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叶素娟  姜亮 《矿物岩石》2001,21(2):38-41
通过对西湖坳陷花港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中捕获的有机包裹体研究,表明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的类型,产状和组分特征各不相同。本研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测定包裹体有机组分以及α石英ESR测年技术,通过包裹体有机组分的成熟度特征,结合区域埋藏史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史,确定了砂岩成岩史与有机质成熟史,并探讨了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本区存在两期油气运移;一期与砂岩晚成岩A阶段的石英加大发育期一致,年龄约为24Ma以后,另一期则与N1末期的龙井运动引起的挤压所造成的裂隙有关。  相似文献   
2.
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反转构造及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东海西湖第三纪凹陷经历了早期裂陷和晚期挤压的构造作用,形成了现今规模宏大的反转构造。反转构造是先存的张性断裂后期受到挤压逆冲反转而形成的一种挤压构造与拉伸构造在垂向上叠加的复合构造。按反转强度的差异,本区的反转构造可划分为简单断展型和穿透断展型2种基本类型;按反转构造的几何样式,又可分为简单后冲反转、复合“Y”字型反转、“火”字型反转和花状反转等。凹陷内发育有东缘、中部、西斜坡边缘等3个反转构造带。沿中央凹陷带的反转作用最强,东缘次之,西斜坡边缘最弱。  相似文献   
3.
王延斌  韩德馨  姜亮  杨青  王拯 《地球化学》2000,29(2):167-174
利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简称TOF-SIMS)对渤海湾地区C-P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基质镜质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接收到的正二次离子中都含有一定的烯基和烷基碎片,这些脂族碎片离子的出现说明它们具有富氢及较好的生烃性质。同时,该仪器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它对研究煤及源岩中有机显微组分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月桂峰组生物地层及古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月桂峰组分布于台北坳陷西带,上覆灵峰组、下伏石门潭组,由灰黑色泥岩、砂岩组成。在微体古生物和地球化学微量元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它属古近纪古新世沉积,推测可能为古新世早期,该地层相当于苏北盆地阜宁组一段。月桂峰组所含孢粉、藻类化石组合及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月桂峰组当时的沉积环境以淡水湖相为主,局部时期(晚期)可能演变成海陆交互相,或者受到海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田杨杨  姜亮  郭江 《江苏地质》2023,47(2):196-202
为了揭示雅鲁藏布江色东普沟2018年10月17日冰崩—堵江—溃决灾害链的动力演化过程,基于Massflow数值模拟仿真平台,使用Fortran编程语言,根据研究区域地质条件特征对程序进行二次开发以优化Voellmy模型,模拟冰崩—泥石流动力过程;将模拟泥石流得到的堰塞坝体嵌入地形中,运用ArcGIS计算堰塞湖范围及体积,通过Manning模型模拟堰塞湖溃决洪水动力过程。采用分段模拟法再现冰崩—泥石流—堵江—堰塞湖—溃坝的完整动力过程,对泥石流运动过程中的流速、流深,坝体高度,溃决洪水的流深、流速等参数进行定量化研究,为色东普流域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效支撑。为了揭示雅鲁藏布江色东普沟2018年10月17日冰崩-堵江-溃决灾害链的动力演化过程,采用Massflow数值模拟仿真平台,以Fortran语言为编程手段,根据研究区域地质条件特征对程序进行二次开发优化Voellmy模型,模拟冰崩-泥石流动力过程;将模拟泥石流所得到的堰塞坝体嵌入地形中,采用ArcGIS计算堰塞湖范围及体积,通过曼宁模型模拟堰塞湖溃决洪水动力过程。采用分段模拟法再现冰崩-泥石流-堵江-堰塞湖-溃坝的完整动力过程,对泥石流运动过程中的流速、流深,坝体高度,溃决洪水的流深、流速等参数进行定量化研究,为色东普流域的防灾减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6.
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新地层单位——月桂峰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体古生物和岩石地层学分析基础上 ,建立了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新的地层单元——月桂峰组。月桂峰组分布于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西带 ,由灰黑色泥岩、砂岩组成 ,上覆灵峰组、下伏石门潭组。它属古近纪古新世沉积 ,并推测可能为古新世早期。该地层相当于苏北盆地阜宁组一段。月桂峰组中微体化石特征表明月桂峰组当时沉积环境可能为淡水湖泊  相似文献   
7.
冰湖溃决洪水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大并经常伴随有泥石流发生等特点。目前针对冰湖溃决洪水动力演化特征的定量研究相对匮乏。为此,对次仁玛错冰湖溃决洪水灾害演化特征进行研究,以实地调查及多期遥感影像为基础,并采用泥沙输移模型和水动力模型耦合方法揭示冰湖溃决洪水侵蚀演化特征。模型基于精度为12.5 m的数字高程(DEM)地形数据,模拟反演1981年次仁玛错冰湖溃决洪水动力演化过程,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对冰湖再次溃决进行预测分析,定量评价冰湖溃决洪水在演进过程中流深、流速、侵蚀和沉积特征。溃决洪水在演进过程中对章藏布支沟冰碛物及下游沟岸松散坡积物进行冲刷侵蚀,高含沙洪水逐渐演化为稀性泥石流,在707滑坡处流深8~10 m,最大流速13.7 m·s^(-1),侵蚀深度8~9 m。稀性泥石流在主沟沉积形成堰塞坝,坝高9~11 m,短暂堵塞波曲河。稀性泥石流对樟木口岸下游滑坡群坡脚进行冲刷侧蚀,侵蚀深度约10~13 m,易引发大规模次生灾害,稀性泥石流到达水电站处,淤埋水电站进水口,导致水电站失效。整体来看,溃决洪水在演进过程中,洪水对上游沟床及沟岸进行强烈的侵蚀夹带,洪峰流量增强,在中游,稀性泥石流对沟岸进行侧蚀,在沟道狭窄处流速增大,下切侵蚀增强,在沟道宽阔处,流速降低,固体物质沉积,整体达到冲淤平衡,洪峰流量随距离逐渐衰减,至下游,沟道地形开阔,流速放缓,稀性泥石流逐渐沉积,同时对沟道两岸进行侧蚀,整体为沉积。模型可以良好地揭示冰湖溃决洪水灾害侵蚀演化动力特征。  相似文献   
8.
叶素娟  姜亮 《矿物岩石》2001,21(2):38-41
通过对西湖坳陷花港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中捕获的有机包裹体研究,表明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的类型、产状和组分特征各不相同。本研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测定包裹体有机组分以及α石英ESR测年技术,通过包裹体有机组分的成熟度特征,结合区域埋藏史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史,确定了砂岩成岩史与有机质成熟史,并探讨了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本区存在两期油气运移一期与砂岩晚成岩A阶段的石英加大发育期一致,年龄约为24Ma以后。另一期则与N1末期的龙井运动引起的挤压所造成的裂隙有关。  相似文献   
9.
丽水-椒江凹陷断裂构造运动学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毅  姜亮  杨伟利 《地质科学》2000,35(4):441-448
丽水-椒江凹陷是晚白垩世以来发展起来的大陆边缘裂陷盆地.本文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计算了丽水-椒江凹陷不同构造部位各裂陷伸展期的盆地伸展量、伸展系数和伸展率.研究表明:研究区晚白垩世至古新世裂陷作用具有"幕式"渐进发展的特征,可划分为三个裂陷伸展期:早期(晚白垩世)的断陷主要由相对分散、独立的小断陷组成,控制半地堑凹陷的主断层主要以书斜式(domino-style)为主;中、晚期(古新世)的断陷由相互连通的半地堑凹陷组成,其主干断层以犁状(listric)或坡坪状(ramp-flat)正断层为特征.研究区不同构造部位其水平伸展率不同,表现为水平伸展量由南西向北东由大变小的特征,最大伸展期亦表现为由南西向北东变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刊从今年起要加强对基层工作的宣传。《经验交流》栏目将大力反映来自基层鲜活的实践和创造。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管理向来是老大难问题,看看温州市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