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东海盆地台北坳陷有机包裹体化学成分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M、热爆-气相色谱等方法对东海盆地台北坳陷第三系储层中有机包裹体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矿物包裹体中以CO2为主,同时含有一定的N2和F2等,气态烃包裹体中CO2含量一般可达40%~78%,液态烃包裹体中CO2含量一般23%~41%;2烃类含量一般<30%,其中甲烷含量较低,C2~C7轻烃含量比甲烷含量高,甲苯含量较高(达18.8%);3对主要烃源岩加水热模拟实验也具有同样的特点。这些特点说明CO2的成因与烃源岩中碳酸盐矿物热解有关,有机包裹体的成因类型偏腐植型,气态烃以湿气为主,且含有一定的凝析油成分,和南海盆地第三系储层中有机包裹体具有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气烟囱的形成机理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烟囱是由热流体活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伴生构造.其一经形成后,对后期幕式活动的热流体或油气运移仍为一种特殊的运移通道,而且影响油气的聚集成藏.本文对气烟囱形成机理和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气烟囱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关系,并通过光测弹性力学模拟和物理相似模拟等实验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中国东部油气勘探中,气烟囱研究不仅可预测浅层油气藏分布,而且为寻找深层有机、无机气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自动识别油气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储层中流体不易判别、测试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吻合率低的特点;在测井曲线上提取反映储层中流体特征的参数,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对东海西湖凹陷Hy构造上的两口井(Hy7-1-1,Hy14-1-1)进行了油气层的识别,通过检测吻合率达到89.65%,证实该网络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层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油气成藏分析是确定沉积盆地油气资源和勘探部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我们从有机包裹体研究入手,结合成藏作用模拟,分析丽水凹陷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气主要运聚成藏期为E2末期,新近纪至现今也有一定的油气运聚。通过成藏作用模拟,认为该区油气主要运聚成藏期可分为3期:E1、E2和N-Q。根据成藏特点,将该区划分出4种主要成藏模式,即凹中隆多期充注原生油气藏成藏模式、东次凹西斜坡原生油气藏成藏模式、西次凹西斜坡原生油气藏成藏模式和浅层次生油气藏成藏模式。同时,从油气生成、运聚、成藏特点出发,将该区划分出下部异常压力和上部正常压力成藏系统。不同成藏系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勘查区位于大兴安岭西麓海拉尔河中游的西部,勘探区地形较复杂,其地势总体是南高北低,海拔标高在628m~728m之间,地貌单元属冲积平原类型。该区地层由老到新为龙江组、甘河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海拉尔组。根据勘探资料,该区赋存3个主要可采煤层。本区为一条带状展布的向斜构造盆地,地层走向NEE向,至扎尼河一带转为NE向,地层倾角较缓,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