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333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利用1953—2008年合肥国家基本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合肥城市暴雨、大雾、雷电、冰雪冻害、大风、高温6类主要城市灾害性天气的统计特征,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其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大雾天气呈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加更为明显;暴雨发生日数基本维持不变,2000年以后大暴雨发生概率增大;大风、雷电、高温的年发生日数呈现减少趋势;降雪日数减少,年极端最低气温49.1%出现在雪后第1 d或第2 d。  相似文献   
512.
郑亚东  王涛 《中国科学D辑》2005,35(4):291-303
中蒙边界的亚干地区经历古生代造山作用之后, 中生代经历两次重大的构造事件: 造山期(晚三叠-早侏罗世)为地壳的缩短导致总体向南的特大型推覆构造; 晚造山期(晚侏罗-早白垩 世)近南北的地壳伸展, 形成变质核杂岩. 经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查明, 造山期形成的推覆构造上盘总体运动方向约180°, 运动学涡度约为−0.10, 属缩短-增厚型剪切作用, 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近水平. 晚造山期伸展作用形成拆离断层, 上盘总体运动方向约165°: 早期运动学涡度平均为0.74, 属简单剪切为主减薄型剪切作用, 最大主压应力轴倾角66°; 晚期伸展作用的运动学涡度为平均0.55, 属纯剪切为主减薄型剪切作用, 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近直立. 表明推覆构造导致地壳的增厚, 原处于地壳上层的岩石下沉进入韧脆性转化带以下的下地壳, 增温的下盘岩石和其下部分重熔的物质因其体积的增大和比重的减小而上浮, 而上盘岩石则因构造增厚负荷加大. 在上方负荷和下部热隆的联合作用下, 夹持其间的韧性剪切带中的垂向纯剪切组分增大. 当垂向纯剪切组分超过简单剪切组分时, 韧性剪切带转化为伸展-减薄型剪切带. 这一递进转化过程体现了推覆构造和伸展构造时空关系和其间运动学和动力学内在的本质联系: 推覆构造引起地壳增厚的过程中孕育了伸展的因素, 伸展组分的递增最终导致晚造山的伸展垮塌.  相似文献   
513.
沉积物粒度分析在阿尔金山隆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山体隆升必然制约两侧盆地的沉积,这种约束体现在盆地的沉积响应上.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的阿尔金山,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自第三纪以来发生了多次隆升事件,其中以早更新世末的一次最为强烈.本次研究在阿尔金山山前红三旱一号剖面干柴沟组自下而上不同层位选取典型的沉积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薄片矿物鉴定和粒度分析,发现沉积区柴达木盆地的沉积环境和气候条件因受阿尔金山多期次隆升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其各方面的沉积特点受到物源区的控制.研究表明,始新世时(下干柴沟组)物源区阿尔金山相对于柴达木盆地没有发生明显的快速隆升,到渐新世(上干柴沟组)阿尔金山相对于柴达木盆地开始发生强烈的快速隆升,沉积区气候变得明显干旱.中新世到上新世(下、上油砂山和狮子沟组)红三旱地区整体处于抬升阶段,可能阿尔金山相对于沉积盆地区不具有明显的地形高差,到早更新世(七个泉组)阿尔金山开始发生急剧隆升,相对于柴达木盆地沉积区在地形上出现巨大的相对高差,这一隆升事件目前仍在持续.该研究也为青藏高原的多次隆升和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14.
大力推进项目管理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项目运作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煤田地质局三队积极抢占煤田地质勘探市场,由原来的生产型经营体制转变为经营型管理体制,在施工管理中全面推行了“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了完善的项目经理责任制,真正实现了项目经理“责、权、利”的有机统一,收到了很好效果,各施工项目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15.
水底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水底隧道涌水的预测计算问题,利用经验法和有限元法对某拟建海底隧道工程方案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计算和对比分析,探讨了竖向和水平走向裂隙发育情况对隧道涌水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有限元相比,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水底隧道涌水量偏小;②当水底岩层张性裂隙(尤其是竖向裂隙)较发育时,隧道涌水量增长较大;③当隧道临近或穿越断层破碎带时,隧道周边的渗流场具有显著的三维特征;④如果水底隧道上覆地层中没有显著的隔水层,则由于水源无限充足,隧道的涌水量将主要受到水位相对高度和隧道围岩渗透系数的影响,与隧道上覆地层的厚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16.
孙亚东  严奉林 《江苏地质》2005,29(4):204-206
对不同成因类型石英的气液包体含量与石英玻璃气泡缺陷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一些规律,对石英玻璃工业原料的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17.
本文简述了20世纪构造地质学的发展历史,以上世纪100年构造地质学论文占地质学论文的比重变化,讨论构造地质学在整个地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变化。对板块构造、大陆动力学和地球动力学等研究领域,并在构造分析、岩石变形机制与流变学特征、造山带的推覆构造与晚造山伸展垮塌作用、大型走滑断层与压入一挤出构造、活动构造与自然灾害等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518.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正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的主流之一。它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时空、大小、虚实等的变换手段,明晰地展示地理事象及其变化的过程、规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它为改善课堂教学中师生问的信息交流,改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提供了多种可能途径,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创设必要的空间和时间。  相似文献   
519.
由于过去施工技术及环境所限,摆房潮湿问题一直是测震观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我国一些南方地震观测台站,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严重的潮湿给仪器的正常工作带来很多不利因素。为此,本文就几年来就西安台测震摆房(山洞)的防潮技术作了赏试性的探  相似文献   
520.
近年来新疆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生态系统碳氧循环负荷加大,粗放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生态系统碳氧平衡状态发生变化,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下滑。本文利用土地变更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结合相关研究的成熟模型,对新疆1999-2014年碳氧平衡状态进行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变更中耕地、林地与牧草地面积变动对整体土地格局具有更强影响力,除牧草地外,各土地类型面积逐年稳定增加,其中园地与交通用地变化幅度较大。(2)新疆地区截止2014年末净CO2排放量占总固定量的36.04%。(3)截止2014年末净O2消耗量占总释放量的32.06%,自2003年以来氧消耗量已大于释放量,碳循环自1999年以来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4)生态补偿机制表现出积极作用,CO2固定量增长4.56%,O2释放量增长13.81%。目前,新疆碳氧循环系统已处不平衡状态,虽然目前产生的负面影响仍很微弱,但长期以往势必对该区生态系统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值得对其展开长期的连续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