDP与废水排放量、入湖总磷负荷的关系.结果表明:以1978年为计算基期,太湖上游流域人均GDP年均增速为10.3%~11.8%;1990-2012年,太湖上游流域年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废水排放总量分别为64799×104、93707×104t,与人均GDP均呈倒U型关系,从2006-2007年、2008-2009年呈下降趋势;入湖总磷负荷与太湖上游流域废水排放总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与人均GDP呈倒U型关系,从2007-2008年呈下降趋势,在1990s以前为850~1200 t/a,1990s以后为1300~2000 t/a.该研究为从经济学角度评估太湖上游流域废水排放、入湖总磷负荷及其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大量微囊藻群体的形成和聚集是微囊藻水华形成的重要条件.氮、磷浓度是影响微囊藻群体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氮、磷浓度对微囊藻群体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太湖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之一的水华微囊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氮、磷浓度对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的影响研究.以近几年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最严重的梅梁湾氮磷比的平均值作参考,氮、磷浓度设置为5个水平组,依次是T1(TN=0.1 mg/L,TP=0.005 mg/L)、T2(TN=1 mg/L,TP=0.05 mg/L)、T3(TN=10 mg/L,TP=0.5 mg/L)、T4(TN=100 mg/L,TP=5 mg/L)和T5(TN=250 mg/L,TP=5.44 mg/L)(BG-11培养基中氮、磷的浓度).结果显示,T1、T2、T3和T4 4组微囊藻群体均增大,且都发现有大于100个细胞的群体形成,群体大小分别为151、217、437和160 cells,而T5组微囊藻群体实验初期增大,实验后期变小,T5整个实验期间未发现有大于100个细胞的群体形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低的氮、磷浓度有利于水华微囊藻群体的生长,而过高的氮、磷浓度则会抑制微囊藻群体生长.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目前太湖氮、磷浓度有利于水华微囊藻群体的生长,从而有利于微囊藻水华形成.  相似文献   
108.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所经历的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程度很弱。其中南部陡坡带的大部分地区所经历化学风化程度相对北部缓坡带较强,说明古气候条件更为温暖潮湿;北部缓坡带及黄珏、邵伯地区所经历的物理风化作用相对较强且差异较大,说明曾经历较强的构造运动。研究区源岩主要为长英质物质和再旋回沉积物质,受中基性物质的影响较小。高邮凹陷边缘及吴堡低凸起附近地区戴一段下部地层具有下伏阜宁组地层的海相地化特征,因此研究区物源中可能有较多部分来自基底母岩被剥蚀和再旋回沉积的产物。地化数据反映研究区构造背景为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由于地史及动力学机制的差异,其构造背景有别于东太平洋典型的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可反映我国东部大陆边缘特殊的地体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09.
上海地区沿海岸线工程受相对海平面上升影响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由于其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地理位置,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特别显著.据推测,到2050年,由于海平面上升和地表沉降造成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升高50~70cm,将对沿海岸线工程构成直接威胁;(1)由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会使土体有效重度减少和地基承载力降低.(2)计算表明,当海平面上升使附近地区地下水位升至地表以下1.0m时,上海地区浅层砂土层抗液化能力最多可降低40%,另外部分不液化场地可变为液化场地.(3)当海平面上升0.5m时,风曝潮位将增加0.43m,不仅增加了对海堤自身安全的威胁,而且海堤防御能力将由百年一遇和50年一遇变为50年一遇和20年一遇.潮位升高也将降低入海河流的行洪能力,加剧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10.
本研究关注了浮游植物群落对人工鱼礁建设后短期内的响应,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小黑山岛海域 2013—2016 年 12 个航次的现场调查,共鉴定出 75 种浮游植物,硅藻是该海域最主要的浮游植 物类型;研究区域内叶绿素 a 浓度范围为 0.22 ~ 9.46 ug/L,Shannon 多样性指数 (log2) (H'') 范围为 0.76 ~ 3.06,Pielou 均匀度指数 (J'') 范围为 0.28 ~ 0.77。鱼礁建设前后海水环境因子变化较小,且礁区内外差异不显著,鱼礁建设后变化主要有3 点。Pb 和 Hg 浓度有所降低,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航次及站位增多。于叶绿素 a 浓度、H''和 J''均有所下降,礁区内外叶绿素 a 浓度无明显差别,且礁区的 H''和 J''高于非礁区。盂优势种有一定的变化,但礁区内外无明显差别,具槽直链藻是该海域全年性的优势种。典范对应分析 (CCA) 表明影响站位和各浮游植物在分析图中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不是人工鱼礁建设而是季节变化。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溶解氧、NO3-N、水温、悬浮物和 As 影响,其中 As 浓度虽然优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仍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