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唐王陵昭陵组砾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王陵砾岩的时代归属及其沉积物源环境一直是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新元古界-下古生界沉积地层学研究和油气地质勘探备受关注且长期存有争议的问题。采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方法,定量分析探讨了唐王陵昭陵组砾岩的时代归属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昭陵组砾岩的碎屑锆石U-Pb测年数据主要分布在744~943 Ma(n=6)、1 005~1 412 Ma (n=15)、1 449~2 209 Ma(n=255)和2 274~2 696 Ma (n=49)四个年龄区间,相应的峰值年龄集中在815 Ma、1 182 Ma、1 811 Ma、2 454 Ma,最年轻的单颗粒锆石年龄为744 Ma。它与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震旦纪正目观组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非常相似,但明显有别于盆地南缘晚奥陶世平凉组,尤其是缺少平凉组碎屑锆石主要集中在454 Ma的峰值年龄,由此限定昭陵组砾岩的沉积时代主要发生在晚前寒武纪或震旦纪。锆石U-Pb年龄谱的区域对比揭示,昭陵组砾岩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华北(鄂尔多斯)地块的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岩系和其南缘北秦岭构造带的晚前寒武纪岩浆岩-变质杂岩,呈现稳定地块与活动带双向混合物源特征。  相似文献   
102.
兰州“930505”特大尘暴沉积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首次从沉积学角度对兰州现代特大尘暴沉积物进行了粒度组成、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并同兰州黄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沉积物属粉质重亚粘土,分选差,平均粒径仅为0.016mm。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富含碳酸盐和粘土矿物。与马兰黄土相比,尘暴沉积物粒度偏细;石膏和白云石含量较高;常量元素中镁含量较高,而硅、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镍、铜、锌、铅、锶含量较高,可能受物源区或降尘区的矿山、工业及交通污染等因素影响所致。总之,特大尘暴指示为大气动力条件很不稳定的快速气下堆积;物质主要源自河西走廊东部干旱地区。现代尘暴事件是地质历史时期黄土沉积的继续,而黄土堆积中心已由马兰期的陇西盆地退向北西。  相似文献   
103.
兰洲“930505”特大尘暴沉积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从沉积学角度对兰州现代特大尘暴沉积物进行了粒度组成、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并同兰州黄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沉积物属粉质重亚粘土,分选差,平均粒径仅为0.016mm。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富仿碳酸盐和粘土矿物。与马兰黄土相比,尘暴沉积物粒度偏细;石膏和白云石含量较高;常量元素中镁含量较高,而硅、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镍、铜、锌、铅、锶含量较高,可能受物源区或降尘区的矿山、工  相似文献   
104.
105.
为进一步拓宽气象服务领域,提高生态气象服务水平,从2004年开始,锡盟牧试站就承担了自治区气象局下达的天然牧草营养成分分析任务。 天然牧草营养成分分析是以全区49个生态监测站天然草场监测场内建群种、优势种和混合牧草为代表的3种样品。测定牧草中所含吸附水、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钙、磷、胡萝卜素以及无氮浸出物9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6.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音诺日公地区前寒武系的厘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巴音诺日公地区4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将该区1:20万区调阿拉坦敖包幅、庆格勒幅前寒武纪14个组级地层单位重新厘定为7个(构造)一岩石地层单位,经区域对比,结合同位素测年资料,将其分别归属于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柳树沟岩组、点力素泰岩组,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书记沟组、增隆昌组和阿古鲁沟组,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组。  相似文献   
107.
末次间冰期甘肃沙尘暴演化历史的黄土记录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通过对兰州黄土记录的粒度分析,探讨了末次间冰期甘肃沙尘暴形成演化的历史,结果表明,此阶段沙尘暴经历了由北到强的演化;这与岁差周期影响下的冬季风演化有关,表现为5a、5c和5e亚阶段相对较弱,而5b和5d亚阶段相对加强。  相似文献   
108.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缘,是一条增生—碰撞型造山带。其碰撞造山的时间,是中亚造山带研究的一个关键构造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以往关于碰撞造山的时间证据,基本上都来自造山带自身,即南天山前新生界露头区。前陆区广泛覆盖着巨厚的新生界,无法直接考察,很少从前陆区碰撞相关构造的角度研究南天山碰撞造山的时间。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前陆区。经认真系统地解释这里的地震资料,发现了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同碰撞构造和碰撞后构造。同碰撞造构造由二叠纪末—三叠纪冲断层及其相关褶皱组成。三叠系/二叠系和侏罗系/三叠系两个不整合给出了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和三叠纪末—侏罗纪初两期挤压冲断的时间。造山后构造为侏罗纪—白垩纪正断层组成。正断层活动起始于三叠纪末—侏罗纪初,持续至白垩纪中期。根据同碰撞构造和碰撞后构造的形成时间推论,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起始于二叠纪末,结束于三叠纪末;侏罗纪—白垩纪中期为造山后应力松弛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9.
黄河内蒙河段河床冲淤演变特征及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黄河内蒙段1962-2000年间4期大断面观测资料,计算了各期河床冲淤和河槽形态指标。发现从1962-2000年间前20年、中间9年及后9年,内蒙河段河槽500m2过水面积下河底高程发生了降低-升高-再升高的过程;河槽漫滩过水面积经历了升高-降低-再降低的过程,2000年只有1982年的大约一半;滩地经历了持续淤积过程,平均抬升0.25m;河槽宽深比值经历了变化不显著-增加-减小的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引水、水库拦沙和重点产沙支流来沙变化在河床冲淤和河床形态调整中作用较大;水库对径流的年内调节对1982年后河槽淤积贡献较大;来水来沙变化下河流多要素自动调整是造成河槽形态变化过程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0.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地形图、地质图数据结合实地踏勘,分析并计算了张家界地貌主要分布区溹水流域河谷形态特征和侵蚀积分值(HI),探讨了流域地貌侵蚀发育阶段特征。研究发现:溹水干流比降沿程基本上逐渐减小,纵剖面呈上凹形,凹度值约为0.70;主要支流比降明显大于干流,凹度值介于0.12~0.98;溹水干流河谷宽度和宽深比沿程向下表现出上升趋势、深度表现出下降趋势;溹水河谷横剖面凹度值上游较低,中游较高,近河口又降低,平均值约为0.63,都大于0.5;上中游主要支流河谷相对窄深,下游支流河谷相对宽浅;支流河谷横剖面的凹度值变化范围较大,平均值大于0.50。说明这一地区在地壳迅速抬升之间有较长时间地壳相对稳定,横向侵蚀形成一定宽度的河漫滩,河谷为U型谷,地貌发育处于壮年期或壮年期的中晚期。河谷侧蚀,河谷凹度值大于0.5,是张家界地貌独立峰柱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溹水流域上游下段和中游HI值较高,下游HI值较低,最高值出现在天子山周围;没有发现地势和基岩特性对溹水流域HI值分布存在显著影响;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发育地区集中于溹水上游下段和中游上段的泥盆系砂岩分布区,这一地区HI平均值为0.46,处于地貌侵蚀旋回的壮年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