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0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245篇
大气科学   260篇
地球物理   298篇
地质学   949篇
海洋学   183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GPS相位预测值周跳检测的小波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丁发  卓健成 《测绘学报》1997,26(4):352-357
本文研究了利用小波分析法来检测GPS相位观测整周跳变的理论与方法,并通过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有助于GPS基线解算及其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2.
3.
介绍建立大地构造内波假说的根据,即:(1)全球海陆分布的低阶球谐特征;(2)全球大洋中脊体系的存在;(3)大陆永存及生长的事实;(4)地壳均衡及莫霍面的化学分界面性质;(5)地槽活动的现象、规律等。在分析以在事实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地构造运动中主要的物质运动过程,认为从薄地壳底部向厚地壳底部迁移的地壳物质流,引起地壳厚度的自激波动,推动地槽运动和大陆生长。  相似文献   
4.
伊通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其地形特点是:西北、东南两侧为低山丘陵区,海拔270—500米;中部为槽型盆地式平原,其上数座玄武岩山锥直立,松辽分水岭呈北北西——南南东向从中部穿过。该区进入新生代之后,垂直运动强烈,不仅造成了今日之地貌景观,同时还严格的控制了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诸如含水层的形成与展布,地下水的补给与径流,水资源的丰富与贫乏……,无不受这种新构造运动所制约。因此,对这一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研  相似文献   
5.
6.
李荣 《海洋科学》1986,10(5):71-71
流漏的石油严重地污染海面。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剂,它能清除海面上的石油。该制剂由一种能溶解石油的化学物和粘性物质组成。借助于喷嘴将这种制剂喷撒在已受石油污染的海面上,制剂同石油混合后,能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应用青海湖QH85-14C孔取得的具有~(14)C测年数据所支持的原始孢粉资料,进行数值分析(有序聚类、主成份分析、滑动平均和回归分析)。从而对青海湖区11000年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东亚和东南亚第四系对比中,有关的几条界限,本文建议如后。采用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作为本区海相第四系的下界,其位置大致在古地磁Olduvai亚时的下界,时间约为距今1.9Ma。在南中国海、东海及沿岸地区,发现了以G.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为代表的一系列有意义的生物事件,如Pulleniatina finalis的初现位,Globigerinoides obliquus和Globoquadrina altispira的灭绝位,以及Globorotalia menardii和Pulleniatina obliquloculata壳体旋向的变化。此界限在东亚和东南亚也是相当稳定的。在陆相地层中,以泥河湾组为代表,狭义的泥河湾动物群(相当于晚维拉方动物群)所在地层的底界,其古地磁位置为Olduvai亚时的底界。以此作为陆相第四系的下界,与上述海相第四系底界一致。 以古地磁布容/松山界线作为中更新世和早更新世的界限,其年代为0.73MaB.P.。中国中更新世的标准地层周口店组,其底界恰为布容/松山的转换面,北京猿人的年代为0.60—0.23MaB.P.。在洛川黄土剖面上,布容/松山界线为古土壤S_7的底界。雷琼地区中更新统下部的北海组的底界也是布容/松山界线,所产的玻璃陨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0.687—0.733MaB.P.。在黄海,布容/松山界线是第Ⅶ海侵层的顶界。通过岩石地层标志,以及动物群、古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