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王玮  周祖翼  于鹏 《地球物理学报》2005,48(6):1375-1383
对常用的Waples、Middleton及Easy%Ro模型,通过蒙特卡罗方法,得到了相应的简化模型.所有简化模型均表明镜质体反射率(Ro)主要受控于最高温度(Tmax),并且与最高温度附近的温度变化率(Hr)有关.通过对简化模型的比较发现:(1)相对于Easy%Ro模型而言,Waples、Middleton模型对Hr的变化更为敏感;(2)总的来讲,达到相同的Ro值Middleton模型需要的温度最高,Easy%Ro模型其次,Waples模型需要的温度最低.在一定条件下,根据简化模型,利用实测的lnRo-H数据可以求取地层经历的最高温度及相应的地温梯度、热流和时间.实例分析表明岩石热导率等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Ro解释的结果,但这种影响容易分析,而Hr的不确定性则导致多解性.  相似文献   
42.
对采自中国南方十万大山盆地中生代地层的11个磷灰石样品和6个锆石样品进行了裂变径迹分析,所有磷灰石样品以及锆石样品SS-5、SW033、SW055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均小于样品的地层年龄,表明这些样品在沉积后所经历的埋藏温度曾经大于最大退火温度。样品Shw-1、SW027、SW025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大于样品的地层年龄,反映的是源区的锆石年龄。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进行的时间一温度历史模拟表明,十万大山地区的磷灰石样品基本反映了相同的低温段热演化史。各个样品在41~85Ma之间分别达到最大古地温值(介于98~175℃之间),此后各个样品的热演化史总体上呈冷却的趋势。自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各地普遍遭受了抬升剥蚀过程,估算的地层剥蚀量在2281~4484m之间。  相似文献   
43.
日本的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日本的IODP活动以及科学目标进行简要介绍。IODP核心技术支撑之一的立管钻探船“地球号”可在水深4 000 m的海底钻进7 000 m,钻达发震带和上地幔,实现日本的IODP科学目标。日本的IODP科学规划主要有三大科学主题和八项研究目标,三大科学主题包括地幔过程和地球系统演化,地壳作用过程和地球系统演化,俯冲带和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动力学及物质循环。其八项研究目标为:①钻探西太平洋洋底高原,认识核—幔作用过程;②钻探太平洋白垩纪—新生代沉积物,详细研究地球温室期间的物质循环及从温室环境到冰室环境的转化过程;③钻探大洋岛弧,认识大陆地壳形成过程;④钻探扩张的弧后,认识洋壳岩石圈形成过程;⑤钻探亚洲边缘海及陆坡,认识陆壳—洋壳—大气圈关系;⑥调查增生楔中的碳循环及深部生物圈;⑦调查汇聚板块边缘大地震周期及形成机制、构造及物质循环;⑧研究生活于增生楔环境中极端微生物生物学。  相似文献   
44.
20 0 1年 3月 1 9~ 2 1日 ,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大洋钻探第三届学术会议在同济大学召开 (见封底照片 )。来自全国各地的 1 2 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规模是历届中国大洋钻探学术会议最大的一次 ,会议还特邀 6位国际学者作有关新世纪大洋钻探、日本的深海钻探计划等方面的专题报告。会议期间 ,首次在中国召开的、有 50名国外专家参加的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 ( SCICOM)工作会议也同时在同济大学举行。水深超过 2 0 0 0 m的深海占地球表面积的 60 % ,近年来的深海研究进…  相似文献   
45.
冲绳海槽--弧后背景下大陆张裂的最高阶段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高热流、强地震活动、火山活动、张性断层作用以及快速沉降等特征表明部绳海槽的演化已经达到了大陆张裂的最高阶段。根据地震折射和重力资料的计算表明冲绳海槽底下存在低密度的异常地幔,冲绳海槽的莫霍面介于15.4-23.8km之间。在我们提出的边缘海盆地演化旋回中,冲绳海槽处于胚胎期,即处在大陆张裂的最高阶段和弧后海底扩张的过滤阶段。冲绳海槽也可视为是威尔逊旋回中连接东非裂谷和红海阶段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46.
边缘海盆地的形成机制及其对中国东南地质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虽然有关边缘海的成因解释有“捕获机制”、弧后扩张(被动、主动)机制、陆内应力传播机制等,但迄今尚未有一种机制能统一解释所有边缘海的成因。边缘
海的成因不仅是经典的沟-弧-盆二维剖面问题,而应是一个包括平面图上大陆板块的变形在内的三维问题。边缘海的研究能给我国东部、特别是东南地区地质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它包括:慎重鉴别古岛弧、对变质带、古洋壳及洋盆规模;充分注意小块体之间的碰撞,古转换断层在本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大陆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相关盆地内的沉积物记录着丰富的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47.
川西龙门山彭灌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位于扬子地块西缘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的彭灌杂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构造意义。彭灌杂岩为一新元古代侵入的杂岩体,主要由中酸性侵入岩组成,其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57.70%~71.90%),Na2O>K2O(K2O/Na2O=0.31~0.85),里特曼指数δ=1.33~2.28,A/CNK=0.93~1.08,彭灌杂岩主体属于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类;稀土总量不高(∑REE=76.25×10-6~139.80×10-6),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差别较大(LaN/YbN=3.86~35.23),弱负到正Eu异常(δEu=0.70~1.8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Sr、Ba、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和Y。与正常壳源钙碱性花岗岩相比,彭灌杂岩显示出更高的Mg#值(多数>45)和Sr/Y比值(多数20.03~111.34)。通过与其毗邻的埃达克质雪隆包杂岩的比较,表明彭灌杂岩可能是底侵的幔源岩浆与下地壳熔融产物混合的结果。结合其它研究成果,认为扬子西缘新元古代大面积分布的岩浆岩形成于俯冲汇聚和火山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8.
碎屑矿物热年代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沛  周祖翼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1):1130-1140
碎屑矿物热年代学是以沉积物中未遭受热重置的碎屑矿物颗粒为研究对象,将造山带抬升、剥露和盆地沉积联系起来的年代学方法。在物源分析、源区构造热历史、古地形恢复和约束地层年龄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在概述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造山带剥露历史分析、物源分析中多种技术的联合运用和现代汇水区侵蚀速率计算3个方面介绍了这一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9.
造山带古高度的恢复对研究造山过程与古气候有重要意义。利用低温年代学热史数据恢复大别造山带晚白垩世以来的古高度。恢复流程包括将大别造山带低温热史模拟曲线数字化,提取时间温度数据,通过空间插值方法计算研究区域平均剥露厚度,再通过挠曲均衡校正,计算平均古高度变化量,最后通过2维积分计算古地形波幅降低量。结果显示:90 Ma至今,大别造山带平均剥露厚度达约5.44 km,而古地形平均高度降低2.86~4.16 km,古地形波幅降低的上限为4.49~6.53 km。  相似文献   
50.
曾母盆地是南海南部最大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保留了南海新生代共轭边缘演化历史以及性质的重要信息。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是了解大陆地壳张裂时岩石圈强度的一个关键指标。本文选取曾母盆地西部的三条典型地震剖面,在构造解释的基础上,按照挠曲均衡原理,通过对三条剖面的反演模拟,对Te进行了敏感性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弹性梁模型对三条剖面进行了正演模拟,来模拟盆地的形态以及主要地层单元的展布。模拟结果与实测剖面的对比表明,Te值取3~5km较为合理,盆地西部的脆性/韧性地壳转换深度为15km。正演和反演模拟中的拉张因子β具有不同的构造含义,正演模拟拉张因子β代表了脆性上地壳的拉伸程度,反演模拟的拉张因子则表示整个岩石圈的拉张作用,拉张因子同时呈向北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