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冯存均  丁明雷  左石磊  吴慧 《测绘通报》2015,(3):105-107,132
城镇建成区调查是正在开展的浙江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之省情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旨在基于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相关专题数据, 依据统一的《浙江省城镇建成区调查技术规程》, 形成科学真实的城市建成区范围边界。城镇建成区调查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立足于《浙江省城镇建成区调查技术规程》, 充分利用RS和GIS技术, 实现了遥感信息自动提取、城镇建成区范围划分、建成区变化监测等功能, 是开展城镇建成区调查的重要辅助工具。本文对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进行了阐述, 并对目前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82.
针对板岩遇水软化、崩解的特点,以沪昆客运专线长昆湖南段CKTJ-IX标段姚家隧道DK384+080附近的板岩岩样为研究对象,进行成分、微观结构测试和浸水崩解试验,分析板岩的宏观崩解特性和微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粒径大于2 mm的崩解物颗粒逐步向小于2 mm粒径区间过渡;对于不同风化程度的板岩,粒径大于2 mm的崩解物向其它粒径区间过渡的程度不同;风化程度越高,板岩的耐崩解性指数越低,其抵挡软化、崩解的能力越差;板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充填胶结特征等内部因素对其崩解性起着控制作用,地理气候条件等外部因素是引起板岩崩解的诱发条件,各因素的作用效力和作用时间的不同使板岩的崩解强弱程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83.
石灰稳定土工程翻修改造后会产生大量的石灰土弃渣,为避免污染环境和节约工程投资,需重新利用破碎的石灰土进行填筑。但石灰土破碎后强度急剧降低,需要添加胶凝材料提升其力学性能。以重塑石灰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5%石灰或水泥进行再改良,对比分析两种再改良土的强度和压缩性等力学指标,结果表明,石灰再改良土的力学特性优于水泥再改良土。借助粒度分析、电镜扫描、X衍射和热重分析试验手段揭示了石灰再改良土性能优越的内在机制,发现石灰再改良土中的石灰和石灰土团粒能形成很好的胶结;但水泥未能和石灰土团粒形成有效胶结,自身形成了边-面和边-边接触的片状多孔架构。重塑石灰土残存的氢氧化钙是引起水泥再改良土性能劣于石灰再改良土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384.
对影响逆倾层状边坡稳定性因素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工程地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相似理论建立了地质力学模型,研究了逆倾层状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机制。介绍了模型试验的设计,并研究了逆倾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岩层的倾角、厚度、结构面的强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逆倾层状岩体的变形机制为倾倒变形,破坏模式为弯折破坏;破坏首先在坡顶产生,边坡变形加速的过程是在开挖结束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岩层倾角越小,变形加速所持续的时间越长;岩层的厚度和结构面的强度越大变形越小。  相似文献   
385.
为满足政府各部门、社会公众对重要地理信息成果数据的需求,有必要开展对全省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量算工作。本文介绍了如何运用现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手段,基于1∶10 000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成对全省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量算,指出了开展同类项目研究的一些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86.
针对校情、课情、师情和学情差异决定了理实一体的实践路径差异,以及工程测量课程室内室外2种课堂的特殊课情,提出教材与实训实习项目的一体化、实训实习项目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理实教学与课程思政的一体化、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的一体化的四维理实一体化,探索了工程测量四维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从构建模块化知识技能体系、挖掘基于典型工作环节的实训项目、构建过程评价体系及反馈机制和课后质量保障体系等途径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387.
综合应用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稳定同位素分析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等技术,通过半定量化研究深入探讨了莺歌海盆地 XF13区块黄流组储层中富 CO2 和富烃类气两类气体充注对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靠近底辟的 XF13A、XF13B井受到了晚期富 CO2 热流体充注影响,促进了 溶 蚀作用(次生孔隙比例为39.9%~58.4%),但由于处于幕式半开放的封闭成岩体系中,溶蚀过程中形成的大量Ca2+ 、Mg2+ 、Fe2+ 等离子没有及时排出,这些离子重新化合沉淀形成大量晚期碳酸盐胶结物,使得碳酸盐胶结物体积分数(4.5%~13.5%)和类型增多,进而破坏孔隙喉道,形成中孔 低 渗 储 层;②远 离 底 辟 的 XF13E、XF13F等井黄流组储层主要是早期烃类气充注,溶蚀作用较弱(次生孔隙比例为7.2%~27.7%)且处于开放的酸性热液体系中,造成碳酸盐胶结物体积分数(1.0%~6.0%)和类型相对较少,形成中孔中渗储层。   相似文献   
388.
北祁连早古生代俯冲杂岩带分布于青海省祁连县清水沟-百经寺地区。主要由裂谷型火山岩、蛇绿构造混杂岩、变质沉积岩和高压变质岩(蓝片岩和榴辉岩)等组成。各岩石单位均以构造岩片形式产出,构成由北向南的逆冲叠瓦式结构样式。俯冲杂岩带的变形特征、构造序列及变质作用特征,揭示了北祁连造山带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389.
大兴安岭南段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集中爆发有多期岩浆活动,深入讨论花岗岩岩石成因及岩浆演化过程对该地区中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及成矿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海流特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全岩地球化学数据。海流特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42.0±0.7 Ma、141.2±1.1 Ma、139.7±2.4 Ma,属早白垩世。样品主量元素表现为高硅、富碱,A/CNK值为1.01~1.18,平均1.09,属弱过铝质。微量元素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Ba、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Eu负异常明显(δEu=0.012~0.040),Zr+Nb+Ce+Y值介于38.25×10-6~258.2×10-6之间,小于350×10-6,锆石饱和温度为723~778℃,未见原生白云母及碱性暗色矿物。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斜长石、钾长石等...  相似文献   
390.
五百梯石炭系气田位于重庆市开县和四川省开江县境内,是一个具有统一气水界面的大型整装气田。气田发现于1989年,探明地质储量为539.88×108m3(1993年)。石炭系气藏的气体来源于下伏志留系,为低含硫低含二氧化碳的优质干气。储层沉积相主要为海湾浅滩微相,有形成粒屑白云岩的有利条件,沉积物间歇性暴露水面,后生成岩变化作用彻底,溶孔发育。气田构造处于四川盆地开江古隆起东侧斜坡带,遭受剥蚀程度的不均匀性使局部区域石炭系缺失,由此形成大型构造-地层复合圈闭。论述了气田勘探和发现的历程及石炭系气藏的主要地质特征,总结了取得勘探突破的实践与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