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63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31.
传统土地确权工作通常采用外业实测作业方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得到的确权成果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低空无人机航测技术具有机动灵活、快速高效、作业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特点,使得快速大面积地获取土地数据成为可能。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低空无人机航测技术进行土地确权的工作方案。实验以某地区利用该方案进行土地确权工作为例,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解决了以往土地确权工作中的难题,而且提高了土地确权工作的效率,展现出了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确权工作中的巨大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32.
坡一含铜镍基性-超基性岩体是新疆北山西段早二叠世幔源岩浆活动产物之一。本文主要对该岩体中铬铁矿及内部固体包裹物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坡一岩体铬铁矿主要成分呈线性变化并具低Zn、Ti和Fe3+的特征。铬铁矿内部固体包裹物由橄榄石、辉石等无水单矿物相包裹物,角闪石、金云母等含水多矿物相包裹物以及硫化物三类组成,硅酸盐包裹物化学成分上表现出富镁高铬的特点,其中云母具有富碱高镁的特征。估算得到铬铁矿结晶温度在1340~1411℃之间,结晶压力在2.56~3.33 GPa之间,坡一岩体原始岩浆Al2O3含量约为14.13%,Ti O2含量约为1.57%。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认为坡一岩体原始岩浆早期属于低钛苦橄质岩浆,可能是软流圈地幔环境下经历了15.5%~18.9%程度的部分熔融产物。原始岩浆早期存在含水富挥发份流(熔)体相且达到了硫饱和,铬铁矿结晶可能是导致硫饱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3.
雅丹形态特征能反映雅丹地貌的发育过程和演化阶段,对研究雅丹地貌至关重要,但目前关于雅丹地貌边界提取的高精度、低成本方法很少。本文首先采用Canny边界算法,将高空间分辨率Google Earth影像(1.19 m)重采样为一系列不同空间分辨率(3、5、8、10、12、15 m)的影像;然后针对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影像提取不同大小的雅丹地貌边界;最后将不同结果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1)尽管无法识别阴影,但Canny边界提取方法的总体精度为89.23%,Kappa系数为0.72,这一结果与面向对象方法的中等分割尺度(138)取得的精度结果相近;(2)使用Canny边界提取算法提取雅丹地貌边界中位数宽度,与影像空间分辨率呈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5),随着空间分辨率的降低,Canny边界算法提取的雅丹地貌边界总长度呈明显的对数递减(R2=0.904)。  相似文献   
334.
深度学习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习真正发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地理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和组织地理实践活动和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是中学地理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两次实践活动的典型做法,从明确深度学习目标、创设挑战性学习任务、搭建学习“脚手架”及开展持续性评价等角度,探索基于深度学习设计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35.
大地电磁法的1D无偏差贝叶斯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贝叶斯理论对一维(1D)大地电磁反演问题进行无偏差不确定度分析。在贝叶斯理论中,测量数据和先验信息包含在后验概率密度函数(PPD)中,它可以解释成模型的单点估计和不确定度等贝叶斯推断,这些信息的获取需要对反演问题进行优化求最优模型和在高维模型空间中对PPD进行采样积分。采样的完全、彻底和效率,对反演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使采样更有效、更完全,数值积分采用主分量参数空间的Metropolis Hastings采样,并采用了不同的采样温度。在反演中,同时采用了欠参数化和超参数化方法,数据误差和正则化因子被当成随机变量。反演结果得到各参数的不确定度、参数间的相关关系和不同深度模型的不确定度分布。COPROD1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模型空间中存在双峰结构。非地电参数在反演中得到了约束,说明数据本身不仅包含地球物理模型信息(电导率等),还包含了这些非地电参数的信息。  相似文献   
336.
本文收集大量锆石U-Pb年代学数据,通过制作年龄-频数图谱,简略探讨了西伯利亚克拉通、华北克拉通、东北地区微地块以及内蒙古大石寨地区的演化史,并对大石寨二叠系与其周边块体的锆石年龄作比较分析,进而探讨了大石寨地区二叠系的物源问题。碎屑锆石年龄-频数图表明,大石寨地区二叠系碎屑锆石年龄可以划分出古生代年龄段(500~250 Ma),中—新元古代年龄段(1.6~0.8 Ga),新太古一古元古代年龄段(2.6~1.7 Ga)。华北克拉通北缘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基底年龄均1.6 Ga,其二者都不能反映大石寨地区二叠系物源年龄信息,而大石寨地区二叠系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与东北地区地块年龄峰具有很好一致性,说明二者锆石年龄峰值反映的构造岩浆事件一致,表明大石寨地区二叠系物源应来源于东北地块而不是华北克拉通和西伯利亚克拉通。同时,东北地区大量古老基底锆石年龄数据的存在,暗示东北地块可能独立于上述两大板块而存在,并响应中亚造山带内存在古老微大陆的观点;东北地块由诸多微小块体拼贴而成,并分别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碰撞拼接,缝合线分别是贺根山一黑河缝合带与西拉木伦缝合带。  相似文献   
337.
滩涂面积量算是滩涂资源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结果数据是调查成果的总体表现与直观反映,为滩涂围垦规划调整、围垦工程合理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对标准图幅内的滩涂分布类型进行归纳整理,提出了一种自下而上基于标准图幅的滩涂面积量算方法:首先利用标准图幅内的等深线、岸线实现滩涂面的快速生成,其次计算滩涂面包含的水深点平均高程值判断滩涂类型,最后根据不同条件对滩涂面积分类量算统计。在2011年浙江省滩涂资源调查中的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易用,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8.
胶东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矿集区,区内众多大型–超大型金矿集中产出,已探明金矿资源量占全国30%以上。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胶东区内重要的类型之一,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是该类型的典型代表。胶东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对该矿床的蚀变岩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详实地岩心编录与室内研究,查明了该矿床的主要蚀变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系统采集了典型蚀变岩石样品并进行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质量平衡技术方法总结了热液蚀变过程中的元素迁移规律,同时探讨了黄铁绢英岩中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在标高-1 200~-1 400 m范围内蚀变强烈。蚀变类型有钾化、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等,其中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从原岩到黄铁绢英岩的整个蚀变过程中,流体向围岩提供了大量(迁移量> 2)的As、 Sb、 Te等低温元素,中量(迁移量为1~2)的Pb、Zn、Cu等中温元素,少量(迁移量<1)的Co、Ni、Cr等高温元素,表明在标高-1 200~-1 400 m处,流体以中低温元素组合为主,预测-1 200~-1 400 m处矿体仍处于中上部,深部还有很好...  相似文献   
339.
实现文本中地质信息的结构化抽取、语义解析、可视化表达和知识图谱构建,将为地质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利用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无论是采用传统统计模型还是深度学习模型,地质信息语义解析均需要已标注的语料库的支持。特别是,地质信息的文本描述具有领域性特征,无法通过通用自然语言语料迁移实现。因此,不同层次的地质信息标注语料库的构建成为地质语义信息解析的关键和基础。文章在分析中文文本中地质语义信息描述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从地质实体的时空和属性描述特征出发,清晰表达地质实体的各种语义关系,制定了中文文本的地质语义信息标注体系和标注规范,自主研发了“交互式地质语义信息标注工具”,解决了传统人工标注存在错误率高、重复工作量大等缺点,以矿产资源的中文研究文献和报告为数据源,构建了大规模地质语义信息标注语料库,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相关标准和规模化标准数据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0.
为探究自然海区与室内养殖环境对软体动物壳色及壳表面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黑色壳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在自然海区与室内环境分别暂养30 d后,对长牡蛎的壳色及壳表面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差异细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室内养殖的黑壳长牡蛎出现较为明显的壳褪色现象,其黑色素含量显著下降,远低于自然海区养殖的黑壳长牡蛎。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Cyanobacteria)为长牡蛎壳表面的主要优势菌,其中变形杆菌的丰度超过50%。在门水平上,放线菌(Actinobacteria)、俭菌超门(Parcubateria)和Bacterial rice cluster 1(BRC1)在室内、外养殖长牡蛎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而具有降解作用的放线菌和俭菌超门细菌在室内养殖的黑壳长牡蛎壳表面丰度较高。在属水平上,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细菌共计67种。该研究揭示了不同生境条件下,黑壳长牡蛎壳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差异,为解析长牡蛎壳色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