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5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测绘学   238篇
大气科学   333篇
地球物理   307篇
地质学   745篇
海洋学   276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81.
坐标系的转换问题是测绘行业永远都不能绕开的话题,不论是54坐标系向80坐标系转换,还是80坐标系向CGCS2000系的转换以及独立坐标系向CGCS2000坐标系的转换问题,最终都涉及转换方法和转换控制点(对点)选用问题;转换方法及控制点选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转换精度及工作量。现就某地市独立坐标系向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方法及转换控制点选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82.
晚新生代西太平洋通过水文循环和碳循环两类关键过程,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从上新世以来西太暖池及其主流系演化、晚第四纪北太平洋中层水演化和白令海峡开合、第四纪中国东部陆架环境演化以及新生代亚太沉积物源-汇过程与碳埋藏等方面,综述了西太平洋古海洋环境演化过程与机制。上新世以来西太暖池与印尼贯穿流的演化过程伴随构造运动而阶段性地发生,但其在轨道时间尺度上演化的细节过程并不清晰,尚未形成系统性认识。北太平洋中层水以及白令海峡开合等关键高纬过程在冰期旋回中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与低纬过程之间存在遥相关。第四纪中国东部陆架环境演化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以及与低纬过程相关联的热量与物质传输,在此背景下,中国东部陆架形成了富有机碳的泥质沉积体系。构造隆升和亚洲季风驱动下的亚洲大陆与邻洋的沉积物源-汇过程具有显著的碳汇效应,可能在大气CO2浓度(${p_{{\rm{C}}{{\rm{O}}_2}}} $)冰期旋回和新生代气候变冷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西太平洋古海洋环境演化过程与机制中若干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深入和系统研究,不仅可为建立气候变化的低纬驱动理论提供支撑,也可为更好认识我国陆架环境变化规律以及碳汇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3.
明确乡村功能与定位,可以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构建乡村多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甘肃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ArcGIS自然间断点法、纵向比较系数等方法,对全省乡村功能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19年乡村综合功能指数平均值不断上升,乡村综合功能增强,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农业生产功能逐步增强,粮食作物主产区范围不断扩大,并不断向陇中、陇南地区方向移动;经济发展功能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外围区县发展受到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居住生活功能异质性明显,大部分区县乡村居住生活水平较低;生态保育功能受政策影响,逐步改善且高值区不断扩大。(2)乡村综合功能2010年后差距扩大,但各功能变异系数整体趋于稳定,变化幅度较小。(3)乡村多功能纵向比较系数空间分布特征显著,部分地区之间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总体表现为增强趋势。根据甘肃省乡村功能类型区呈现的地域差异化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984.
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站网布局、观测技术、检测技术、台网管理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介绍和讨论了地热观测和数字化地下气体观测新技术新方法探索研究工作进展情况。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发展趋势与前沿性的探索工作,以满足未来十年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震情监视跟踪需求为目标,提出了未来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85.
针对DINI03数字水准仪原始数据格式复杂,人工编辑易出错、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提出原始数据格式转换方法,剔除无效信息,提取出有用的测段信息,以文件的形式进行保存,方便后续平差处理,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论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对类似的水准测量数据格式文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6.
闫志刚  孙亚琴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158-159,169,16
根据教学实际,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大学生科研训练等方面对研究型教学进行了探索,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87.
基于强震目录,讨论了全球、中国大陆西部及周边“大三角地区”和中国大陆地区强震活动时序特征。依据8级地震分段活动特征分析认为,20世纪60年代前后全球特大地震活动状态存在显著差异;利用最优分割统计分析认为,自1800年以来“大三角地区”经历了持续时间为100余年的8级地震活动过程;进一步分析认为全球和“大三角”地区强震活动可能具有至少百年尺度的地震“周期”,而且具有一定的准同步性。中国大陆地区MS≥7.0浅源地震活动明显受控于“大三角”地区和全球更大空间尺度的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时序上表现为十几年和近百年不同时间层次上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988.
小洋楼是天津的特色建筑,部分存在抗震薄弱环节,但国内对该类建筑的抗震能力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针对天津市劝业场街区部分特色建筑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通过对一栋典型民居的抗震研究表明,在遭受VII度小震时,该结构顶层中等破坏,VIII度中震时,顶层严重破坏;IX度大震时,顶层倒塌,建议尽快进行抗震加固。本文针对抗震能力研究给出了抗震加固措施的建议,研究成果可以为天津市小洋楼民居的抗震加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89.
地震的孕育、发生和震后调整被认为是震源区及其邻区的应变积累释放过程.地震引起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可有力地解释余震分布、强震序列等地震观测,并为探索地震发生机制和地震预测提供新的线索.地震学家们多采用弹性位错模型计算同震位错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以研究余震分布及地震间相互作用;随着流变学的发展,粘弹模型因可以很好的解释大量震后形变观测而被广泛用于断层面上的震后应力调整研究;此外,构造应力加载作用在更长时间尺度上造成断层面的应力积累,基于负位错模型计算震间库仑应力变化为又一研究内容.本文从同震、震后、震间库仑应力变化的角度提炼出断层面上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大量研究成果,介绍了库仑应力变化的基本计算原理及引起断层面上库仑应力变化的主要原因,论述了通过库仑应力演化来研究地震活动的方法和应用,进一步讨论断层面上库仑应力演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近期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0.
以2012年生成于太平洋西岸的第23号台风"山神"(Son-tinh)为个例,在WRFDA-3DVar同化系统中结合新型AMSR2同化模块,探讨两种不同的同化背景误差协方差(CV5、CV7)和不同的模式背景场启动机制(冷,热启动)对台风预报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同化系统的分析场相对于背景场,对AMSR2辐射率资料亮温的模拟,在观测残差、标准差、均方根误差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可以很好地模拟出台风的热力学结构,提高模式分析场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台风预报的准确度;(2)总体而言使用UV风的控制变量方案(CV7)的效果略好于使用流函数和势函数的方案(CV5)。CV7方案的正向温度增量区域大于CV5,尤其是在台风中心区域附近,正向温度增量有助于台风暖心结构的形成;(3)热启动的spin-up过程可以改善模式的热力结构和水汽特征;CV7方案可以在更小尺度上将背景场和观测联系起来且在边界附近产生的误差更小。热启动结合CV7方案对于台风路径的预报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