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黑曲霉菌浸出蛇纹石尾矿中钴和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曲霉茵浸出蛇纹石尾矿中钴和镍的实验显示出明显的浸出效果,实验中将黑曲霉菌加入含有蛇纹石尾矿粉体的培养液5 d后,对培养液中pH值以及Mg,Co,Ni等的含量变化分别进行测试:pH由7.60降到4.20后,SEM分析得出有茵体-矿物复合体形成;Mg浓度是未加细菌的浸出液中的2.25倍,Co浓度是未加细茵的浸出液中的3.39倍,Ni的浓度是未加细菌的浸出液中的2.38倍;FTIR分析得出600 cm-1,1 100cm-1,3 690 cm-13处谱峰明显下降,反映了还有镁等金属元素的浸出.此实验证实该方法可以作为对于蛇纹石尾矿中金属元素的再利用一种有效手段,进而也达到对金属元素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52.
累托石作为一种具有优良物化性能的铝硅酸盐矿物,近年来在开发利用方面有了创新性进展,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累托石的成分、结构等特征,概述了累托石钠化改性、有机改性、无机柱撑改性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了目前累托石改性存在的问题,并对累托石的改性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3.
万佳威  李滨  谭成轩  张鹏  丰成君 《地质论评》2019,65(6):1383-1395
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是正确认识地裂缝的关键一环,也是科学防灾减灾的必要前提。本文吸收了汾渭盆地、河北平原、苏锡常平原在近年里涌现出的一系列重要成果,并以这三地为例,分析总结了中国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和成因机制。文章最后还对地裂缝分析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地裂缝以汾渭盆地、河北平原以及苏锡常平原的最为典型,三地地裂缝的空间分布受地质构造和古地理因素作用和影响,各具特点;②中国地裂缝的形成发育既受控于地质条件,又与抽水活动动态响应,不同成因的地裂缝在几何形态上具有不同表现;③"断层蠕滑"和"抽水活动"是主导中国地裂缝形成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两种动力条件,相应的两种成因机制分别在构造活动较强的地区和地下水超采的地区应用良好。  相似文献   
54.
55.
56.
本文描述了一种用来测量土壤或基岩中氡气的轻便仪器,并以苏格兰南部已知铀矿脉上的测量结果作为应用的例子。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每天可测80点。讨论了使用该法寻找铀矿时的一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7.
中条古裂谷双模式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8.
中国四川黄龙钙华不仅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其有机碳含量对确定区内钙华沉积规律和环境生物的作用与贡献也具有重要意义。钙华有机碳测定的前提是有效去除无机碳,较好保留有机组分并测定,才能够准确地为生物参与钙华沉积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酸溶法、消解法、容量法对钙华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酸溶法会改变有机碳在钙华中所占质量分数,测试结果偏高,并且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73%~30.95%,精度较差;消解法对黑色、黄色两种钙华有机碳的测试较为准确,但对白色钙华的测试精度不够理想;容量法测试结果的RSD为3.27%~11.11%,在测定时受钙华组分中干扰物质和外界因素影响。通过横向对比这3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测试误差来源,认为消解法适用于钙华有机碳测定。  相似文献   
59.
利用Landsat-8、高分1号、2号等卫星影像,评估九寨沟核心钙华景点及整个景区在“8·8”地震前、后和钙华生境保育修复后植被覆盖度、土壤湿度、森林面积和水系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人工为辅、自然为主的钙华保育修复后钙华核心景点和整个景区的高植被、中低植被、低植被覆盖面积均有了显著增加,裸地生态类型仍存在,但呈逐年减少趋势,中植被覆盖类型较震后和震前减少;保育后第二年,湿润和很湿润面积、总森林面积和水系面积比震前和震后都有大幅增加,高植被覆盖度面积、森林面积和水系面积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人工干预下原生境快速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面积,植被的蒸散和截流作用进一步影响了流域的水文过程,促进了水系面积的恢复。   相似文献   
60.
富含Ca2+ 和HCO3-的水体是黄龙钙华地貌得以持续沉积的首要条件。为明确2017年九寨沟“8·8”地震是否对黄龙脆弱钙华体产生影响并进而导致水环境的改变,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8月对黄龙3个主要监测点进行了水样采集和水质参数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震前的多次水质检测结果,得到影响黄龙水化学的主要参数,并与震后的水化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016年(震前)水质参数显示pH、总磷、总氮对黄龙水质起主要贡献作用,地震后水体的pH、Ca2+ 和HCO3-含量上升,而总磷含量则下降较多,表明地震对黄龙钙华体内部结构产生了影响,导致上升泉(转花泉)中的Ca2+ 和HCO3- 含量增加,并影响了pH,而震后水体中的总磷含量减少,这可能与游客数量大幅度减少有关;“8·8”地震对黄龙钙华沉积区水环境造成了影响,并有利于钙华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