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地图叠加分析是一种计算密集型算法,并行化计算是加快算法执行速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文研究分布式环境下的点面图层并行化叠加分析方法与实现。首先根据点面叠加的特点设置并行数据分解的方式,基于分治法分解空间数据,在并行系统下将地理要素分而治之。然后引入双层索引的并行叠加机制,一是对面图层根据Hilbert空间索引的排序方式分发数据,二是对点图层建立四叉树索引,对每一个进行相交运算的多边形进行快速过滤和求交。最后在Linux集群系统下实现该并行算法,其一利用MPI分布式计算环境实现在整体计算框架下的消息通讯模式的并行,其二在每个子节点中实现基于多核OpenMP工具的本地并行化。结果表明,利用双层空间索引分治的方法可实现并行数据分块,各子节点实现独立计算,减少并行系统中的I/O冲突,并行加速比明显。该方法对矢量地图运算的并行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大数据时代的空间数据分析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2.
NetCDF数据格式是一种主要用于存储气象科学记录的文件格式标准,其结构包括变量、维度和属性三个部分。本文中将NetCDF数据用于存储海洋流场数据,并根据数据格式特点,从转换数据、映射生成原始数据矩阵开始,利用相关软件读取、提取、分析、可视化表达海洋流场。在海洋流场矢量化表达中,流线生成算法是表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流线的疏密程度、方向、长短以及弯曲的平滑度均会影响到对洋流流向和流速的有效表达。流线起点终点的判断限制设定、生成区域流线后的有序筛选、标志方向的箭头安放、流线跨边界追踪等细节问题的算法策略同样会对结果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通过对矢量场的可视化表达,以海洋流场为研究对象,流线生成算法可以为研究全球海洋环境的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指定区域的变化趋势提供重要手段,因而同时具有非凡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提出一种基于有效感受野理论的大卷积核网络(LCKNet)的盐田养殖场提取模型。LCKNet模型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结构通过大卷积核模块(LCM)和全局感知模块(GRM)扩大有效感受野,并增强了对河流、滩涂、水库坑塘等易混地物的区分能力。在盐田养殖场数据集上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LCKNet能有效识别盐田养殖场与易混地物,实现了复杂区域的盐田养殖场精准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44.
复杂的面状空间实体如海洋涡旋、环流和降雨过程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更复杂的轨迹,即具有分支结构的复杂轨迹。为了挖掘这类复杂轨迹的运动模式特征,本文从复杂轨迹的拓扑结构和空间特征出发,创新性地提出复杂轨迹的空间-拓扑结构相似性度量算法(Spatial-Topological Similarity Measurement, STSM),该算法是基于图同构算法VF2改进的。首先STSM算法将复杂轨迹用带有节点和边的图结构表达,并将空间信息融入图结构的节点属性中,通过匹配复杂轨迹之间所有最大公共子结构,找到匹配结构中节点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利用加权的欧式距离计算复杂轨迹匹配结构中点对之间的空间距离。然后,基于STSM相似性算法进行层次聚类分析,旨在发现复杂轨迹之间相似的拓扑结构在空间上的聚集模式。最后,利用1993-2016年长时间序列的中国南海冷涡复杂轨迹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并对比分析复杂轨迹拓扑结构相似性算法CSM。结果表明:单纯用拓扑结构相似性算法CSM进行聚类分析,不能充分挖掘空间的聚集模式,因为不同空间位置也存在拓扑结构相似的轨迹。而本文提出的STSM算法将南海冷涡复杂轨迹分为5类,第一类分布在南海北部、第二类分布在南海中部、其他三类交错在南海南部。这种聚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冷涡的生成和演化过程在南海北部、中部、南部的差异性,同时也表明了冷涡移动在南海南部存在更为复杂的异质性。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从复杂轨迹数据中发现其演化过程的潜在聚集模式,为认识这类复杂动态现象的时空演化特征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涡旋是海洋流场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其涡核中心速度在大小和方向与周围具有明显的差异,使其在形态上接近椭圆环或圆环。结合涡核中心点所属临界点类型,通过确定海洋流场中涡旋近似的多边形与等周长圆的紧凑比率,便可识别涡旋。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形态学紧凑比率思想提取涡旋的新方法。综上,该方法可以识别不同尺度下的涡旋并能够准确确定涡核及其周围区域的瞬时运动状态。与其他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覆盖面大,受数据精度影响较小且可以识别更多的海洋涡旋,为涡旋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6.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体系不够健全,管理相对落后,缺少网络一体化的工作、管理流程等问题,导致部分地区农民的土地权利缺少相关法律文件认证,部分土地存在私自买卖等违法行为。在深入分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流程、地籍数据采集与管理、地理数据交互技术等的基础上,运用Arc GIS平台的Arc Engine软件开发引擎,结合.Net框架,设计开发一套基于WebGIS的省市县三级联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系统。该系统将各类土地信息统一存储到服务器数据库,再经业务流程对数据进行一系列操作管理,生成业务报表和宗地图,为国土部门土地确权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7.
李婷  季民  靳奉祥  廖忠云  孙勇 《海洋学报》2018,40(3):95-101
针对步长固定的传统流线数值积分中造成的计算不精确或无谓计算过多的问题,文献[15]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步长的海洋流线构造算法,该算法中的自适应步长计算模型可综合考虑局部网格的流速和流向,具有双自由度调整的优点,但也存在着邻近网格流向改变过大造成的追踪不持续、网格内流速过缓造成的迭代死循环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步长计算优化模型,优化后的模型在保持原模型优点的基础上,通过限定积分步长的下限取值范围,解决了流线追踪不连续及计算迭代死循环问题,同时通过调整参数μ及δ在模型中的控制范围,使积分步长的适用度更加宽泛,从而提高了算法的计算效率、减少了数据存储量,并避免了流线混叠及锯齿现象,通过大量试验及三维可视效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王卫红  季民 《海洋通报》2006,25(3):13-22
川蔓藻是近海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力。了解它的生态学特征对于河口海岸带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在天津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中对于川蔓藻的研究成果,从5个方面探讨了川蔓藻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1)川蔓藻对极端环境因子的适应;(2)川蔓藻在资源分配上的繁殖策略;(3)川蔓藻的矿质营养代谢以及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4)川蔓藻种群衰退的原因;(5)川蔓藻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其中着重讨论了川蔓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展望了它在环境工程与近岸水体修复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9.
案例模型是基于案例推理方法(CBR)的推理基础,而时空数据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时空表达的概念基础。基于案例的推理方法应用于地理领域,案例表达则不能仅采取传统的表示方法,需要结合地理问题的特点;但时态地理信息系统(T-GIS)的时空数据模型又不能直接采用,需要考虑地理案例表达和推理的需求。通过对地理案例应用的分析和时空过程特点的总结,提出分级描述框架的地理案例时空过程概念表达模型,并构建其物理表达模型。本文以中国南海海洋涡旋为例进行了验证,表明此模型可应用于具有完整生命周期且变化是连续渐进地理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由广盐性沉水植物川蔓藻(Ruppia maritima)构建的沉水植被系统对滨海再生水景观河道的富营养化控制。实验室静态试验与工程现场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由单一广盐性沉水植物川蔓藻构建的沉水植被系统对含盐量7000~13000mg/L的再生水中的氮和磷都有较高的去除率,当河道川蔓藻的生物量达4627gFw/m2时,再生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4.6%和85.4%。出水氮磷浓度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质》(GB/T18921-2002)的标准。泰达再生水河道中川蔓藻的生物量与河道水体中的叶绿素a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因此,在景观河道之前先构建一个川蔓藻沉水植被系统,对于利用再生水恢复与重建滨海湿地,并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