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天文学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对1988年9月至1989年5月在武昌(114.4°E,30.6°N) 同时接收日本ETS-Ⅱ卫星(130°E)发出的VHF(136MHz)信标信号和苏联静止站——T卫星(99°E)发出的UHF(714MH_z)广播电视信号时获得的纸带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主要结果概括如下: (1)法拉弟旋转(或者说TEC)有日落后增长 TEC日变曲线除了正常的变化趋势外,还在日落后(1700-2200LT)呈现第二峰,这个峰有时甚至还超过午后的最大值(即第一峰)。这种在日落后出现的第二峰就叫做日落后增长,它的出现率1988年9-10月为23%,1989年3—4月为1%,最大值约为11π(1π≈5.62×10~(16)el/m~2),最小值约为1π,大部分(80%)日落后增长是在没有振幅闪烁的日子观测到的,只有少部分(20%)是在有强闪烁情况下观测到的。由上述可见,它有明显的分点特性,且秋分附近比春分多,这在接近太阳活动最大时比较明显。 (2)VHF快速法拉弟旋转起伏和UHF闪烁共存 在观测记录中,我们注意到VHF快速法拉弟旋转起伏(以后将法拉弟旋转起伏缩写为FRF)和UHF闪烁共存,其中VHF快速FRF总伴有它的振幅闪烁,两者都以爆炸方式突然开始。但结束却有不同,VHF快速FRF结束比较突然,振幅闪烁的结束却为缓慢渐进的。VHF快速FRF的持续时间比振幅闪烁的短。然而,UHF闪烁的开始和结束都比较陡,VHF快速FRF与UH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1986年2月强磁暴对我国中低纬地区电波闪烁活动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在武昌接收到的136MHz卫星信号的反常闪烁现象,计算了武昌暴时闪烁的极大熵功率谱密度。发现8日闪烁的幂律谱大都在约500m尺度附近呈现出明显的“膝(knee)”;谱指数比平时大,以膝为界,较大尺度上的谱指数值在2.6至3.6之间,平均为3.1,较小尺度上的谱指数平均为5.1,最大可达5.9;且在同一谱图上,有时出现不止一个“膝”,出现双膝时,最大谱指数可达8.9日的闪烁谱与8日有较大差异,但与非暴时的多数谱类似,大多未出现明显的“膝”,且谱指数较小,平均为2.8。本文还对引起闪烁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起源机制作了初步讨论,以解释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3.
武昌同步卫星信号振幅闪烁功率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自制的微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处理了1985年12月至1986年6月在武昌接收日本ETS-Ⅱ卫星信标136MHz信号所观测到的振幅闪烁。共分析了133例闪烁功率谱得出,谱指数随闪烁指数S_4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平均谱指数值为3.1;大多数的对数功率谱曲线都在低频部分平坦或以略小于1的斜率上升,而在高频部分以-2.5~-4.0的斜率迅速下降;有1 3例功率谱在高频部分发生“折断”现象,即负幂律谱有两个谱指数,发生折断的频率fb约为0.07Hz,相应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空间尺度约为280m。  相似文献   
4.
1989年3月13日太阳耀斑事件产生了丰富的地球物理效应。耀斑激波和耀斑粒子流引起强烈地磁暴。在武昌地区,磁暴急始发生于地方时3月13日09h30min,其初相期持续10小时(3月13日09h30min—19h20min),主相期持续13小时(3月13日19h20min—3月14日08h20min),至3月16日05h20min始恢复平静(图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