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柴达木盆地及相邻地区地质构造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2.
1989年3月13日太阳耀斑事件产生了丰富的地球物理效应。耀斑激波和耀斑粒子流引起强烈地磁暴。在武昌地区,磁暴急始发生于地方时3月13日09h30min,其初相期持续10小时(3月13日09h30min-19h20min),主相期持续13小时(3月13日19h20min-3月14日08h20min),至3月16日05h20min始恢复平静(图1)。  相似文献   
13.
喜马拉雅山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和速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1年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震相对比,分辨出t1、t2、t3、t4、t5和t6六组地壳中和莫霍界面的反射波,并用理论走时曲线、绘制速度曲线图、射线跟踪和综合地震图等方法得到了主测线(PP)上各地段的地壳结构模型。初步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西段较薄(约73公里),东段稍厚(约77公里),平均总厚度约为75公里。地壳的平均P波速度约为6.2-6.3公里/秒。 地壳为高低速相间的多层结构。在中上部有一低速层,其厚度为数公里,速度为5.6-5.7公里/秒,与上层速度差为0.5-0.6公里/秒。低速层在测线东段比较肯定,在西段则不甚明显。结合藏南定日、岗巴一线有强烈水热活动的事实,低速层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地壳中存在部分熔融的高温物质。下部地壳的速度为6.7-6.8公里/秒,且比较均匀。从莫霍面反射波的特征来看,在紧靠其上方可能有一个速度反转带,其厚度亦为数公里。上部地壳的结构在横向上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在地质历史上,西藏特提斯带曾经历过强烈的地壳变动。  相似文献   
14.
前言 目前,微震仪标定问题,越来越引起测震工作者的重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从标定实践过程中,认为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它们是“规范没有说清楚,或没有涉及的问题。为此,组成一个试验小组,分别在我省漳州、龙岩、福州三个地震台作了一些试验,后又补进泉州地震台另作的一项笔头性试验,现将试验内容及结果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子活化分析在公路交通燧洞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子活化测试结果 ,对岩石及泉水干涸残余物中常量及微量元素的进行分析对比 ,以了解深层岩体有关的地质与水文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6.
峨眉山1998年8月和12月采集雨水化学组成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查明峨眉山地区雨水污染物的来源,从1998年4月开始,每月从22个采样点收集雨水样,对1998年8月和12月收集雨水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并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峨眉山地区湿沉降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酸雨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缘。峨眉山酸雨频率达到85.4%,雨水pH值平均为4.37。冷杉分布于海拔1700m-3098m区域,森林遭到破坏。为了弄清峨眉山污染物质的来源,从1998年4月开始在22个取样点每月采集水样。本文中主要论述1998年6月的雨水化学成分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宽角地震数据得出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南部的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INDEPTH计划的第一阶段,完成了一条跨过特提斯喜马拉雅南缘的深地震共中点(CMP)剖面,它绘制出俯冲到喜马拉雅之下的印度大陆地壳的顶部(主喜马拉雅道冲或MHT)和底部(莫霍层)轮廓。我们用移动式地震仪记录了CMP剖面的爆炸,偏移距最大达155km。短偏移距数据证实了CMP剖面的数据,而我们的大偏移距数据则以强反射带为主。我们将这一反射带的强的初始相位解释为藏南滑脱系(STD),而其最后一个相位则为MHT的反映。我们用CMP剖面的初动数据去详细地模拟最上部2km的结构。亚东裂谷系中年青的伸展盆地的深度约束在2km,给出了裂谷东侧的断距为4.6km,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内的正断层,E-W向伸展1.5%。宽角数据用于建立地表到MHT的地震波速度模型。STD反射体北倾13°,从约6km深(在CMP剖面南端之下)到22km深,然后变平,倾角减至5°。这样,我们的观测提出STD是一个深的基底断裂,对MHT,我们观测到倾角为75°,NNE倾,从高喜马拉雅山脊下的-20km海拔到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约70km处的-36km海拔(地表下40km)。我们提出印度地壳可能俯冲到缝合带地表之下,却不可能是整体俯冲。  相似文献   
19.
新疆构造运动期序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新疆地域辽阔,地质构造运动复杂,特征各异。前人曾对新疆构造运动的划分及命名做了大量工作,但多有不一致,有些构造运动的划分或命名依据不足,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代表性。现根据实际资料,对新疆地质构造运动重新归纳和认识,提出新疆境内构造运动可划分为11期32幕(次),其中前寒武纪6期、古生代2期17幕(次),中新生代3期9幕(次)  相似文献   
20.
液化不可怕     
预想不久的将来,关东南部或东海地方有大地震发生,并对其灾害进行了预估。尽管预计届时由地基液化造成的结构物灾害会很大,但对液化引起的死亡数却预估为零。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