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家庭牧场为研究尺度,比较分析了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的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主要植物种群的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重要值及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趋同性。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表明,牧区牧户的经济收入与饲养牲畜头数呈高度正相关。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畜平衡的调整和适应能力不同,低经济水平牧户一般牲畜头数少,草场相对可使用面积大,经营意识薄弱,草场经常被有意或无意占用;中等经济水平牧户扩大饲养规模的愿望最为强烈,并积极通过围封、租借草场等方式来保护自家草场和扩大牲畜数量;高经济水平牧户则普遍采取常年租借草场、走场、购买饲草料等措施,减缓对自己草场放牧压力,同时保持畜饲养规模的维持和扩大。牧户存在调整适应行为,并会基于自己的"草畜平衡标准",根据经济条件、草场面积、牲畜数量和对草场状况、放牧超载及效益的认知,适时通过草场流转和输入外部资源等方式,转移放牧压力,致使不同牧户草场生态状况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82.
天水地电阻率地表与井下多种观测方式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初天水地震台建成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专项项目,将地电水平观测推向了立体观测,其观测方式包括地表水平观测井下百米水平观测、地表与井下互换观测等.通过近两年的持续观测,地表A、B供电并下M、N观测以及并下水平观测两种方法获得的数据相对稳定、可靠;同时地表A、B供电井下M、N观测有助于数据变化的可靠性分析.在电磁环境较复杂的观测场地,地表A、B供电并下M、N观测和井下水平观测可能是地电阻率观测较为有效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83.
长春秋冬季大气黑碳气溶胶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黑碳观测仪于2007年10月-2008年1月对长春市黑碳气溶胶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 长春市秋冬季每小时平均黑碳浓度达16.042 μg·m-3, 最大值可达181.014 μg·m-3, 说明长春市的黑碳污染已达到很严重的程度; 冬季黑碳浓度高于秋季; 黑碳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一天有两个峰值, 分别在08:00~09:00和17:00~20:00; 近地层大气垂直温度梯度与黑碳浓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机动车尾气排放、 冬季采暖和工业用煤等造成了空气中较高的黑碳浓度; 经常出现的低层大气层结逆温更使得低层大气中的较高含量的黑碳不易扩散是冬季黑碳浓度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4.
在分析研究区所涉及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岩土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AHP法建立工程地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的工程地质综合指数法建立工程地质选线分析系统模型,结合Map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叠加分析,通过属性管理系统将数据导出进行处理,得出计算数据。经过计算得出路线工程地质综合指数,通过指数的比较确定优选路线。  相似文献   
85.
本文对1995年7月25日至30日出现在东北地区的几场暴雨进行了数值分析和预报.结果表明:MM2和MM4中尺度模式有着较强的预报能力;包含所有物理过程的控制试验可对暴雨的落区和量级进行准确预报;长白山区的地形对暴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地表通量只对暴雨起到一定的增幅作用;水汽和凝结潜热对暴雨中尺度系统起到决定性作用;降水主要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后部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与区域气候变化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文中利用“吉林省陆地资源卫星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的‘3 S’系统”,分别解译了 2 0世纪80年代与 90年代后期的 LANDSAT TM遥感信息 ,经对比分析发现 :中国东北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恶化 ,主要表征为荒漠化 (盐渍化和沙漠化 )区域发展 ,并以经向扩展为主 ,荒漠化从 3个方面逼近中国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产粮区 ,对其构成严重威胁 ;哲里木盟的新开河与乌尔吉木伦河间的撂荒地明显增加。文中还计算了东北区 1 981~ 1 988年和1 989~ 1 996年两个 8a间平均气温和年、季降水量 ,经对比分析发现 :东北区是北半球欧亚大陆的第 3个高增温区 ,该区全年平均气温增高 0 .7℃以上 ,其中东北区西部的北段 (48~5 4°N)增温最为明显 (1 .0℃ ) ,中段 (44~ 48°N)增温次之 (约为 0 .9℃ ) ;东北区西部的中段是东北区降水减少的敏感带 ,年降水量平均减少 3 0 mm,其年际相对变率为 2 0 %~ 3 0 % ;而东北区西部的南段为降水量显著增加地带 (42~ 44°N) ,年降水量平均增加 44mm;东北区西部的北段降水量稍有增加 ,年平均增加 1 5 mm。研究表明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东北区西部对全球变化、全球增暖的区域响应为 :土地覆盖类型上的荒漠化经向发展和区域气候变化的暖干倾向 ,即中国东北区西部干旱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以大量实际资料为基础,根据能量理论,采用土水势观点,详细分析了降雨(或灌溉)前后包气带剖面土水势分布状况,阐明了零通量面形成——发生、发展和消失的全过程。论述了零通量面的形成对包气带水分蒸发和潜水入渗补给的影响。推出了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取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8.
文中利用中国东北区 80个测站 ,1980年以来近 2 0a逐日降水和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 ,提出了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北区建立和撤退的标准 ,即取 85 0hPa候平均资料 ,作沿 12 2 .5°E时间 纬度剖面图 ,将θse的336K和南风 4m/s等值线同时越过 4 0°N的候定义为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北区建立的日期 (候 ) ,持续及累积的总候数为影响时间 ;该年θse的 336K等值线永久撤离到 4 0°N以南的候为东亚夏季风从中国东北区撤退的日期 ;如果某年θse的 336K和南风 4m/s等值线没有同时北移越过 4 0°N的候出现 ,确定为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北区没有建立的年份。文中相应给出 1980~ 2 0 0 0年建立、持续及累积和撤退的时间年历表 ,经计算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北区建立的平均日期为第 4 1候 ( 7月第 5候 ) ,累积平均影响候数为 3.6候 ( 18d左右 ) ,开始撤退的平均日期为第 4 5候( 8月第 3候 ) ;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北区建立前后的候降雨量增加和撤退前后候降雨量递减十分显著 ,建立时水汽场由辐散转变为辐合。文中还定义了中国东北区强夏季风的年份 (建立的时间早 ,且累积候≥ 4候的年份 )为1981,1988,1990和 1994年 ,与国内学者定义的强夏季风年基本一致 ;在中国东北区没有建立东亚夏季风的年份为1980 ,1983,1987,1991,  相似文献   
89.
利用震级公式通过最大振幅和量规函数反推单台控制距离的方法,计算出邯郸数字化遥测台网的理论监测范围,并与模拟台网监测范围相比较,结果认为邯郸数字化监测台网比模拟台网的监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0.
肖树建  武润亭 《地质论评》1997,43(2):210-216
系统地使用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预测深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预测专家系统,已在新疆哈密地区香山岩体上就用并取得明显效果,设计的两个验证钻孔都已打到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