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多瘤齿兽是一类已绝灭的哺乳动物,其以后部牙齿上有很多小瘤(小的隆起,或者小尖)来适于咀嚼植物为特征。总的来说,它们的门齿和臼齿与那些啮齿类相似,但在演化时间上多瘤齿兽比新生代的啮齿类早的多。多瘤齿兽是杂食者,或者说是成功开拓了其它脊椎动物无法开拓的植食生境的植食者(可以树叶、种子、蕨类、裸子植物,再加上蠕虫和昆虫为食)。由于它们多种食性和运动方式,多瘤齿兽成为中生代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几乎占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所有哺乳动物种类的一半。它们的支系是哺乳动物历史上生存时间最长的支系,出现于170 Ma前,大约绝灭于35 Ma。但是,因为多瘤齿兽具有很多独特的、高度特化的牙齿和头骨特征,古生物学家们长期困惑于它们的进化起源。最近,中国辽西发现了一件产自晚侏罗世髫髻山组的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由于其牙齿上发育明显的纹饰,如很多小的脊、沟、凹槽等,新发现的哺乳动物被命名为皱纹齿兽(Rugosodon)。另一方面,由于与皱纹齿兽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动物产自西欧的侏罗纪地层,因此其种名被命名为欧亚皱纹齿兽(Rugosodon eurasiaticus)。新发现为晚侏罗世时期欧洲和亚洲的哺乳动物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提供了最新的证据。皱纹齿兽是一种夜行的哺乳动物,生活于气候温和的湖滨,与长羽毛的恐龙近鸟龙、翼龙类达尔文翼龙、大量节肢动物、其它几种哺乳动物共同生活于一起。根据与现生哺乳动物的比较,并依据欧亚皱纹齿兽手部比例、末端指节的形态等,推论欧亚皱纹齿兽很可能是地栖哺乳动物,或者说地栖比攀爬的可能性更大。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多瘤齿兽早期的演化、食性分异、运动适应起源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2.
在自然界中硒与碲经常共生,因此考虑在同一份取样中进行硒与碲连测比较合理。利用砷作共沉剂、在1∶1盐酸介质中用卑磷酸盐将硒、碲还原沉淀富集,可与伴生杂质分离。此时金和汞也被定量沉淀下来。若采用焙烧法分解试样,可将大量汞挥散除去。只有金与微量硒、碲的分离,手续比较冗长。  相似文献   
23.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一号孔(WFSD-1)钻遇了30多米的断层泥。针对断层泥钻探的主要问题,对断层泥钻探泥浆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应用,形成了具有高密度、低失水、低渗透、润滑减阻特点的泥浆体系,再加上重泥浆体系对地应力的平衡作用,成功地解决了断层泥的钻进取心问题,为顺利完成钻孔施工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4.
甘肃大桥金矿地质特征及其发现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尤关进  张忠平 《甘肃地质》2009,18(4):1-8,15
大桥金矿地处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北缘,位于合作—两当金锑汞成矿带东段。金矿化赋存于三叠纪下部建造层下岩组(Ta-1)硅质角砾岩中,硅质角砾岩均呈层状产出,层位稳定,沉积特征明显。金矿化严格受硅质角砾岩控制,金矿体呈层状和似层状。矿石结构主要有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填隙结构,矿石构造有浸染状构造、斑点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纹层状构造和块状构造等。综合上述认为,该金矿具有明显的层控和岩控特征,属沉积改造型金矿。该矿床的发现对西秦岭地区金矿找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秋扒组陆相地层发现大型恐龙等动物化石,含化石的秋扒组与上覆、下伏地层序列和时代存有争议.通过对栾川-潭头盆地陆相地层野外系统调查,厘定了含恐龙地层-沉积序列及时代归属.研究区发育完整晚白垩世至古新世地层记录,详细研究了它们的地层序列和沉积特征,描述了K/T岩性过渡界线以及完整性、连续性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6.
27.
苏北地区代表性森林土壤理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苏北地区5种代表性森林植被下设置样地,进行植被因子调查及土壤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硬度的平均值变化范围在11.86(±3.59)~18.57(±10.26)kg/cm2、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89(±0.27)%~2.36(±0.08)%;常绿针叶林下土壤的平均容重、粘粒组成、田间持水量等指标均小于落叶阔叶林,并且该林下样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及pH值也低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常绿针叶林下土壤通透性及保肥能力较好,落叶阔叶林尤其是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下土壤有机质、氮、磷等养分含量相对较高,供肥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8.
袁崇喜  季强 《地质论评》2008,54(5):679-682
本文简要回顾了蜀兽类哺乳动物的研究历史,论述了在哺乳动物牙齿演化和中生代陆相地层对比研究中的科学意义。粗壮假碾磨齿兽的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哺乳动物中“三磨楔齿形臼齿趋同演化”的假设,并再一次以直接的化石证据表明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含蜀兽类化石地层的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29.
2000年 3月 24~ 2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一行先后到米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和昌吉市进行调研,并明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新疆大发展,昌吉要带头 ,当好天山北坡经济带排头兵。”的要求,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前,我州气象部门怎样办? 1了解掌握自治州大开发基本框架 自治州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按照中央规定的“西部大开发”的四项基本内容,集中精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大市场体系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四大领域,充分发挥我州的地缘、资源优势,构筑了今后 15年的经济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