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在南京市浦口和大厂的五大主要功能区(工业区、交通干线、居民区、蔬菜生产基地和风景区)分别布置采样点,共采集了75个菜地耕层土壤样品,以Cd、Cu、Pb和Zn等典型污染重金属元素的全量数据为基础,运用经典统计分析、综合污染指数和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d、Cu和Zn分别超出其南京地区土壤背景值的5.42、1.84和1.14倍,Pb未超出。不同功能区菜地土壤的重金属全量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工业区菜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对于Cd和Cu,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的样点数达100%,Zn为52%,Pb为2.67%。研究区内菜地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为4.12,属于中度污染。Cu的空间相关性很弱,Cd、Pb和Zn具有中等的空间结构性;四种重金属的空间相关尺度较为接近。Cd、Cu和Z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带状递减趋势,且高峰值具有空间分布的趋同性,而Pb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布呈现西北和东南两端高,中间较低的趋势。综合污染指数的空间分布显示,研究区大部分菜地土壤处于中度重金属污染水平,钢铁生产厂周边的斑块状区域重金属污染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2.
基于BCC_CSM模式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检验及订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季节预测模式的历史回报试验数据,检验了模式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预测能力,探讨了预测误差形成的可能原因,并应用降尺度方法提高了模式的降水预测技巧。分析表明:(1)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我国东部夏季降水时空变率的两个主要模态(偶极子型模态和全区一致型模态),但是不同超前时间的预测在刻画模态方差贡献、异常空间分布特征、时间系数的年际变化等方面存在明显误差;(2)模式能够合理预测大尺度环流和海表温度(SST)的变化特征,但是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总体预测技巧有限,这与模式不能准确刻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中高纬阻塞高压等环流系统以及热带太平洋、印度洋SST变率对中国东部降水模态的影响有关;(3)针对1991~2003年回报试验数据中的500 hPa位势高度、850 hPa纬向风和经向风、SST变量,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并定位与中国东部站点降水关系最密切的预报因子,进而建立针对降水预测的单因子线性回归、多因子逐步和多元回归模型。采用2004~2013年回报试验对所建立的降水预测模型进行了独立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降尺度预测模型能显著提高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预报技巧。以6月1日起报试验为例,预测的第一模态(第二模态)与观测的空间相关系数由原始的0.12(0.48)提高到了0.58(0.80),时间相关系数则从0.47(0.15)提高到0.80(0.67);其它超前时间的预测试验中,降尺度预测模型的降水预测技巧相比模式原始预测技巧也同样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