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6年6月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丹  孙军  周锋  吴莹 《海洋与湖沼》2008,39(6):619-627
根据2006年6月2-11日在长江12低氧区及邻近水域(26°-34°N,121°-126°E)27个站位的调查,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经Utermohl方法初步分析,共发现浮游植物130种,隶属4门57属.甲藻和硅藻是2006年6月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主要浮游植物门类,其优势物种是: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调查区浮游植物物种以广温、广布型为主.本次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0.0026×105-37.37×105个/dm3.平均值为1.47×105个/dm3;甲藻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比例最大,细胞丰度介于0.0002×105-32.01×105个/dm3,平均值为1.39×105个/dm3;其次为硅藻,细胞丰度介于0.0001×105-18.72×105个/dm3,平均值为0.52×105个/dm3.具齿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所占丰度比例分别达到45.81%和26.44%,优势度分别为0.30和0.18.具齿原甲藻细胞丰度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海域北部3号站-20m水层,为3.19×106个/dm3;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海域西南部29号站表层,为1.71×106个/d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为表层最大,随着水深增加而逐渐降低.根据浮游植物的表层分布和断面分布可以发现,细胞丰度高值主要集中在调查区的西南部和北部.东南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低.同时调查海域东南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近岸低氧区和中部区域则较低.调查区水体层化现象明显,表层水和底层水之间氧的交换变弱,有机碎屑和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沉降分解可能导致了底层低氧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2.
南黄海西北部夏季潮锋的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1-2004年逐年6月多学科综合调查资料和同期NASA的MODIS/Terra卫星遥感SST资料,对南黄海西北部夏季潮锋的不连续分布现象做了分析;并通过三维潮流数值模式计算Simpson-Hunter参数(以下简称S-H参数)分布,对不连续分布的形成机制做了讨论.层化季节南黄海西北部的苏北浅滩-海州湾外侧和山东半岛东部的成山头-石岛外海存在显著潮锋现象,而在两海域之间、青岛以东的山东半岛南部121°~122°E的近岸海域无显著潮锋持续存在;较高分辨率的潮流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潮锋的不连续性分布主要是由潮混合和地形的共同作用而形成.潮锋不连续处海域潮混合较弱,层化现象更为显著.南黄海西北部底层锋形态较为显著,位于通过潮流模式计算的Simpson-Hunter参数1.8~2.4之间,与2.2等值线分布较为一致;表层锋则在海州湾外侧和石岛沿岸海域较为明显.潮锋不连续的分布特征对该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叶绿素a、中华哲水蚤、鳀鱼卵子等的数量分布都在潮锋显著的苏北浅滩-海州湾外侧和成山头-石岛外海海域形成较为密集的分布.  相似文献   
23.
针对复杂地表条件下,采用常规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等常规方式,进行地表变形周期观测,任务量巨大甚至无法实施,提出建立研究区域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采用GPS-RTK技术获取观测站三维空间信息,进而获得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以内蒙古准格尔旗某煤矿的生产实践,说明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保护煤柱的留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4.
宽肢薄腹H形截面钢柱的滞回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宽肢薄腹构件的特点,完善了多弹簧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通过试验以对比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根据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对这类构件的滞回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抗震设防区的多层钢框架结构中应用宽肢薄膜构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
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可提取态氮的提取方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宽  刘波  王国祥  周锋  凌芬  杜旭 《湖泊科学》2012,24(4):541-545
以城市污染河道——南京仙林大学城九乡河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讨沉积物常用提取剂(1 mol/L KCl、2 mol/L KCl、4 mol/L KCl和0.01 mol/L CaCl2)在不同液土比(5∶1、10∶1、50∶1和100∶1)条件下,对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可提取态氮(NH4+-N、NO3--N)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KCl的提取效果要优于CaCl2,二者NH4+-N提取量分别为312.17~479.23、177.52~339.31 mg/kg,NO3--N提取量分别为4.49~21.56、4.25~8.53 mg/kg;可提取态氮提取量随液土比增高而增大,其中1 mol/L KCl组,液土比100∶1时NH4+-N和NO3--N提取量分别比液土比5∶1时增加41.97%和187.08%;NH4+-N提取量随提取剂浓度增高而增大,NO3--N随提取剂浓度增高而降低;采用1 mol/L KCl提取剂、液土比100∶1的组合联合提取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中的NH4+-N、NO3--N,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6.
涡旋对海洋中的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有重要作用。黑海西北部陆坡边缘是长生命周期涡旋经常发生的海域,但涡旋引起的陆架和海盆之间水交换通量的季节性特征,以及海盆边缘环流对跨陆架水交换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本文对黑海西北部陆架区与深海盆区间的跨陆架水交换进行了研究,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原始方程模式模拟的温、盐、流等资料,结合涡旋自动探测方法,统计了黑海西北部海域的涡旋活动,研究了涡致跨陆架水交换的季节性特征,计算对比了2002年到2010年间海盆边缘环流与涡旋对跨陆架水交换通量的各自贡献。结果表明:黑海西北部地区海盆边缘环流强度与跨陆架进、出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67,海盆边缘环流位置与跨陆架交换量的相关系数为0.52;海盆边缘环流强度与位置的季节性变化导致了黑海西北部跨陆架通量的季节性变化。黑海西北部地区表层3月到8月之间涡旋所引起跨陆架交换量约占了跨陆架交换总量的16%~31%;涡致跨陆架通量也具有季节性特征。文中对单个涡旋进行了详细研究:2005年5月5日到2005年7月20日之间在黑海西北部存在一个直径最大值时达到120 km的反气旋式涡旋,涡旋存在期间完成了从陆架区向深海区的水体传输,相当于黑海西北陆架区水体积的30.9%。  相似文献   
27.
盖层是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北缓坡带的主要控藏因素之一。为厘清平北缓坡带优质盖层分布及控藏规律,利用该区满覆盖1 200 km2三维地震和23口探井资料,运用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分析了盖层发育规律及封堵效果。结果发现,平北缓坡带平上段存在一套平均孔隙度1.5%的泥岩区域盖层S1,致使平湖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能够绝大部分滞留于平湖组内部。选取T31界面上下50 ms时窗制作了S1盖层时间厚度图,较为客观地展现了这套盖层的全貌及分布特征,并指出L1、W4、B2等钻井失利是由于局部封堵性变差所致。考虑到断层对盖层封堵性的影响,认为当泥质涂抹因子<1.8时才对油气具有良好封堵性。综合考虑盖层厚度、泥质含量、断裂等因素,将平北缓坡带划分为完全封盖区、部分封盖区、无能力封盖区,以期有助于该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28.
<正>1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服务手段(如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已远远不能满足对短期、短时、突发性和灾害性防灾减灾气象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要求。本文介绍的手机短信气象预警发布平台是在全省手机短信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的,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不仅开辟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新的途径,而且还大大提高了黑龙江省防灾减灾气象信息发布的速率和时效。  相似文献   
29.
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研究院自2005年以来一直为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简称SIPC)的海外油气勘探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其海上油气勘探技术实力和信誉受到了SIPC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曾在萨哈林3号区块所提供的井位钻探获得了油气突破,且在澳大利亚NT/P76区块的勘探被认为是海外油气勘探运行最规范的项目。多年的技术支撑为SIPC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降低了油气勘探的风险,并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0.
黑潮对邻近中国海的影响和琉球海流研究在物理海洋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有趣的课题。为了深入地阐明由中国科学家自2010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间所作研究的进展,本文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述。第一方面是关于黑潮入侵南海以及在吕宋海峡周围的环流,分为以下二个很重要论题做阐述:黑潮入侵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以及黑潮入侵的机制;黑潮对吕宋海峡海流和南海北部环流的影响。第二方面是关于黑潮及其对东海相互作用的变化,分为以下四个有趣的论题来阐述:东海黑潮研究的评述;黑潮入侵东海,水交换以及动力因子;由于黑潮作用营养物质通量在下游增加;从卫星遥感的应用对黑潮入侵东海对陆地物质通量的影响。第三方面,琉球海流与东海黑潮相互作用也被讨论。最后本文主要点作了总结,对今后进一步需要研究也被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