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地质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辽河坳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ID与储集层平均孔隙度的相关关系,预测了该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在各沉积时期的平均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不同沉积时期有效油气储集层的分布范围。孔隙度预测结果表明,有效油、气储集层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孔隙度大于58%的地区。孔隙演化史的模拟结果表明,储集层孔隙度在埋藏早期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而在晚期则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储集层预测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的绝对误差为2.7%.,而研究区储集层的填隙物含量在1.0%~40.0%之间,平均为21.7%.,由此可见,所建预测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的储集层钻前孔隙度预测和孔隙演化史模拟。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区域成岩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区域成岩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将该区划分为9个成岩区。分别研 究了各成岩区的成岩特征,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色谱-质谱分析、热解 分析、有机酸测定、X衍射、普通薄片镜下鉴定、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铸体薄片鉴定等资料分别划分了它们 的成岩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成岩作用具有 “ 东强西弱,古强新弱”的成岩规律,盆地 东部的抬升剥蚀幅度大,地温梯度高,成岩作用强;盆地西部的抬升剥蚀幅度小,地温梯度低,成岩作用弱; 泉三、四段的地层时代相对较老,在埋深相同的情况下,成岩时间较长,成岩作用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综合前人对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在考虑了压实成岩压力对断层岩排替压力形成演化影响的基础上,又考虑了断层岩压实成岩时间同围岩压实成岩作用时间的比值对其排替压力形成演化的影响,改进了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研究方法。利用该方法,选取歧口凹陷板6井区内板桥断层为实例,对沿板桥断层13条测线处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内断层岩的排替压力和相应下伏储层排替压力进行了计算。研究得到各条测线处断层岩的排替压力均大于相应储层的排替压力,并通过两者之间排替压力差预测了各条测线处能够封闭的最大油气柱高度,最后综合圈闭顶面构造幅度因素界定了板6井圈闭内理论含油气范围。其与目前油气藏提交的储量面积基本吻合,证实了建立的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色谱-质谱、热解分析、有机酸测定、X射线衍射、镜下鉴定、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铸体薄片鉴定等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结果表明,该盆地中浅层碎屑岩成岩作用可划分为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中成岩A1亚期、中成岩A2亚期和中成岩B期两个阶段五个(亚)期;只有泉三、四段底部地层进入中成岩B期,整个中浅层的成岩作用并不太强;成岩作用具有从西到东逐渐增强的趋势。中浅层的储层以原生孔隙为主,随埋深增大和成岩作用增强,次生孔隙所占的比例增加,中成岩阶段A期可占总孔隙的24.8%。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沧东凹陷的主要烃源岩层系为古近系孔店组二段,它生成的油气主要富集于孔店组和沙河街组储层中。在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孔二段优质烃源岩为核心,建立了源上孔一段构造-岩性油藏、源侧孔二段地层-岩性油藏和源内页岩油等3种成藏模式。采用改进的成因法进行常规油与页岩油资源评价,其核心思想是用剥离计算的生烃量、排烃量及残留烃量进行约束,采用多参数类比法计算运聚系数并评价常规油资源,采用质量含油率法评价页岩油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沧东凹陷孔店组常规石油资源量约为6.9×10~8 t,页岩油资源量约为6.8×10~8 t;孔店组剩余石油资源分布在源上孔一段构造-岩性油藏、中低斜坡区地层-岩性油藏和湖盆中心区页岩油等3大领域。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是未来最主要的勘探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16.
断层的分段生长和连接控制着断层圈闭的形成,为了研究断层形成过程对圈闭形成的控制作用,应用位移/离距法和位移梯度比法判别断层相互作用阶段,落实断层圈闭的空间匹配有效性。针对空间匹配的断层圈闭,应用最大断距相减法开展断层圈闭形成时期的研究,在成藏关键时期前形成的断层圈闭是油气有利聚集的部位。本文以歧口凹陷歧南斜坡的南大港同向断层与扣村反向断层为例,开展断层圈闭时空配置有效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多分布在同时具备空间和时间匹配有效的断层圈闭内,仅具备空间或时间匹配有效性的断层圈闭中未见油气聚集。因此,通过对未钻探断层圈闭开展时空匹配有效性评价,能够有效地降低勘探开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陆相断陷盆地中,断裂与砂体是构成油气运移输导网络的主要要素。为了探究断砂组合输导条件控制下的油气运聚规律,本文对歧口凹陷埕北断阶区的断砂组合样式进行了划分,并通过断裂、砂体输导性的定量评价分析了不同样式断砂组合对油气运移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依据断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不同,划分了油源断裂与多套砂体上下叠置组合、输导断裂与砂体顺向或反向阶梯式组合、调节断裂与砂体"Y"字型组合,共3类4种断砂组合样式,在空间上形成了"接力式"的成藏模式。断砂组合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控制了油气藏的类型;油源断裂与多套砂体上下叠置组合主要控制形成岩性-构造、断块类油气藏,输导断裂与砂体顺向或反向阶梯式组合控制形成断块、断鼻和复合类油气藏,调节断裂与砂体"Y"字型组合控制形成断块类油气藏。②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过程;油源断裂根部与大面积砂体组合沟通深层烃源,在油源断裂活动时,油气先沿断裂运移至浅层,并远距离运移至断阶区高部位富集,输导断裂与砂体顺向或反向阶梯式组合为油气提供阶梯式垂向-侧向运移通道,调节断裂与砂体组合则对油气富集起再调节分配作用。③控制了油气的聚集部位;当断裂输导概率f >50%,砂地比>0.50时,断砂组合起完全输导作用。在中浅层,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输导断裂封堵性控制成藏;在中深层,油气富集程度则与砂地比值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