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继大洋多金属结核被发现之后,海底热液矿床又成为重要的大洋多金属矿产之一海底热液活动向大洋输送物质的通量及海洋物质收支平衡的研究成为当前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热点.东北太平洋是大洋多金属结核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42.
冲绳海槽中段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元素地层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冲绳海槽中段180号岩心进行高分辨率取样的基础上,测定了沉积物中的23个地球化学指标,通过对各元素与Al2O3含量的比值在岩心中的垂向变化规律的分析,结合氧同位素、黏土矿物、粒度、AMS14C测年和R型因子分析方法,可将岩心从上至下划分为5层:第1,3,5层具有相似的元素组合特征,第2,4层为明显的异常变化层位,将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元素组合与物质来源联系起来,并与碎屑矿物、古生物资料对比,探讨岩心中元素组合垂向变化的制约因素,据此讨论了冲绳海槽中段末次冰消期以来陆源、火山源及生物源物质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冲绳海槽中段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物来源以陆源物质为主,但在局部层位可因生源组分和火山源组分的强烈影响而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3.
以中太平洋Allison海山的富钴结壳Al—1为研究对象,在其结构观察的基础上,平均按1.3mm间隔取样,测定各分层Os同位素组成,建立了^187Os/^188Os随深度演化曲线.通过与40Ma以来的大洋海水的Os同位素组成演化曲线对比,并结合^10Be年龄模式下的Os同位素曲线的变化特征,识别出了两次生长间断(H1和H2).H1和H2分别发生于13.6~29.6和6.8~9.8Ma.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结壳A1—1生长年龄标定方案:对于小于6.8Ma的壳层,其年龄用旧Be年龄模式标定;对于大于6.8Ma的壳层,其年龄用Os同位素曲线标定.如此确定的该结壳最内层形成年龄(最老年龄)为39.5Ma.  相似文献   
44.
沉积物物源组成的定量判识方法及其在冲绳海槽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用多元成分数据统计分析中的端元估计算法,处理混合源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定量判识沉积物物源端元的化学成分和比例。将该方法应用于已知端元的人工数据,端元的化学成分和含量的估计值与已知值非常接近。实验结果说明,这种成分数据分析算法是定量判识沉积物物源端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5.
黄河和长江流域泛滥平原细粒沉积物的Sr同位素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的87Sr/86Sr变化范围较小,为0.712868~0.718860,平均值为0.715474;后者变化范围较大,为0.71305~0.736502,平均值为0.721438.黄河流域中、上游细粒沉积物的87Sr/86Sr低于下游;而长江流域细粒沉积物的87Sr/86Sr中游高于上、下游,且南侧高于北侧.由Nw向SE,SE,87Sr/86Sr逐渐增加.87Sr/86Sr这种空间变化规律明显受各汇水盆地内地壳岩石平均组成、年龄和化学风化作用强度的制约:岩石的Rb/Sr比值越大、年代越老、化学风化作用越强,87Sr/86Sr比值就越大.87Sr/86Sr比值是识别中国边缘海黄河、长江输运物质的有效参数,其端员值分别为0.719269和0.724312.  相似文献   
46.
成分数据的因子分析及其在地质样品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样品的化学组成都是成分数据。确定一组混合源成分数据的端元数目、端元的化学组成及各样品中含各端元的绝对份额是地质样品成因分类的关键。求解这一问题相当于确定模型X=LB(lij≥ 0 ,∑lij=1)中X矩阵的秩、B矩阵的行向量和L矩阵的列向量。在确定X矩阵的秩和初始B0 矩阵的基础上 ,用限定最小二乘法循环调整矩阵B0 ,使其bij≥ 0和∑bij=1而得矩阵B ,同时也解得了矩阵L。X矩阵的秩和B0 是在传统的Q型因子分析基础上 ,求最优斜交因子解得到的  相似文献   
47.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全球碳循环中最大的碳储库,在全球变暖或海平面变化导致压力减小的情况下将分解释放大量甲烷进入水体和大气,对气候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自从1995年Dickens等提出形成晚古新世温度峰值事件(LPTM)的主要原因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大规模分解释放甲烷这一假说以来,地质历史时期天然气水合物演化的研究蓬勃发展。而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一系列气候变化过程,在加利福尼亚的圣巴巴拉盆地、瓜伊马斯盆地、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格陵兰海、秘鲁、东格陵兰陆架、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南海等地都记录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而形成的碳同位素负偏的古环境信息。主要针对这些古环境记录进行整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演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8.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的逐步判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宪伟  杜德文  王湘芹 《地质论评》2000,46(Z1):269-273
1998年6月,获取南黄海表层沉积物样品61个,黄河、长江中、上游细粒泛滥平原沉积物样品24个.在对后者17个地球化学指标测试的基础上,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7个指标(Ti、Cu、K2O、Zn、Na2O、A12O3和CaO),做为识别黄河、长江物质组成的有效参数,并构造黄河、长江两个物源端元的判别函数Y1和Y2.利用判别函数,分别计算出南黄海61个表层沉积物的函数值,进而对其物源属性进行识别.判别结果表明,南黄海表层沉积物按物源属性分为三大区A-长江物质优势区;B-黄河物质优势区;C-长江、黄河物质混合区.  相似文献   
49.
利用载波相位变化率估计卫星多普勒频率,对静止、运动模型(速度300~900m/s),采用最小二乘解算得到载体运行速度,对测速结果运用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算法进行滤波,能够得到较为平滑的测速结果和较高的测速精度,减小了系统误差,提高了运动载体的测速性能。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