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3篇
  免费   1567篇
  国内免费   1989篇
测绘学   1090篇
大气科学   1423篇
地球物理   1361篇
地质学   4837篇
海洋学   1403篇
天文学   125篇
综合类   774篇
自然地理   1076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318篇
  1998年   333篇
  1997年   314篇
  1996年   354篇
  1995年   306篇
  1994年   274篇
  1993年   279篇
  1992年   272篇
  1991年   248篇
  1990年   213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93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83篇
  1982年   84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28篇
  1965年   14篇
  1959年   20篇
  1958年   20篇
  1957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52.
中国近海牡蛎的研究始于1845年, Hanley(1845)描述了产于中国近海的新种 Ostrea chemnitzi sp.nov.。我国的张玺教投也在30年代开始进行研究,1956年报道了13种牡蛎,在这之前国内、外学者已先后报道了24种和1亚种(张玺等,1956)其中有很多种鉴定错误,或是同物异名。近年来通过海洋底栖生物调查和附着生物的研究,作者又发现了4种牡蛎,它们是:新硬牡蛎 Neopycnodonte cochlear (Poli),侏儒牡蛎 Nanostrea erigua Harry,褶牡蛎 Alectryonella plicatula ( Gmelin) 和日本巨牡蛎 Crassostrea nippona (Seki),在中国近海都是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53.
南极冰层的冰量为24.5×106km3,占地球总冰量的90%以上,南极冰川进退控制着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波动。酉部南极乔治王岛第四纪冰碛与湖积剖面记录了近12000a来南极曾于距今11000a,9000a和6100a出现过3次快速的冰消过程,近6000a来是一小幅度冷暖交替的气候波动过程。深圳湾北岸潮间带堆积是在近6000a以来发育的,堆积物的环境记录表明,海平面呈周期性升降变化,波动周期平均为670a,低海面时期发生于距今5500—4900a,3900—3600a,2400—2200a和1300—1200a。相邻低海面间则是海面上升时期,每一升降周期的海平面变化幅度为80cm左右,近100a的现代增温,海平面处于上升阶段,上升速率为2—3mm·a(-1)。  相似文献   
54.
本文所用材料是1984年12月至1985年2月我国首次南大洋综合考察,“向阳红10”号调查船于12个底栖拖网站、25个采泥站和3个箱式取样站采到的标本。调查海域为南纬60°11.''1-66°49.''3,西经55°06''.2-69°19.''7之间,包括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周围海域、布兰斯菲耳德海峡(Bransfield Str.)和阿德莱德岛(Adelaide I.)西北海域。所得标本经鉴定,共有15种,分隶于5科8属。  相似文献   
55.
56.
胶州湾环流和污染扩散数值模拟Ⅳ胶州湾变边界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胶州湾的潮滩面积约占高潮水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因而模拟包括潮滩在内的潮汐运动过程将能更好地重现这一实际的物理现象。为此.本文采用变动边界模型处理潮滩区域.并得到优于固定边界模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57.
赫崇本,物理海洋学教授,现任山东海洋学院教授兼副院长。赫崇本一九○八年九月三十日生于辽宁省凤城县杨木区前进村一个满族家里,一九三二年夏毕业于清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一九四三年赴美国加省理工学院和加州斯库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专攻气象学和海洋学,获哲学博士学位。解放前,赫崇本曾先后任天津河北工学院教师、烟台益文中学教员、南开中学教员、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昆明西南联大讲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山东大学海洋系教授兼系主任、山东海洋学院教授、教务长和副院长等职。他还兼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学术委员、南海海洋研究所学术顾问、“中国科学”编委、“大百科全书”海洋学卷副主编等职。赫崇本一九五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2003年10月采于珠江口5个站位的沉积物剖面酸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时提取的重金属(SEM:Pb,Zn,Cu,Cd,Ni)。其中,站位1、2位于中滩,其沉积物的AVS含量变化范围较小,为0.25—4.06μmol.g-1;站位3、4位于西滩,其沉积物的AVS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为0—26.09μmol.g-1。中滩和西滩沉积物的AVS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西滩表层沉积物的AVS含量接近于零,这可能与该水域较强的底层流和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有关。站位5位于珠江口外侧,其表层沉积物的AVS含量相对较高,且垂向变化较小,可能是还原性沉积物间歇性再悬浮后重新沉积的结果。站位1、2和5沉积物中同时提取的重金属含量大体在0.95±0.2μmol.g-1范围内,随深度增加略呈下降趋势;而西滩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为1.43—2.42μmol.g-1,且在一定深度范围内随深度增加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表明珠江口西滩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对AVS/SEM摩尔比值和单个金属的毒性效应研究显示,珠江口内尤其是西滩的表层沉积物存在重金属污染,对其中生活的底栖生物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59.
在库页岛东北岛坡出现甲烷水合物的地方,发现碳酸盐结核。提出了碳酸盐结核化学形成硫酸盐还原与甲烷生成作用使孔隙水呈现高碱性,是查出产生结核的必要预备阶段。借助甲烷将溶解于孔隙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是形成结核的必须条件。  相似文献   
60.
长江口附近海域水中的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水中的铁是海洋浮游植物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有些实验证实,海水中的铁往往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在近海,其主要来源是陆地排水。为了解长江口附近海域中的铁的分布规律及对该海域的生产力有无影响,我们在六十年代某年5、8、11月和次年2月对长江口附近海域中的铁作了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