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537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31.
末次水期盛期长江入海流路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现代长江口外东海内陆架和外陆架三条地震剖面的地层和埋藏地貌分析,并经与相关钻孔和现代长江三角洲第四纪研究资料对比,在东海陆架研究区内未发现末次盛冰期时古长江沉积和古河谷,前人所称这长江古河谷实际上是现代潮流水道。认为当时长江很可能未曾由研究区流经东海陆架入冲绳海槽。  相似文献   
932.
末次冰期以来黄河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黄河在末次冰期时代解体消亡,在晚更新世末期贯通,贯通后下游经历了漫流,填淤泻湖,堤坝束可决口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33.
全新世早期古长江海侵三角洲卫片初步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仲德林等通过卫片解释研究了古长江口的演化问题,提出了从东台到江都在全新世早期的古长江口演化也存在“雁”形演化这一新看法。本刊认为,这种看法是对玉木冰期低海面时长江三角洲可能位于东海水深150米以下这一概念的挑战,并有可能建立起自全新世以来长江三角洲演化的基本模式。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科研动向。我们热切希望有关这方面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更多地出现在本刊上。  相似文献   
934.
潮流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在内陆架浅海的近岸海底,发育着一种潮流成因的线状沙体,称潮流脊。其延伸方向与潮流流向一致,呈平行排列或指状伸展,它们沟脊相间,形态奇特。潮流脊在世界上分布相当广泛,它对航运、捕捞、水下工程、军事设施以及地下水和油气田的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进行浅海地质学的研究时,却明显地忽视了潮流的作用,所以潮流脊这种分布广泛,并具有特殊意义的浅海地貌形态尚未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对它的命名也含混不清,如所谓浅滩、沙洲、暗沙、水下沙坝、海底沙丘等等,常常是因人因地而异。 T.Off在对世界范围内线状沙体的分布作了形态和成因上的研究后,提出潮流脊  相似文献   
935.
全新世高海面何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夏东兴 《海洋学报》1981,3(4):601-609
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同志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不同地点全新世中期高海面的问题[1-3] 1).此问题的提出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1920年R.A.Daly发现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一些地方有高于平均海面约6米的新鲜珊瑚礁阶地.众所周知,珊瑚只能生长在低潮位附近,因此他推论在近代时期发生了世界性的洋面下降.而且,他用冰川控制的观点解释这种现象,认为气候较今温暖的大西洋期的海面比现在高6米[4].后来,又有人在澳大利亚、北非、日本等地亦发现同期高海面的遗迹.另外,一些人则不同意此高海面的说法.如H.N.Fisk(1951)、J.M.Coleman和W.G.Smith(1964)等人根据对墨西哥湾沿岸的研究,他们看到海湾沿岸新老海滩沉积物之间的差别甚微,应用地貌学的原则及C14的测年资料,得出5,000年以来海平面并无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936.
黄海日潮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已经就黄海主要半日分潮进行过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的结果和实测数据符合较好.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同一模式,对不同的分潮进行数值研究.在M_2、S_2、K_1、O_1四个分潮中,S_2和M_2的图形比较相近,不准备再作模拟;两个日分潮彼此类似,而K_1的影响又比较大,所以这里仅对K_1分潮进行模拟,并就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如前所述,模拟所使用的模式、网格和方法同于文献.在右边和下边的海水边界处,参考国内外已经发表和未曾发表的K_1等潮图,摘取网格点上的调和常数,以余  相似文献   
937.
渤海古沙漠之推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认为,在更新世末期Wurm冰期的盛期,渤海陆架是一片沙漠地区,气候干寒,沙丘广布。强劲的西北风从沙丘分布区吹扬起大量沙尘,这些沙尘沿渤海之东南缘山坡前降落,从而形成了大连、庙岛列岛和蓬莱沿岸的沙漠衍生沉积——黄土。  相似文献   
938.
北海海洋浮游生物生态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39.
海面上升对渤海湾西岸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IPCC(1990)预测的2100年全球海面上升30~100cm的幅度,本文预测由于全球海面上升和区域地面下沉的双重影响,下世纪末渤海湾西岸自然岸线的海拔高程将为2.6~3.3m,并将有10000km2沿岸地区处于高潮水位之下,如加上风暴潮增水2m的影响,淹没高程可达4.6~5.3m,而淹没范围可达16000km2.在对策方面,除了目前采取的限制开采地下水的措施外,建议采用引黄放淤、修筑堤坝和提高建筑物基础高程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措施,以对付海面上升对渤海湾西岸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40.
关于登州浅滩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1993年对蓬莱西庄海岸附近海域进行了水文、水深、地质地貌和泥沙等13项测量和调查。整理分析实测资料并结合数值计算,首次分析研究了登州浅滩的作用并着论述了浅滩被破坏后袭击岸边的波浪增大,波能增中到5-7倍,沿岸输沙量增中到3-5倍。文中指出西庄海岸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登州浅滩被破坏后失去防浪消波作用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