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1选层定向关门后,轿厢不能启动原因门联锁开关电气接点没有接通,电梯不能启动运行;电梯轿门行稳限位开关没有接通或损坏,启动控制电路被切断,轿厢不能启动运行。排除在控制柜短接门联锁回路,在轿厢或轿顶以“检修”速度逐层检查门锁主、付触点。调整好门锁机构、微动开关或电气接点,使厅门关闭后接点接通,开关或接点损坏应更换。

  相似文献   
152.
在完全考虑非绝热加热项作用的前提下,从原始方程出发,推导出改进后的非地转湿Q矢量(Qq),以及用其散度作强迫项的ω方程,将其应用于一次梅雨锋暴雨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非地转湿Q矢量对同时刻地面降水的反映能力较岳彩军改进的湿Q矢量(QM)、原非地转湿Q矢量(Q*)、非地转Q矢量(Q#)有显著的提高;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500hPa高度上的Qq矢量散度辐合场的辐合强度及其辐合中心位置对同时刻的降水强度及雨区位置有非常好的指示作用;Qq矢量的垂直分布揭示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弱,暴雨位于次级环流的上升支附近。  相似文献   
153.
胶东半岛的原生金金属储量约占全国的1/7.郯-庐断裂两侧的地质差异由新太古代延续到早白垩世晚期,指示胶东半岛为一独立大地构造块体.结合大别-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带的被错开及该变质带的三叠纪同位素年龄峰值,郯-庐断裂的主活动期可限定在后三叠纪-早白垩世晚期.金矿的同位素年龄和半岛南部广泛的金矿化指示区域成矿主要发生在侏罗纪-早白垩世,乳山矿区的矿化蚀变特征则暗示成矿作用与变质热液无关;由于区内主变质期早于新元古代,故认为半岛的成矿起因于晚中生代大范围基底部分融熔及与此相关的岩浆热液活动,与欧亚陆缘演化有关.因此,胶东半岛的金矿与典型"绿岩型”金矿不可比,而火成岩密集区则应在找矿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4.
2018年1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军  徐冉  张天航  饶晓琴 《气象》2019,45(2):290-296
2018年11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环流呈四波型,东亚槽略偏弱。本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4.9 mm,较常年同期偏多32.4%,出现两次较强降水过程。全国平均气温为3.1℃,较常年同期偏高0.2℃,共出现四次冷空气过程,其中两次为全国范围中等强度过程。本月共发生两次雾 霾过程。其中,11月24日至12月3日的过程叠加沙尘影响,是今年秋、冬季以来覆盖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污染程度最重的一次过程。  相似文献   
155.
本区岩溶组合形态分为垄岗谷地中山、垄脊槽谷低—中山、岩溶峡谷中山、溶丘谷地低山四种类型。岩溶洞穴主要分布在卷洞河流域、包鸾河流域、乌江干流、长江干流。岩溶发育分布特征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碳酸盐岩岩性组合是其物质基础: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6.
新疆乌什塔拉地区位于中亚天山成矿带的东南部,该成矿带上已发现众多矿床。在乌什塔拉地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时,为快速确定找矿靶区,以遥感技术为先导,利用ETM+自然彩色合成、最小噪声分离等方法解译岩体、断层;之后对ETM+数据采用掩膜技术剔除干扰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矿化蚀变信息;并将地质、化探、遥感等多元信息叠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蚀变信息与化探异常、岩体、断层吻合较好,蚀变信息在工作区西北部、北部(喀拉塔格附近)及南部(阿拉塔格附近)具有面状、带状分布特征,而在工作区西南部、中部(阿勒格乌拉西)及东南部(扎合布拉格北沟附近)等地具有线状特征。经综合分析、筛选,共圈定了19处找矿靶区,对其中5处重点部位进行野外检查,发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蚀变异常多由岩脉、断层、夕卡岩化、黏土化、褐铁矿化等引起。对蚀变带取样化学分析,确定了金、铜、铁矿化点3处。  相似文献   
157.
周军  任燕 《物探与化探》2014,(2):220-226
新疆西昆仑岔路口—甜水海地区铅锌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具很大的资源潜力。利用该地区最新的1∶5万化探成果,运用GIS技术,提取剥蚀程度、相似度和衬值等地球化学信息,通过建立典型铅锌矿地球化学预测模型,并在铅地球化学异常可信度分级基础上,采用类比法和面金属量法对区内铅锌资源量进行了定量预测,为该地区铅锌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地球化学勘查资料的深入开发应用提供了案例。  相似文献   
158.
从原理上分析了音频大地电磁阻抗相位在静位移和垂向电性异常体影响下的变化特性,并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正演模拟。考虑到阻抗相位在静位移和真实垂向异常中的响应差异,认为利用阻抗相位开展综合解释对于识别二维垂向电性异常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理论模型计算和工程实例表明,基于阻抗相位的综合解释方法对于识别二维垂向电性异常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9.
应用GIS研究中国原生金矿与砂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阅近千件文献建立中国金矿数据库(ACCESS)及构造格架、地层、火成岩等图层与属性表(ArcInfo、ArcView),对其进行时空分析.中国砂金矿主要形成在第四纪,而原生金矿则主要形成在侏罗-白垩纪(占原生金总储量64.6%).空间分析发现,超过半数的原生金矿金储量(52.5%)分布在砂金矿0~40 km缓冲域中,其中5~25 km缓冲域中为33.2%,而0~5 km缓冲域中仅3%,表明原生金矿主要为5~25 km内砂金矿提供矿质.此外,中国砂金矿金储量916.9 t,占总储量的11.6%,明显少于澳大利亚的25.2%,认为与后者原生金矿主要形成在太古代和古生代有关;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尤其第三纪)地壳减薄导致此前形成原生金矿的掩埋,可能是造成砂金较少的另一原因,这两种推测与中国缺乏古砂金相吻合.量化分析结合地质背景研究表明,西秦岭、松潘-甘孜地块、拉萨附近为依据砂金找原生金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0.
大气中水汽混合比的Raman激光雷达探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作者自行研制的L625Raman激光雷达系统的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叙述了Raman激光雷达探测水汽混合比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使用这台激光雷达在合肥地区进行了水汽混合比垂直分布的探测,对获得的水汽混合比垂直廓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就L625Raman激光雷达探测水汽混合比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