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5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吉林磐石官马溶洞的洞穴特征及形成时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磐石官马溶洞发育在上石炭统石嘴子组厚层大理岩化石灰岩中,主要受北西向断层控制,发育有高度不同的5层洞穴。洞内化学沉积物多为重力水沉积,非重力水沉积物在洞中沉积稀少。溶洞内空气与洞外大气交换作用较强,具有良好的环境质量。通过与洞外饮马河河流阶地在高程及形成时代上的对比研究,结合在溶洞第4层采取年龄样的铀系法测年数据(30.6±2.3kaBP),初步推测官马溶洞发育起于早更新世。  相似文献   
42.
吉林钾长花岗岩构造背景及铀对大型金矿床的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忠实  邓军  翟裕生  刘伟 《地球学报》1999,20(2):163-168
U的放射能和特性构成吉林夹皮沟金矿和海沟金铀矿主要成矿条件之一,它从另一侧面为大型、超大型金矿的形成探求一条新途径:(1)成矿背景效应:板块俯冲使幔源物质发生分熔形成含铀钾长花岗岩,随构造活动的进行U进一步富集,由U、K蜕变出α粒子组成一个巨大放射能量场;(2)加热释放效应:幔源基性脉、C-H-O流体和壳源中酸性脉、岩浆热液同时脉动性上侵;(3)富硅低钙效应:石英正长斑岩脉控矿;(4)辐射致色效应;(5)易溶稳定效应:U6+易溶呈络离子;(6)有利载金效应:UO22+加入易形成黄铁矿;(7)选择沉淀效应:沥青铀矿沉淀同时易促使Au和多金属硫化物沉淀;(8)产状控制效应:因钾长花岗岩体形态、大小与金矿规模、产状具对应关系,所以探矿靶区应重点选定在钾长花岗岩体之内或之上的变质及沉积地质体中,石英正长斑岩脉可直接作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3.
剪切带构造成矿动力机制与模式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邓军  孙忠实 《现代地质》1999,13(2):125-129
动力学是确定系统演化和最终结果的关键,系统动力学是了解复杂系统的一种构模方法,主要用于处理关于系统行为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剪切带构造成矿系统动力学主要指剪切带构造动力对成矿系统过程的启动、运行机制,以及成矿物质的运动学、几何学特征的控制以及由此产生的成矿过程、聚矿能力和成矿产物之差异。文章着重从剪切带构造成矿动力机制和模式等方面进行阐释,强调构造和流体对成矿的重要性,阐述了“断裂阀地震泵吸周期性破裂愈合”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动力机制,提出了动力系统分析模式并综合了数值分析模式,明确指出成矿系统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是动力系统分析和数值分析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定性综合与定量分析的统一,是成矿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4.
幔源含金流体主动就位与容矿断裂形成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石英包裹体成分测定、容矿断裂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动力学数学公式举例、含金流体瞬间就位过程及容矿断裂形成环境的探讨,提出了幔源含金流体主动就位机制。幔流体萃取围岩质并由导矿构造进入容矿断裂过程中,依自身扩张务或贯入力使岩石发生破裂,容矿断裂的产生和含矿流体淀近于同时形成。这为金矿脉与基性-超基性脉岩的关系、金矿脉在空间呈有规律性分布和建立模式的研究增加了的内容  相似文献   
45.
吉林古陆成岩背景及边缘金构造—成矿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克拉通广泛出露的粗粒黑云长英片麻岩是以英云闪长岩为主的TTG深成侵入体,原始岩浆来自幔源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形成多种岩石类型(Cnbd,GnbiI、GnblII),后经变质构成统一古陆,古陆隆升,边缘滑脱和裂解并接受元古审地层沉积,层间滑动和韧性剪切达上地幔,使部分太古宙黑云长英片麻岩被卷进地层,幔源物质加入成矿。这使人们拓破原层控金矿的认识,将整个古陆将边缘金矿和Fe、Al、P、B为主;会聚型陆缘构造-成矿系统,以金矿化和Ni、Cr为主,走滑型陆缘构造-成矿系统,以大型金矿和Cu、Pb、Zn为主,该系统有助于全面认识构造特征和矿床分布规律,为区域成矿预测和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太古宙—元古宙过渡分界及成矿动力体制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古宙与元古宙之间分界时限较窄、测年数据偏新和混乱, 极大遏制了地球早期基础地质的深入研究.通过太古宙与元古宙分界标志和过渡标志的确定, 将太古代—元古代间动力体制转换类型划分为4种: 挤压体制向扩张体制转换; 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间转换; 水平主压应力场转换; 地幔柱体制向板块构造体制转换.太古代与元古代间动力体制转换产物主要为真核生物、放射性元素、岩浆、矿产, 各自形成时限可达(3~5) × 108 a.太古宙与元古宙之间分界不应以单一年代划分, 而是一个渐变过渡的界线, 可初步确定在2.2 0~2.80Ga之间.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划分应与地球动力学和构造体制等重大事件相联系, 此研究为探求早期深部成矿作用带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47.
物体受到冲击或两种地质体界面发生快速磨擦引发地磁异常或岩石剩磁的变化称之为冲磁。本文以陨石成矿和走滑构造控矿为例,通过瞬间附加磁力的产生和能量守恒的原理探求大陆冲磁效应对成矿作用的控制。1)根据陨石的平衡和运动规律,运用冲磁强度值可初步估算矿体的总量;通过冲磁的矢量,可确定陨石成因的矿体侧伏产状。2)大陆冲磁和矿物成份两者相互印证可共同确定成矿时代。3)大陆冲磁的连续介质力学和总量守恒(陨石体的质量、动量和能量与矿体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对成矿元素富集的控制,巨大的冲磁强度值与高温岩浆矿床Fe、Co和N i等铁磁性元素富集相对应。4)大陆冲磁引发多元流体对组合元素富集的控制,冲磁在陨石体内形成高温成矿元素组合,在围岩内则形成低温成矿元素组合。5)大陆冲磁时的剪切效应对成矿元素富集的控制。与冲磁垂直的方向有利于成矿元素的富集;冲磁—应变速率—元素自身磁化率值的共同效应控制多种元素呈侧向分带展布。冲磁效应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将拓宽和加大大陆动力学与成矿作用间的研究内容和深度。  相似文献   
48.
陆壳达至地幔深度俯冲作用:岩石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chre.  W 孙忠实 《世界地质》1992,11(2):185-194
陆壳岩石的变质作用在常规约为35km深度,压力近10kb的壳幔边界并未结束,在大陆与大陆的碰撞过程中,俯冲作用至少可以继续到相当于30kb的深度。本文回顾了新近在西阿尔卑斯大陆变质沉积物中发现的高压矿物,矿物组合以及某些相平衡的实验成果,总结了鉴别这一新的“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基本原则,由于在随后发生的面线性逆冲过程中,这些岩石一般要重新达到平衡(退化变质作用),所以它在自然界中很少见。 1 引言数十年来的经典概念认为,自地球在45亿年以前由增生作用形成以来,地壳就一直是地球演变产物的堆积场所.因此,人们确信,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变质)沉积物和某些玄武质岩石组成的陆壳,其平均成分实际是地质历史中自地幔中产生和喷出的各种固化熔体  相似文献   
49.
动力系统转换与金成矿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动力系统转换与成矿是成矿作用动力学深层次的探索,它是在单一动力系统基础上进行系统与系统间成矿作用的研究,经对华北地台北缘夹皮沟金矿带的研究,认为它们主要分布在多性质动力系统之间,即海底扩张--大陆张裂之间、古陆隆起-边缘滑脱之间、韧-脆性剪切之间和高序次-低序次之间的转换和过渡地带,各过渡地带的构造转换机制分别经历过分支拉压双生性、蠕变重熔活化性、对剪渗透萃取性和弯曲脉动贯入性四个阶段。对各阶段不同动力系统间的转换成矿机制的研究将加深对金矿床成因和成矿背景的认识,通过各自动力系统的鉴别,可将成矿预测集中转向于不同动力系统间的转换地段。  相似文献   
50.
矿物磁性与金元素富集的可能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金富集机制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作者认为矿石矿物的磁性特征与金富集可能有成因上的联系 :(1)黄铁矿与磁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相比 ,以极微弱的反铁磁性 ,不易受微弱外电和磁场的影响 ,在电性和晶体结构方面更具稳定性等特征 ,且易吸附纳米级金粒 ;(2 )压力可使矿石矿物出现压磁效应 ,矿石矿物磁性矢量产生各向异性 ,金粒易在磁矢量加大方向发生富集 ;(3)颗粒细小、受多次压力作用、温度接近居里点等因素都能使矿石矿物的磁性加强 ,形成金富集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