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360篇
海洋学   74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51.
球面离散网格只进行地球表面剖分,而球体退化八叉树网格(SDOG)可对整个球体空间进行多层次连续的三维递归剖分,且网格大小均匀、变形稳定,适合作为全球三维空间基础框架。该文研究SDOG的编码与解码问题,剖析了SDOG网格编码的原理,提出两种网格编码方法,即单层次退化Z曲线填充编码(SDZ)和多层次退化z曲线填充编码(MDZ),设计了相应的编码与解码算法。通过实验比较了SDZ、MDZ和QuaPA主码在编码效率、解码效率及编码长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MDZ是一种优异的多分辨率动态网格编码方法,可服务于基于SDOG的全球三维空间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952.
基于SPOT-VGT NDVI的矿区植被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SPOT-VGT NDVI为遥感数据源,结合中国北方矿区环境特点,研究矿区植被和土地荒漠化的遥感监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合成、植被变化趋势分析和土地荒漠化分级3方面.对每个像素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线性拟合,据直线斜率将NDVI变化程度分为7级;依据NDVI转换得到的植被覆盖度,将矿区土地荒漠化程度分为5级.以中国西北神东矿区为例,对该文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5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本文以四川省行政区界作为研究区,采用中国强地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2005年),对地震资料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54.
一、调查活动的计划安排 首先,从准高二年级优选6个地理爱好者,分别和他们的家长沟通好。明确学生参加此次调查活动的目的、意义、需要家长帮忙准备的东西(自行车每人一辆、太阳帽、雨具、大水杯、照相机共用一部、手机最好人手一部或一个小组一部、笔记本电脑由老师准备)。征得家长同意后,召集同学在学校开会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相似文献   
955.
中强地震平静是汶川8.0级地震前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立新  孙加林  张晖 《地震》2010,30(1):90-97
本文对四川地区1923年以来5.0级以上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研究区中强地震经历了4个较为完整的周期活动, 中强地震具有16年的准周期活动特征, 平静期持续5年左右, 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开始, 研究区将进入第5个活动周期, 其可能的持续时间为2024年前后。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 5.0~5.9级、 6.0~6.9级、 7.0~8.0级三个档次的地震事件的平静间隔均达到统计时段的历史之最, 三个档次地震的平静均被汶川8.0级地震直接打破, 中强地震超长平静是汶川8.0级地震前最为显著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56.
基于煤岩孔隙系统多尺度结构特征对深入认识多尺度流体运移机制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图像描述的煤岩CT图像孔隙结构的多尺度精细描述方法。采用了图像的多策略分割技术提取目标,利用Freeman链码对目标的边界进行表达,研究了由形态学、统计矩、链码、计盒维数构造目标之间的关系、目标占有区域与边界的图像描绘子、以及分形描绘子;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对煤岩CT图像中的大尺度宏观裂纹目标、小尺度细观裂隙目标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宏观裂纹可由灰度阈值法实现目标提取;小尺度细观裂隙需采用较复杂的分割策略,如基于索贝尔梯度算子的分水岭变换;进一步应用链码表达、图像描绘子和分形描绘子,实现了煤岩孔隙结构在欧氏空间与分形空间的多尺度精确描述。  相似文献   
957.
中西太平洋是全球主要的鲣鱼(Katsuwonus pelamis)围网作业渔场,渔场极易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但渔场分布在众多岛国的管辖海域,如何科学指导企业准确入渔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1995-2012年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捕捞生产统计数据,选取产量最高的22个海区(5°×5°),结合Niño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SSTA)和作业海域表温(SST),研究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渔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以各海区捕捞努力量(作业次数)所占的百分比为入渔指标,建立基于环境因子的入渔决策模型。研究认为,中西太平洋鲣鱼捕捞努力量在纬度方向上主要分布于5°S~5°N,其累计捕捞努力量占所有作业海区的87.4%,其中以130°~140°E经度范围为最高,其捕捞努力量占22个海区的45.08%。入渔指标与Niño3.4区的SSTA、作业海域SST均符合正态模型(P<0.01),Niño3.4区的SSTA最适值为0.25℃,作业海域SST最适值在29.5℃左右。对预测和实际排名前十的海域进行统计发现,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研究认为,所建立的入渔预测模型可有效指导企业的渔业生产,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58.
鄂尔多斯地块的动力背景是青藏高原东北缘NE向推挤作用的结果。1970年以来,鄂尔多斯地块北缘现今地震活动表明,中强地震活动具有幕式活动特征,从1970~2015年共经历了4幕活动;块体西北缘与东北缘的中强地震具有迁移对跳活动特征,1970年以来共经历了4组对跳;震例统计结果揭示,地块北缘6.0级左右地震前,块体中等地震经历长时间平静具有普适特征;2005-03以来,块体所在的阴山地震带再次进入中等地震超长平静时段。其幕式活动特征、迁移特征、时间平静特征可作为区域范围强震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59.
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旋回的分析是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研究的基础。运用小波变换和INPEFA测井旋回分析技术对塔中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层序旋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层序和8个准层序组。其中,SQ1、SQ2主要分布在良里塔格组中下段,均可进一步划分3个准层序组;SQ3主要分布在良里塔格组上段,可细分为2个准层序组;SQ3几乎对应于良里塔格组泥质条带灰岩段,为一个夭折的层序。基于研究区良里塔格组储层的测井评价,阐述了层序地层格架内储层的分布特征,认为SQ2控制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这对于深入探讨良里塔格组储层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0.
单点系泊网衣构件波浪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四种网箱系泊方法,设计单点系泊网衣构件水槽波浪试验。试验构件由六种网衣和框架装配而成,试验工况是规则波,周期为0.7—2.0s,波高为50—250mm。构件在水槽中作来回周期性直线运动,当试验波浪周期较小时,构件的来回运动不明显,主要以波浪运动为主,水动力峰值大体上呈周期性均匀变化;而当周期较长、波高较高时,构件在水动力的作用下产生了与波向相反的长周期漂移运动,有较大振幅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诱发了水动力的最大值,水动力变化呈现峰值短周期不均匀变化、最大值长周期变化和零拉力周期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显示,与波高参数类似,随着网衣特性系数d/a的增大,网衣构件的水动力也增大,而水动力最大值长周期、零拉力周期变化规律分别是减短和增长的。在周期1.21、1.41、1.61、1.82s情况下,网衣C构件单点系泊试验水动力最大值是固定系泊计算水动力最大值平均的1.706、1.826、2.125、2.236倍,最大达3.61倍,表明单点系泊在波浪条件下构件水动力有较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