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80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59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现有的井群疏干、地下巷道集中排水、地表地下联合疏干方法都已比较成熟有效,但当矿区的地下水系统由非均质各向异性、低渗透性含水介质组成时,井群疏干受到低渗透性含水层和高倾角裂隙的制约,无法达到良好的疏干效果。地下巷道集中排水方法一次性工程投入很大,含水层富水性极度不均时易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地表地下联合疏干方法的地面部分对矿坑边坡安全和采场作业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结合马钢集团南山矿业公司高村露天铁矿的地下水疏干技术研究专项,调查分析了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含水介质特点及含水层富水特征,借助GMS软件建立了高村矿区地下水水流模型,提出了辐射井疏干技术的设想,并依据前人提出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模拟辐射井,完成了此类矿山的地下水辐射井疏干方法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2.
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SiO2含量较高,为71.3%~73.28%,K2O=2.14%~4.29%,属于高钾钙碱性--钙碱性I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显示郭家岭花岗岩体成岩年龄为127.9±1.3 Ma,属早白垩世。岩石的Rb/Sr和Nb/Ta比值,以及暗色闪长质包体研究表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为壳幔混合源,岩浆源区为具有幔源特征的新生镁铁质下地壳。结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大陆弧伸展作用最密切。  相似文献   
73.
王硕  孙丰月  孙巍  奥琮  陈俊 《世界地质》2014,33(2):376-387
山东夏甸金矿区内深源中—基性脉岩发育,其中以闪长玢岩与矿体间时空关系最为密切,被认为是幔源流体成矿最重要的判别标志。笔者通过对夏甸金矿两个不同中段内成矿期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4组较为一致的年龄,它们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这一期中—基性岩浆活动留下的地质记录。这4组年龄分别为:①五台期:华北地区微陆块拼合,发生大规模岩浆作用,形成华北克拉通基底雏形;②印支期:华南与华北两大板块碰撞拼合,苏鲁—大别造山带出现,区内发生大规模变质作用;③燕山早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太古宙绿岩体发生强烈改造,形成大面积重熔型花岗岩;④燕山晚期:成岩成矿期。  相似文献   
74.
夏日哈木矿区的闪长玢岩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闪长玢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为(381.7±1.9)Ma,MSWD=0.20,属中泥盆世;结合闪长玢岩侵入成矿杂岩体的野外产状,研究表明夏日哈木镍矿的形成早于381.7±1.9Ma。岩石学及化学成分显示其属于钙碱性、偏铝质系列闪长玢岩。岩体富Na(K2O/Na2O值为0.45~0.60),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为128.28×10-6~141.65×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值为6.86~7.96;根据其较高的La/Nb值(3.32~3.76,平均3.57)、Th/Nb值(0.95~1.02,平均为0.99)以及Th/La值(0.266~0.291,平均0.278),结合源区判别图解,研究表明该岩石为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综合区域地质演化背景,表明夏日哈木矿区闪长玢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向板内过渡的环境。  相似文献   
75.
莫河下拉银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近几年新发现的研究程度较低的斑岩型矿床。本文首次采用LA-ICP-MS技术对成矿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分析,获得其成岩年龄为222±1 Ma,属印支晚期。莫河下拉花岗斑岩SiO2含量为66.62%~70.75%,富碱((Na2O+K2O)=7.69%~8.69%),K2O/Na2O=1.38~2.38,A/CNK=0.77~0.90,属高钾钙碱性至钾玄岩系列的准铝质花岗岩。岩石明显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总量(ΣREE)为144×10-6~189×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9.15~12.1),并表现出中等负Eu异常(δEu=0.43~0.64)。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年代学数据认为,莫河下拉花岗斑岩为上地壳变质杂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岩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为印支晚期阿尼玛卿洋闭合以后的后碰撞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76.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社区发现等方法,研究流动人口在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动特征。结果发现:1)从区域差异看,流动人口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的流出地格局保持相对稳定,流入地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在当前流动阶段,流入中部地区的比例下降而西部地区比例上升;流入特大城市的比例明显下降而I型大城市、中等城市和I型小城市的比例上升;流向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比例上升而流向副省级和省会城市的比例下降。2)从行政地级市间净迁移格局看,流动人口初次和当前流动的净迁移格局稳定性强,净迁入地区以“块状”分布于东部沿海省份的发达地市和“点状”分布于中西部省会及部分资源型和口岸型地市,净迁出地区连片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地市与沿海省份的内陆地市。3)流动人口初次和当前流动以就近迁移与远程迁移交织的流迁模式为主,且由此刻画的行政地级市间迁移网络格局呈现以“胡焕庸线”为界的“东密西疏”现象;但也出现在当前流动阶段迁往京津冀的迁移流规模降低,长三角取代珠三角成为流入地首选区域的特征。4)流动人口生计策略的稳定性与人口迁移流动的空间惯性,是流动人口初次和当前流动空间格局表现出相似性的主要原因,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在不同地市间的梯度转移是促使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选择上发生变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7.
<正>1引言基层气象台站天气预报是基层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在当地生产、生活、防灾减灾和各行各业的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准确预测并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既能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不受损害,又是提高气象部门社会认知度、认可度的根本手段。自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以来,很多县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要发挥好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的作用,除需要建立先进、科学、实用的指挥系统和高效、完善的防灾减灾体制,更重要的还  相似文献   
78.
随着浙江省天然气供应规模的逐步扩大,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用WebGIS对天然气管线进行管理更显其优势。气象条件的变化与天然气供需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基于WebGIS建立了浙江省天然气调控应急保障气象服务系统。对天然气管网数据进行了整理,并结合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统一存储及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实现了天然气管道沿线实况监测、沿线天气预报、沿线气象历史资料查询、管网负荷预测、地图管理和操作、系统管理和维护等功能。探索了气象条件对燃气负荷的影响规律,能及时查询天然气沿线的天气实况和预报,为天然气调控应急保障提供了直观的气象服务和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79.
笔者等以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段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结果表明: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岩性分别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岩石SiO2含量为65.45%~70.04%、Al2O3含量为15.30%~16.69%、K2O/Na2O为1.10~1.5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4~1.11之间,显示弱过铝质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表现出相似的曲线特征,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负异常的“V”型右倾特征。岩石明显富集Cs、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两个岩体的锆石n(206Pb)/n(238U)加权平均年龄在217.9~216.3 Ma之间,指示为晚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初始值n(176...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