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0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394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244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731篇
海洋学   25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64年   5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4年   2篇
  1933年   5篇
  193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企鹅是南极生物的代表,约有1.2亿只,其中阿德雷企鹅的种群最大,约占其总数量的1/3,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东部和南极半岛及其沿岸岛屿。 南极鸟类发出的声信号是它们集群、行动、繁殖、辨认配偶及幼子、抚育后代和防御外来侵害保卫自己的重要功能之一。中外学者分别对南极某些鸟类的生态行为和发声信号进行了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Taylor et al.,1990;张春光等,1991;程明华等,1992,1993;Kerry et al,1993)。但有关企鹅在不同生态行为下发声信号的研究却较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不同的培养方式(CdCl2浓度、胁迫时间、接种藻密度等)下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去除Cd的能力。结果表明:随着CdCl2浓度的增大,藻体总吸附量呈递增趋势,其中藻体表面吸附量远远大于细胞内含量,占总吸附量的95%以上。培养96h,藻体总吸附量比培养10d小,但单位藻质量去除Cd的能力却高于培养10d的实验组。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接种藻密度对藻体去除Cd的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3.
基于考虑辐射应力机制的近岸高分辨率的波浪和潮汐风暴潮相互作用耦合数值模式 ,研究了辐射应力在黄河三角洲胜利油田近岸海域波浪和潮汐风暴潮相互作用过程中对水位的影响 ,并与两个中等强度天气过程引发的实测水位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考虑辐射应力机制的波浪和潮汐风暴潮相互作用耦合模式模拟的结果与实测更接近 ,特别在极值增水位处吻合很好。对本研究的中等强度天气过程 ,辐射应力可增水 40cm ,在黄河三角洲近岸区有 2 0cm以上最大增水区域 ,这在工程上非常重要。可以预见 ,对引发黄河三角洲沿岸强增水的台风及强寒潮过程 ,辐射应力对增水的影响会更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 ,应采用波浪和潮汐风暴潮相互作用耦合数值模式。  相似文献   
994.
北印度洋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其每年热带气旋活动引起的风暴潮等严重威胁着船舶航行安全和沿岸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分析研究北印度洋风暴潮的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北印度洋沿岸国家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美国联合预警中心(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TWC)公布的1950~2020年热带气旋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公布的1950~2020年热带气旋资料与1950~2020年的Niño3.4指数、夏威夷大学海平面中心(University of Hawaii Sea Level Center, UHSLC)公布的北印度洋每小时的水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北印度洋大于1 m的风暴潮主要分布在孟加拉湾北部,少量分布在孟加拉湾其他区域与阿拉伯海; (2)孟加拉湾北部区域的年际最大热带风暴潮(annual maximum tropical cyclone storm surge, AMTSS)与当月Niño3.4指数、南方涛动指数(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SOI)相关性较高、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I Niño-Southem Oscillation, ENSO)的影响明显; (3)北印度洋AMTSS月际分布呈现双峰分布,与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的月际分布基本一致; (4) La Niña期间影响孟加拉湾北部的热带气旋在数量与强度方面均超过El Niño期间影响孟加拉湾的热带气旋,是La Niña期间风暴潮极值大于EI Niño期间风暴潮极值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 AMTSS对ENSO信号的响应可能为AMTSS提供了潜在的可预测性,这对早期预警和减少风暴潮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王岱良  李玉  林文杰  赵泉华 《测绘学报》2017,46(9):1165-1173
由于现有边缘检测方法多存在对图像噪声的敏感性以及检测边缘的有限方向性等问题,因此在斑点噪声的影响下难以有效检测SAR图像中具有任意方向性且强度相近的区域间边缘。本文提出了一种任意方向对称窗口的SAR图像边缘提取算法。首先,以任意像素在图像中的格点位置为对称中心构建任意方向上的对称窗口;定义各窗口内像素到中心像素距离的核函数;以像素核函数为权重分别计算两对称窗口内像素光谱测度的加权平均值,并定义两者之差的绝对值为该方向上该像素隶属边缘的强度;选取所有方向中最大边缘强度作为边缘像素的判别标准。为去除错误提取的边缘像素,设计基于滤波操作的后处理过程。对模拟图像提取结果的定性及定量分析表明提出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噪声影响,较为准确地提取任意方向的边缘。  相似文献   
996.
针对传统单基线PolInSAR三阶段植被高度算法,反演易受到噪声因素影响导致反演结果精度较低等问题。文中采用几何结构最优法和高程精度最优法两种多基线PolInSAR植被高度反演方法,结合瑞典北部E-SARP波段数据,验证得出两种多基线算法植被高度反演的精度以及其在不同植被高度覆盖区的适用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多基线方法植被高度反演精度相对传统单基线算法分别提高44.05%和22.11%,且当两种多基线方法同时反演植被高度时,植被高度大于10m时采用几何结构最优法较好;植被高度小于10m时采用高程精度最优法。  相似文献   
997.
电子地图海量专题要素麻点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JavaScript成为目前Web电子地图开发的主流技术,而浏览器能承载的数据量和JavaScript的渲染能力有限的问题,该文通过对基于栅格图片的模式和基于插件的矢量数据模式的对比分析后,基于矢量瓦片技术、空间搜索技术和实时渲染技术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对海量专题要素进行服务端与客户端协同处理、实时分级渲染的麻点图技术方案,实现了海量专题要素的实时渲染和即时交互,并应用在"天地图·陕西"电子地图系统中。  相似文献   
998.
方利  王文杰  蒋卫国  陈民  王永  贾凯  李延森 《地理科学》2017,37(11):1745-1754
采用MODIS/NDVI数据,利用Theil-Sen Median 趋势分析、Mann-Kendall 以及Hurst指数方法分析2000~2014年黑龙江流域(中国)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植被变化发展趋势及可持续性特征;应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4年黑龙江流域(中国)植被NDVI指数呈缓慢增加趋势,山区植被覆盖增加显著,东北部平原区植被覆盖持续退化,总体上植被覆盖持续改善能力较弱。植被NDVI对气候响应的季节差异显著,且不同类型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不一致:春季植被NDVI主要受温度影响,夏季植被NDVI主要受降水量影响,秋季林地NDVI与温度正相关、草地NDVI与降雨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9.
用化学品对藻类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硫属元素Se(Ⅳ)和Te(Ⅳ)单组分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毒性效应,用相加指数法评价了Se(Ⅳ)和Te(Ⅳ)双组分对螺旋藻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Te(Ⅳ)对螺旋藻的毒性大于Se(Ⅳ),其EC50,96h分别为125.2 mg/L和36.1 mg/L;Se(IV)和Te(Ⅳ)的联合毒性效应为拮抗作用, 其EC50,96h为103.1 mg/L.  相似文献   
1000.
海浪和潮汐风暴潮耦合过程的数值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浪和风暴潮是重要的海洋灾害。对它们的精确预测和预报对沿岸海洋灾害的风险评估及海洋工程的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过去人们大多对波浪和风暴潮单独进行预报。实际上,风既产生浪又产生风暴潮,因此它们的产生必然存在相互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渤海高分辨率的双向耦合的海浪和潮汐风暴潮数值模式,研究各耦合机制的影响,以期为黄河三角洲沿岸风暴潮海浪漫堤、漫滩风险评估提供更为准确的海浪风暴潮预测预报结果。作者在研究中基于国际上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和潮汐风暴潮模式,建立了渤海2′×2′的海浪和潮汐风暴潮耦合数值模式。耦合模式充分考虑了三个主要耦合物理机制:依赖海浪状态的表面风应力,波-流相互作用底应力和辐射应力。波浪模式主要基于国际上第三代WAM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浅水效应的改进,以包括浅水深度破碎引起的能量耗散;潮汐风暴潮模式计算中开边界考虑了10个主要分潮K1,O1,P1,Q1,M2,S2,N2,K2,Sa,Ssa。依赖海浪状态的表面风应力取自Donelan等(1993)的结果,波-流相互作用底应力取自Signell等(1990)对GrantandMadsen(1979)简化的结果,辐射应力以海浪谱表示。耦合计算中,两个模式通过三个耦合机制双向传递所需参量。运用胜利油田中心一号观测的2个同步浪、潮、流资料对所建的耦合模式进行了检验,并通过耦合和非耦合模式结果的对比对各耦合机制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理机制对波高的影响主要由能量方程中以辐射应力表示的波流相互作用所决定;在波-潮耦合作用中,依赖波令的表面风应力和辐射应力对水位是正效应,而波流相互作用底应力对水位是负效应。三个物理机制的综合净效应是正,可增加水位达25cm。比较显示,耦合模式的结果无论对波高还是水位都比非耦合模式的结果好,特别在峰值处。本研究显示耦合模式的结果将改进海浪和风暴潮的模拟精度。所建立的耦合模式将对渤海海浪和风暴潮预报精度的提高,以及为黄河三角洲近岸海浪和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更可靠的参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