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7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福建沿海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福建白云山、鼓山和石牛山均位于福建沿海地带,该区域花岗岩类分布广泛。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白云山、鼓山(魁歧)和石牛山地区花岗岩年龄分别为99.3Ma±1.8Ma、99.4Ma±2.3Ma和94.7Ma±1.4Ma,属晚白垩世早期的产物。花岗岩均具有富硅、富碱、贫钙镁、高分异指数等特点,属弱过铝到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具中-强Eu负异常,总体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V型”模式。微量元素Rb、U、Th、La等强烈富集,相对亏损Ba、Sr、P、Ti等元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其中魁歧花岗岩为碱性A型花岗岩,其余地区为铝质A型花岗岩。研究表明,研究区A型花岗岩具有相似的源区组成;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部分地幔物质参与;碱性A型花岗岩较铝质A型花岗岩可能有更多的地幔物质加入。结合地球化学、野外地质、区域背景及年龄资料综合判定,中国东南沿海2类A型花岗岩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体系中弧后伸展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3.
第13届V.M.Goldschmidt国际地球化学会议(简称Goldschmidt 2003)于2003年9月7~12日在日本仓敷(Kurashiki)召开.会议内容反映了当前地球物质科学研究的前沿,从地球的圈层到行星宇宙、从生命的起源到岩浆和变质作用地球化学、从宏观到纳米物质举凡地球科学的重大课题均有涉及;从会议的内容看出:①学科间的融合是地球物质科学研究的主流方向;②对行星和陨石等天体物质的研究是当前地球物质科学研究的一大亮点;③矿物的晶内扩散是了解变质过程中物质迁移规律的新手段;④生命的起源和早期地球演化仍是当前地球科学讨论的热门课题;⑤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学科发展的历史角度看,地球物质科学的新生长点存在于学科本身,学科间的融合交叉是学科得以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64.
65.
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以多种产状出露于表壳岩系和花岗质片麻岩中,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其空间上的密切共生和地球化学演化特征说明它们是弧后盆地扩张不同阶段的产物。不同产状的斜长角闪岩几乎具有一致的Sm-Nd等时线年龄(2542±57)Ma,表明斜长角闪岩形成于新太古代,不支持太华杂岩时代二分为太古古和古元古代的观点。(2542±57)Ma代表了华北地由南缘新太古代张裂事件的年代。  相似文献   
66.
云开地块西北缘那蓬岩体的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布于罗定—广宁断裂北侧的那蓬岩体是典型的岩浆成因花岗岩,它富含堇青石、红柱石和夕线石等富铝矿物。采集于滨北新珠塘采场的花岗岩包含两类石即短柱状和长柱状晶体。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下交点年龄为418±12Ma,而上交点年龄为1607±96Ma,它们分别代表岩体的形成时代和源岩时代。故那蓬岩体是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7.
靳松  张利  钟增球  周汉文  向华  曾雯  刘锐 《矿物岩石》2008,28(1):97-105
浙闽地区华夏地块前寒武纪上基底主要由出露于阈西北和浙西南的马面山群、万全群和龙泉群组成.对比研究表明,以上3个岩群具有相似的构造演化、岩石组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它们共同组成了统一的华夏地块变质上基底,在构造上是相连的,主要由经历了高绿片岩相-低绿帘角闪岩相变质变形作用的绿片岩和变粒岩组成,其原岩为一套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绿片岩的稀土配分型式右倾,轻重稀土分异较大,具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其微量元素表现为左部"大隆起"式的特征,大离子素石元素(LILE)K,Rb,Ba,Th明显富集,Nb相对La富集,表现出大陆裂谷玄武岩的特征.绿片岩和变粒岩具有统一的岩浆演化趋势,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判别图解显示它们形成于板内拉张的大陆裂谷环境,可能是新元古代Rodinia泛大陆裂解在华南的记录,与地幔柱的活动有关.马面山群第二类绿片岩表现出岛弧特征,可能为陆壳物质混染所致.  相似文献   
68.
内蒙古林西县双井片岩北缘混合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林西地区双井片岩北缘混合岩中的浅色体和暗色体锆石在阴极发光下均可观察到再生长边.浅色体中锆石的自形和生长环带显示其岩浆结晶锆石特征.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其核部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70.2 Ma±1.4 Ma,边部年龄在250 Ma±3 Ma~266 Ma±3 Ma之间.暗色体中存在碎屑锆石和岩浆锆石,且显示不同程度的重结晶.碎屑锆石中除一颗锆石核部给出了3 377 Ma±7 Ma的207Pb/206Pb年龄外,其余变化于2 190 Ma±8 Ma~1 804 Ma±25 Ma;岩浆锆石核部和边部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62.6 Ma±2.2 Ma和248.3 Ma±3.4 Ma;发生明显重结晶作用的锆石拟合的不一致线与谐和线的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 112 Ma±350 Ma和256 Ma±17 Ma,与碎屑锆石和岩浆锆石的年龄分别对应.推测双井地区可能存在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在270.2 Ma±1.4 Ma发生岩浆活动,导致结晶基底的重熔以及混合岩化,随着岩浆的上升,温度和压力都不断降低,重熔的暗色体中在262.6 Ma±2.2 Ma结晶大量的锆石,由于岩浆的持续活动,这些先期结晶的锆石又受到不同程度的熔蚀并重结晶.暗色体被岩浆注入以后共同经历了一次热事件改造,形成了今天看到的双井地区混合岩的面貌.  相似文献   
69.
利用EMP独居石定年法佐以LA-ICPMSU-Pb锆石定年法对浙闽武夷山地区5个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及附近5个显生宙花岗岩体进行年龄分析,结果显示独居石多为加里东期的产物且常呈现两期次的生长。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中,万全群杜潭组混合岩为533.0±44.4Ma及451.0±17.7Ma(锆石无年龄群落,但均大于800Ma),八都群堑头组混合岩淡色体为422.0±13.7Ma及360.0±14.9Ma(锆石年龄为436.4±4.7Ma),天井坪组云母石英片岩为443.3±11.3Ma(锆石无年龄群落,但主要散布在450~350Ma),麻源群南山组片麻岩不含独居石,但锆石年龄为859.1±9.2Ma,万全群黄潭组变粒岩不含独居石及可资定年的锆石。显生宙花岗岩的河田岩体(162.3±4.4Ma)及富城岩体(215.3±4.5Ma),均能符合原所预期之晚燕山期及印支期时代;另原认为分属印支期的玮埔(418.7±16.4Ma及360.6±15.3Ma)、海西期的真峰顶(429.3±15.6Ma)及加里东期的宁化(438.2±9.5Ma及348±20Ma)三岩体均获致加里东的年龄,有些并伴有海西期的讯号。这些结果指示:(1)华夏陆块遭受强烈加里东运动的影响,除了有大规模花岗岩侵入外,尚对前寒武基底进行强烈改造;(2)海西期的年龄主要由高铀独居石反应出来,锆石并未明确指出这期事件的事实尚难论断此区历经海西运动,若有此一运动其变质程度亦只影响到独居石;(3)太古代的锆石均为继承锆石,不足以支持武夷山地区有太古代的基底出露;(4)台湾西部大量早元古代的独居石源于武夷山地区的观点尚未落实。  相似文献   
70.
大别—苏鲁超高压地体现今的岩石组合是超高压变质岩石经历快速折返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叠加改造的最终产物, 其中拆沉、底侵、构造体制转换是改造的动力; 退变质作用、构造置换、深熔作用是改造的主要方式.超高压地体的主要岩石组合有榴辉岩、大理岩、硬玉石英岩、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和面理化花岗岩.地质、常量、微量、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斜长角闪岩是榴辉岩退变的产物, 片麻岩、面理化花岗岩是榴辉岩退变的斜长角闪岩递进深熔的产物, 即退变榴辉岩折返到中下地壳, 初次熔融产生相当于片麻岩成分的半原地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花岗质岩浆, 片麻岩再次熔融产生成分相当于面理化花岗岩的A型花岗岩岩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