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205篇
地质学   542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和志强 《岩石学报》2023,(5):I0001-I0003
泰顶山高、洋河水长,宣化古城兴序庠。太行巍巍、滹沱汤汤,薪火相承谱华章。2023年金秋,河北地质大学将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七十年悠悠风雨、征途漫漫,几代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抚今追昔、回首进路,学校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与人民呼唤同心、与教育改革同向,不断为地质行业和地方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奏响了一曲曲开拓奋进、砥砺歌行的时代华。  相似文献   
132.
车装全液压钻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艺适用范围广、机动性好及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煤层气抽采井、水井等钻井施工。桅杆作为钻机的重要构件,支撑着动力头的回转钻进工作,桅杆工作振动的稳定性对钻机工作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桅杆进行模态分析,明确了桅杆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结果表明桅杆可能发生共振现象;通过对桅杆进行拓扑优化分析,并且根据桅杆的实际功能,得到优化模型,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均表明优化效果显著,满足结构强度要求且避免了共振的发生。桅杆的有限元分析,为桅杆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提供了一种现代机械结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3.
西藏北冈底斯早白垩世花岗岩分布广泛;扎独顶岩体作为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分布广泛,呈岩基型式产出,在岩性上属二长花岗岩。在岩石化学上扎独顶岩体具有富Si O2(70.05%~74.97%)和K2O(4.09%~5.35%),贫Ca O(0.93%~2.19%)、Ti O2(0.22%~0.52%)和Al2O3(12.81%~14.24%)的特征;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9~1.0)高钾钙碱性系列。岩体稀土元素总量偏高(∑REE=199.36×10-6~247.91×10-6),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5.82~6.88),Eu负异常明显(δEu=0.30~0.45),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呈向右缓倾的V型。微量元素显示其富集Rb、Th、K、Zr和Hf,亏损Nb、Ta、Sr、Ba、P和Ti,(Zr+Nb+Ce+Y)平均值为427.63。全岩锆石饱和温度(828~838°C)表明岩浆形成温度高。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扎独顶岩体为A型花岗岩。扎独顶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3.8±1.0)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在构造判别图解上位于碰撞后的A2型花岗岩区,是在碰撞后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由于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岩石圈地幔与壳源熔体部分熔融并经历过一定程度的混合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4.
全天相机作为一个对天文观测台站全天云量信息进行监视的工具,对天文观测的正常进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主要天文台均配备有全天相机,为了满足对全天云量信息进行实时监视的需求,丽江天文观测站正式安装架设了一套全天相机系统。从硬件安装架设、软件调试到实际测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全天相机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及遇到的问题,讨论了对问题的解决措施,重点介绍了根据天光亮度数值调整相机曝光时间的方法,这也是主要创新与特色之处。  相似文献   
135.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三维闪电定位仪、天气雷达和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等,对湖北冷季(2014年11月)发生的3次高架雷暴过程进行了分析。(1)3次过程发生在地面冷锋后部地面冷气团中,主要以短时强降水和频繁的雷电活动为主,是典型的冷季“高架雷暴”,对流区位于地面冷锋后部500 km左右。(2)地面到925 hPa的冷垫,迫使暖湿气流爬升,在925 hPa逆温层附近触发对流,冷垫之上西南暖湿气流越强,对流越旺盛,雷达径向速度剖面可以明显看到1 km之下的冷垫。(3)冷季高架雷暴雷电活动剧烈,CG(地闪)占总闪比例60%以上,而+CG则占CG的40%左右,闪电频次和降水有很好的时空对应关系,CG出现在较强降水中心附近及周围,IC和CG突增对降水均有一定的时间提前量。CG更靠近强回波中心,且和≥30 dBZ的回波位置对应较好,IC则分布在雷暴单体外侧回波强度≥15 dBZ的区域。0 ℃等温线以上的(最大)回波强度达到43 dBZ以上或者18 dBZ回波顶高超过7.5 km是湖北冷季高架雷暴是否发生雷电的重要预警因子。(4)地基微波辐射计温度、湿度廓线和探空曲线基本吻合,可以看到明显的冷垫、逆温层及西南急流。基于微波辐射计资料计算的不稳定指数变化特征对冷季高架雷暴的短临预报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当A指数、TT指数、K指数和T850-500出现快变抖动时,伴随抖动加剧可以判断将会有雷暴天气发生,当波动曲线开始下降并变得平稳,表示雷暴减弱消亡;θse 850在雷暴出现后跃增并在320 K附近抖动,雷暴结束后下落到290 K的平稳状态;Td850在雷暴活跃阶段近乎为0 ℃;T850-500在雷暴发生前是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雷暴结束后大气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6.
本叙述了高空气球探测硬X射线方位、仰角的测试电路。在气球探测中,方位、仰角的测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关系到整个探测成功与否的关键。设计中尽可能简单、可靠。方位顺时针、反时针皆顺转自如,其方位角测量范围为0 ̄360°,其精度0.1°;俯仰顺时针、逆时针顺转自如,仰角测量范围0 ̄90°,甚至到120°也可,其精度为0.1°。  相似文献   
137.
2004年7~8月在台湾浅滩周边水域进行了两个断面的水体悬浮物浊度、叶绿素a荧光调查,通过对该区域悬浮物质浊度、叶绿素a荧光的夏季分布变化特征研究,结合水文相关要素分析,初步揭示了区域海洋沉积和再悬浮过程对悬浮体浊度、叶绿素a荧光分布的影响。指出悬浮物质浊度在近岸与陆架外缘主要受再悬浮作用影响,而浅滩区再悬浮作用不明显:在陆架外缘区浮游植物的聚集作用对浊度有一定的贡献作用,而近岸区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8.
139.
140.
测量了综合原子时系统中各个长波接收系统的时延。对于利用长波实现高精度时间比对,这是不可忽视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