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7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向华  张利  钟增球  周汉文  曾雯 《地球科学进展》2007,23(12):1258-1267
榍石在各类岩石中普遍存在,其稳定性受全岩成分、氧逸度和水活度以及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影响。它在岩浆岩中主要存在于高Ca/Al比值的岩石中,在变质岩中常见于绿片岩相、蓝片岩相和角闪岩相岩石,在钙质变质岩中其稳定范围可达榴辉岩相或高压麻粒岩相。一般榍石结构中U含量较高,且具有高达高角闪岩相上限的U 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是理想的U-Pb定年矿物。由于榍石的组成元素均为岩石中的主要元素,很容易与其它矿物、熔体及流体发生反应,所以榍石的U-Pb年龄记录的更可能是结晶年龄,而不是简单的扩散重置年龄;也因为它容易反应,变质榍石复杂的U Pb体系可能记录了岩石的整个变质历史信息。通过与榍石平衡共生的矿物组合或利用榍石Zr温压计可确定岩石的P T条件,结合相关的榍石年龄信息即可建立变质过程的P T t轨迹。利用SHRIMP、LA MC ICP MS以及LA ICP MS方法可对不均一榍石颗粒内部进行原位微区分析得到有意义的U Pb年龄;利用榍石中Zr含量对温度,尤其是对压力比较敏感,可建立榍石Zr含量温压计。  相似文献   
22.
豫西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中花岗质片麻岩为古老侵入岩,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钾长片麻岩和黑云二长片麻岩等类型岩石组成,具有TTG岩系的组成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形成于类似现代板块碰撞带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3.
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上的东昆北哈希牙地区发育中基性岩墙群。其岩性主要为辉绿岩、闪斜煌斑岩和闪长玢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具有高钾钙碱性玄武岩系列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存在较高程度分馏,LREE/HREE值为4.72~8.66,平均值为6.57。δEu值介于0.81~0.98之间,平均值为0.91,显示出微弱的负Eu异常,表明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富集Rb、Ba、P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Ta、Nb、Zr、Hf等地球化学特征,主体显示板内玄武岩特征,但有来自俯冲带的部分信息。采用LA-ICP-MS技术对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锆石年龄较为分散,其中8颗岩浆锆石给出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1.5±7.5Ma,代表了格尔木哈希牙地区辉绿岩墙的结晶年龄,反映东昆北地块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已由地体碰撞的挤压状态转为碰撞后伸展状态,标志着该地区加里东期构造旋回的结束。  相似文献   
24.
河南省嵩山区位于中朝地台南部,区内发育被2个角度不整合面分隔开的3个前寒武纪岩群,一个主滑脱带沿着嵩山群与登封群间不整合面发育.滑脱带之上的早元古代嵩山群形成近南北向的褶皱带,因此,嵩山群岩石在主滑脱带之上形成无根的独立构造.与滑脱带下伏的太古宙登封群很少有关系.主滑脱带厚4~30m,沿着主滑脱带,登封群角闪岩相岩石强烈退变质到绿片岩相矿物组合,主滑脱带发育在脆韧性过渡域.多尺度的观察指出,主滑脱带的形成受地壳成分分层导致的流变学分层性所制约,而且地层柱底部软弱面或地质界面是近水平的滑脱带发育的优选位置.显然,对滑脱带的发育还必须考虑水解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25.
对大别造山带不同产状大理岩的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红安群王家店和双河大理岩分别经历过高压和超高压变质作用,具有较高的铅同位素变化范围和高的放射性成因铅,反映了上地壳铅同位素的特征;新店大理岩的铅同位素比值和变化范围很小,具有EM1型地幔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有地幔铅同位素特征的记录;而位于剪切带的方高坪大理岩的铅同位素除了n(206Pb)/n(204Pb)值更高外,与新店大理岩的铅同位素特征相似,记录了放射性铅同位素的大量加入或丢失,导致本来具有与双河大理岩类似的铅同位素特征变得不明显.这些结果均表明大陆深俯冲及其折返过程对大理岩铅同位素组成的改造是相当复杂的.  相似文献   
26.
浙江淳安木瓜基性岩墙群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淳安木瓜地区基性岩墙群以NW-SE向产出,岩性丰要为辉绿岩和辉绿玢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主要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表现为右倾型,(La/Yb)N=5.1~7.6,平均为6.4,反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为明显,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表明源区有石榴子石的残余.La/Sm-La图解显示本区基性岩墙的岩浆是平衡...  相似文献   
27.
浙闽地区华夏地块前寒武纪基底上部主要由新元古代龙泉群、马面山群和万全群组成.上述3个岩群的变沉积岩具有相似的岩石组合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它们是华夏地块统一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主要由片岩类、变粒岩类、石英岩类和大理岩类组成, 其中片岩类和变粒岩类的SiO2变化于52.89~75.03, TiO2为0.48~1.05, Al2O3为9.19~20.3, ∑REE为(149~323)×10-6, δEu为0.34~0.80, (La/Yb)N为7.96~15.6, 具中等-强烈铕负异常, 轻、重稀土分异明显; 石英岩类的SiO2变化于95.49~97.44, ∑REE很低, 在(8.89~15.1)×10-6, δEu=0.63~0.81.原岩性质及构造环境分析表明, 片岩类和变粒岩类的原岩主要是杂砂岩和粘土岩等, 石英岩的原岩为硅铁质沉积岩.所有变沉积岩的原岩均以长英质成分为主, 具有上地壳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部分样品显示有古老沉积物的加入; 它们形成于岛弧-活动陆缘环境, 成熟度不高, 属于近源沉积, 与本地区华夏地块基底下部变质岩系岩石(古元古代的天井坪组、八都群、陈蔡群、麻源群)具有相似的物源.   相似文献   
28.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退变质赤微构造:折返过程的启示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游振东  张泽明 《地质学报》2000,74(3):224-233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中发现了一系列退变质显微构造,其主要类型有:①由于出溶而产生的定一包裹物;②由于多型转变而产生的假像替代;③固→固反应产生的冠状体;④涉及流体的退变质反应产生的冠状体或后成合晶。借助显微构造关系,可以建立超高压变质岩的退变质演化阶段,从而构筑其PT演化趋势、识别出碰撞造山和超高压变质峰期之后的两阶段隆升历史;早期为“挤出”作用诱发的近等温减压退变质;晚期则是地壳伸展体制下的退变质  相似文献   
29.
30.
详细构造分析证明 ,现今观察到的大别地块内部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区域构造样式 ,主要是在印支期 ( 2 40~ 2 1 0Ma)扬子与中 朝克拉通陆 陆碰撞及超高压变质作用期后形成的 ,具有变质核杂岩和多层伸展拆离带的组合格局 .通过鉴别挤压和伸展组构可知 ,超高压变质岩石由地幔深处折返和剥露于地表 ,至少经历过 3个不同的减压退变及构造变形阶段 ,其中 ,角闪岩相条件下的中下地壳近水平的伸展流动是一个重要的折返动力学过程 ,而且可能受到增厚的岩石圈地幔的拆沉及岩浆底侵作用的驱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