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费杰  周杰  侯甬坚  安芷生 《世界地质》2003,22(3):214-225
用中国的历史文献来研究较早历史时期的火山喷发的气候效应,尤其是喷发持续时间长、过程复杂的冰岛式火山喷发的气候效应,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934 AD冰岛Eldgjá火山喷发在中国的气候效应,发现在Eldgjá火山喷发后,中国的气候变冷突出表现在93-~942 AD,初步估计,939/940 AD冬季洛阳开封一带相对于933-938 AD的降温幅度可达5℃-8℃。在北半球范围,Eldgjá火山喷发后的气候变冷集中在935-937 AD(峰值在935 AD)和939-942 AD(峰值在939-940 AD)两个时期。推测Eldgjá火山在长达3-8年的喷发过程中,可能于934-935 AD和938-939 AD前后各出现一个喷发的高潮。  相似文献   
122.
有限元水流计算中内存和运行效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杰  汪德爟 《水科学进展》2004,15(5):593-597
有限元在非恒定流计算中耗内存大、耗机时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工程师,限制了有限元的应用.采用分步有限元方法离散二维浅水方程,并初步探索了行指标矩阵压缩存储稀疏矩阵的方法和效率以及预条件双共扼梯度法在求解有限元方法中形成的大型线性方程组中的效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有限元在非恒定流计算中存在的耗内存大、耗时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3.
晚新生代风尘沉积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西峰巴家咀剖面晚新生代风尘沉积中的红粘土、黄土、古土壤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特征参数的研究,并与晚第三纪红色沙漠风成砂、晚第三纪河流相细砂岩、第四纪沙漠风成砂、现代尘暴粉尘、中国黄土以及青藏高原远源西风粉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晚新生代风尘沉积物均具有轻稀土适度富集、缓右倾斜型、Eu负异常的REE分布模式;晚第三纪红色沙漠是红粘土的主要物源之一;红粘土和典型的风尘物质-现代尘暴粉尘及中国黄土有相似的沙漠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与基岩明显不同,这为红粘土的“风成说”而非“残积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巴家咀红粘土的堆积过程与第四纪黄土相似,东亚季风环流而非西风环流控制着沙漠区粉尘物质的输送。  相似文献   
124.
全新世黄土高原塬区植被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全新世高分辨率的黄土-古土壤孢粉研究,对于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直接的生物学证据.现代遥感数据显示黄土高原主要塬区为农业型生态环境,植被以旱作农作物为主,已无原生植被生长.最近12 000 aBP以来耀县剖面的孢粉记录显示,黄土高原南缘塬区植被经历了干草原-湿润性草原-干草原-湿润草原-草原5个阶段, 表明在黄土高原南缘降水较丰富的半湿润地区,塬区植被仍以草原植被为主,无森林生长.渭南姜村、洛川和富县等塬区剖面的孢粉记录也显示出,全新世以来,即使在全新世高温期水分较现在丰沛的时期,黄土高原塬区植被仍以灌木、草本植物为主,并无森林生长.  相似文献   
125.
廖代强  朱浩楠  周杰  孙佳  王颖 《气象》2019,45(10):1375-1381
设计了一种新的暴雨强度公式及其设计雨型的样本采样方法:强降水自然滑动取样,并采用重庆沙坪坝国家基本站1961—2016年逐分钟降水资料,按照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规定的选样方法,对重现期、年最大值、自然场次取样和强降水自然滑动取样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认为:强降水自然滑动取样具有流程简洁、样本代表性更高的优点。为今后编制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雨型的取样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6.
利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科尔沁沙地的7个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进行年代测试,结合地层和孢粉分析得到晚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的演化过程如下:16~10 ka B.P.,风成砂出现,沙地活化;10~3 ka B.P.,砂质古土壤发育,沙地固定;约3 ka B.P.前后,风成砂出现,沙地活化;3 ka B.P.至今,多层弱发育砂质古土壤和风成砂的交替出现,指示晚全新世科尔沁沙地的多次固定与活化;从约4~2 ka B.P.,沙地环境由草甸草原逐渐退化为典型草原。分析表明,3 ka B.P.以前科尔沁沙地的演化完全受气候变化的控制,之后(尤其是辽代以后)人类活动的影响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27.
北京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张宁  方琳娜  周杰  宋金平  江君 《地理研究》2010,29(3):471-480
在Landsat TM数据支持下,利用突变点方法获取北京市1994、1999、2004年城市边缘区范围,从扩展总量、扩展类型、扩展方向、扩展区域以及扩展强度等方面分析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特征,探讨扩展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边缘区扩展速率逐渐加快;扩展方向主要是东、北,类型以向外扩张为主;(2)边缘区空间扩展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的同时,受经济发展、工业增长、城市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城市规划等政治因素也对边缘区空间扩展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8.
晚第三纪以来黄土高原完整连续、高分辨率的风尘堆积序列为研究以冬、夏季风组合为特征的东亚季风环流长期演化提供了很好的气候信息载体。利用高压固结试验结果,基于高分辨申的磁化率和容重测量及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了黄土、古土壤及红粘土不同地层单元的压缩特性,校正了压实作用对容重的影响,获得了更真实的东亚季风气候演化信息。有助于深入探讨晚第三纪以未东亚李凤阶段性演化特征及其与太阳辐射、全球冰量变化、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等气候控制因子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9.
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方法(OITREE)和长江中下游地区381站逐日降水资料对1961—201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客观识别.共识别挑选出24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过程持续时间以2~3 d为主,最长为8 d,累积强度主要集中于(2~4)×103 mm之间,累积面积主要集中于(2~5)×...  相似文献   
130.
南京下蜀黄土红外释光地层年代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蜀黄土地层年代学对于理解季风环流时空格局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关系十分重要。作者基于下蜀黄土红外释光测年和下蜀黄土及黄土高原洛川;剖面磁化率序列的对比分析,认为下蜀黄土第一层黄土层形成于末次冰期,最底部的黄土层与洛川的 L5相当。因而下蜀黄土应相当于黄土高原LS以来的风成堆积,其底界年代约为 500 ka。也就是说,在 500 ka左右黄土堆积的南界已达长江下游地区。这可能是因为其时青藏高原的隆升已到达一特殊高度,对东亚季风演化的影响成为一个转折点,加强了东亚季风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