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提出的灰色预测与周期外延预测相结合的灰色─周期外延组合预测模型,吸取了灰色预测与周期外延预测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地下水动态预测及其它序列预测。  相似文献   
32.
针对干旱区流域的特点,提出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量化研究框架,重点内容包括量化准则、指标体系、基础模型和量化方法;提出了基于模拟和发展综合指标测度的可持续水资源管理量化研究方法(M-D方法).该方法采用模糊隶属度描述技术和多准则集成技术,计算发展综合指标测度,以定量表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程度;采用数学模拟技术,定量描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定量表达水资源管理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奠定基础;基于二者的有机结合,在量化准则和其他约束条件下,建立可持续水资源管理量化模型.并把M-D方法应用于新疆博斯腾湖流域,为该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方案.  相似文献   
33.
复杂流域水资源变化模拟的自适应系统识别单元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左其亭  张云 《干旱区地理》2006,29(4):557-562
针对复杂流域水资源变化模拟这一难点问题,基于单元模型思想,依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水文系统识别方法,提出了自适应系统识别单元模型(ASIU),并在塔里木河流域进行应用检验。该模型方法集单元模型方法、水量平衡模型方法、水文系统识别方法之优点,能实时“自适应”模拟复杂流域水资源系统变化。通过应用实例分析,可以看出该模型方法具有显著的“自适应”、“适用于复杂流域”的优点,可为复杂流域水量调度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模型和数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4.
左其亭 《干旱区地理》2017,40(5):925-932
人水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系统,众多因子时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也应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特性。当然,也不是被动的、随意的适应,需要遵循一定规律和原则,实现一定目标,正确运用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因此,研究水资源适应性利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笔者前期提出的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适应性利用方案制定的思路,即"确定--适应--评估--反馈--再确定"的循环路径;提出了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的应用规则,包括遵循两大规律、符合四大原则、肩负三大任务、具有四大功能,是判断如何应用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的依据;对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的关键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途径和展望;最后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为例介绍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的应用前景。研究认为,水资源适应性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套完善的理论和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的判别标准及量化方法、定量测度及评估方法、优化配置模型、规划方法、预警评价与综合调控等,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奠定基础和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35.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科学评估、有效指导资源节约型社 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 1) 阐述了资源节约型社会 的概念及其内涵; ( 2) 构建了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即“543 体系”) , 该指标体系包 括5 种资源类别、4 个资源循环环节、3 个层次, 共70 个指标; ( 3) 提出了单指标量化、多指标合成 的评价框架。本文积极探索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评估资源节约型 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中国生态水文学发展趋势与重点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水文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发展和完善其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等对促进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阐述了生态水文学发展历程和挑战性问题;结合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提出了生态水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生态水文综合观测的新技术新方法、生态水文学机理和基础理论、以陆地和水生生态水文过程为核心的多尺度多要素综合模拟与集成、以及生态水文与社会科学的融合等;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中国生态水文学具体发展方向,如多源信息融合与综合观测网络、关键要素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综合模型与不确定性、多学科交融研究等;最后提出了中国生态水文学在山水林田湖草及城市等共同体修复和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区域水平衡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现健康的区域水平衡是中国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挑战, 对保障国家水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期水平衡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 定义了区域水平衡的概念, 从水收支平衡、经济社会供需水平衡、经济与生态用水平衡、人水关系和谐平衡4个方面和时间、空间、系统3个维度解读其内涵。提出了区域水平衡的基本原理, 包括水量平衡原理、供需平衡原理、协同平衡原理及和谐平衡原理, 分析了以基本原理支撑实现区域水平衡需要重视的科学问题。从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2个方面论述了区域水平衡的理论体系, 其中, 理论基础包括水文学、水资源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 基本理论包括水资源收支时空均衡理论、水资源供需优化配置理论、经济与生态用水协同论、人水和谐论等, 并展望了基本理论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进一步拓展区域水平衡研究思路, 为今后开展区域水平衡管控与实践提供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8.
具有多个水文站的多支流河流典型年选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其亭  陈耀斌 《水文》2012,32(2):1-4
水文典型年是水文计算重要的成果之一。现行的水文典型年的选取方法主要针对单一水文站点的水文时间序列,并不适合应用于由多个支流组成的复杂流域,特别是在各支流间的水文情势不同步的情况下,现行方法的局限性更加明显。基于层次分析和集合理论,从实际出发,提出层次交集法,即首先选取一系列准典型年,再从准典型年中确定研究区域的典型年。通过实例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也表明该方法对水文计算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建筑物沉降量预测和最终沉降量早期确定的灰色Verhulst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建筑物沉降特性,首次引用灰色Verhulst模型方法建立起建筑物沉降量预测模型.能运用较少的沉降观测数据建立起可靠性很好的预测模型,并可用以早期确定建筑物的最终沉降量.这不仅可以减少沉降长期观测的浪费,同时也可较早地获知建筑物最终沉降量大小,为早期采用工程防治措施挽回时间,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0.
塔里木河流域人水和谐定量评价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左其亭  张云 《干旱区地理》2008,31(2):164-174
针对人水和谐难以量化的难点问题及塔里木河流域缺乏定量评价研究的现状,详细介绍一套完整和系统的人水和谐量化方法体系,并在典型干旱区的塔里木河流域进行了详细的应用实例研究。通过实例的应用及分析,该方法经过定量计算得到了塔里木河流域的人水和谐度,比较客观的反映该流域的人水和谐程度。本文所做的工作丰富了人水和谐量化理论的研究,将人水和谐理念付诸于水资源管理实践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